年高三二模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3.考试结束,请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共40分)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5分。(一)本题共5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人到中年,情感就多波折,乃有“哀乐中年”之说。所谓哀乐中年恐怕也没有多少乐可言吧。然则,何以解忧?曹操说:“惟有杜康。”曹操的意思是说,唯有一醉可以忘忧。问题是酒醒之后又怎么办。其实就像曹操那样提得起放得下的枭雄,一手握着酒杯,仍然要叹“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也可见杜康发明的特效药不怎么有效。范仲淹说:“甲”反而触动柔情,帮起倒忙来了。酒果真能解忧吗?忧与愁,都在心底,所以字典里都都归心部。酒落在胃里,只能烧起一片壮烈的幻觉,岂能到心?“乙”,还是李白讲得对,而李白是最有名最资深的酒徒。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就我而言,读诗,不失为解忧的好办法。不是默读,而是读出声来,甚至纵情朗诵。忧从中来,五言绝句不足以抗拒。气焰较多回肠捭阖,效力大些。最尽兴的,是狂吟起伏..叠.宕.的古风,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或“人生千里与万里”,当然要神旺气足,不得嗫.嚼吞吐,而每到慷慨激昂....的高潮,真有一股豪情贯通今古,太过瘾了。不过,能否吟到惊动鬼神的程度,还要看情绪是否①(饱满/满足),气力是否②(充沛/充分)。一个人独诵,最为忘我。拿来当众表演,反而不能淋漓尽致。也许因为那种高吟的声调是我最私己的解忧方式吧。(选自余光中作品,有改动)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回肠捭(bǎi)阖B.起伏叠宕C.嗫(niè)嚼吞吐D.慷慨激昂高考高频考点尽在易题库【答案】【解析】本题将字音和字形合并考查,难度不大,“起伏叠宕”中的“叠”应为“跌”。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饱满充沛B.满足充沛C.饱满充分D.满足充分【答案】【解析】词语的辨析这道题,从今年开始是把句子放在了具体的语段当中,这样出题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考查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词语的使用。因此这道题,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辨析。此题中,结合语境看,说情绪当然一定是“饱满”了;说气力也当然用“充沛”更合适些。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B.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C.甲: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举杯消愁愁更愁D.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乙:举杯消愁愁更愁【答案】【解析】甲处,因前面与范仲淹的作者提示,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是高考背诵的篇目,是范仲淹的《苏幕遮》,学生几乎都可做出。因此,排除了B和C;又因乙处之前的表达的“酒是不可以消愁”的意思,那么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恰是对这层意思的总结。4.下列与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曹操: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建安”是年号,曹诗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B.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C.范仲淹:被送人,以其《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为后世人所熟知。D.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等。【答案】【解析】B答案中所说的《石壕吏》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历次文学常识的考查都是最基本的,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作品,所以积累时更关注大家、名家的作品及相关的常识。5.下列四个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A.人到中年B.何以解忧C.情贯古今D.独吟高诵【答案】【解析】A项中,“人到中年”只是作为此段文章的一个开头,与后面所表达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B项,“何以解忧”是此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所以合适。C项,“情贯古今”是从文章中抽出的一个词语,它与D项中的“独吟高诵”都与文章表达的内容没有任何关系。(二)本题共2小题,共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6-7题。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高考高频考点尽在易题库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每天读好书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6.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2分)A.鼎鼎大名B.恭请C.在下D.抛砖引玉【答案】【解析】A项中,“鼎鼎大名”是敬辞,使用正确;C项中,“在下”是谦词,使用液正确;D项中,“抛砖引玉”一词,有谦虚的成分,也有表达敬重的成分,语境合适;B项中的“恭请”,本是敬辞,却用在了自己的身上,不恰当。【考点定位】语言表达得体、准确、鲜明、生动。7.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2分)A.天地称一统B.囊括八方地C.图书富百域D.此地有良伴【答案】【解析】从“读好书”看,对应的最好的就是D项的“有良伴”了,都是动宾关系,“好书”“良伴”都是偏正关系,“好”和“良”语意相承;B项的“八方地”不是动宾关系,不合适。A、C两项中的“称一统”与“富百城”虽都是动宾关系,但用来与“好书”相对,显然不敌“良伴”来的好。【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①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授之,通经史百家之书。②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③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鼎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④建炎初,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高考高频考点尽在易题库⑤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翌日,问上曰:“某人献钱耶?”上曰:“朕求之也。”鼎奏:“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遂出其人与郡。⑥始,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⑦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属潮守放编置人移吉阳军,鼎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⑧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胜非去位会:恰逢B.浚初求去.去:前往C.怅余生之.无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D.天下闻而.悲之而:表顺承【答案】【解析】从文中“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可知,张浚是在秦桧的抢先上奏之后,被迫做出的躲避的决定,所以,“去”是离开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他的母亲樊氏教育他,使之通晓经史百家之书。B.此而不治,孰不可为?这样做如果都不予惩治,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C.因奏其事,上该容谢之。于是上奏这件事,皇上听后也改变了脸色,并向他道歉。D.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高考高频考点尽在易题库秦桧见了赵鼎后说:“这个老头还像以前那样倔强。”【答案】【解析】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秦桧看到的是赵鼎的奏章,不是赵鼎本人。【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0.下列的理解和,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赵鼎幼年丧父,却能勤奋学习,为南宋王朝尽心出力,最终成长为南宋一代名相。B.赵鼎促成朝廷任命瑗为保庆军节度使,进封建国公,并在行宫门外建设了资善堂。C.赵鼎和张浚一度得到高宗的信任,他们都曾经认为秦桧是可以与之共谋大事之人。D.赵鼎因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而被秦桧迫害,为使家人免遭牵连,毅然绝食而死。【答案】【解析】从⑥段中“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可知,赵鼎没有揭发了秦桧的阳奉阴违的行为。但知道秦桧早晚会害自己,牵连家人,因而毅然绝食而死。【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11.请根据选文第6、7段内容,分析赵鼎的品格特点。(4分)【答案】【解析】此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文本中可能没有现成的句子,需要根据人物的“言行心理”来分析概括。首先在文中所给的区域中找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事件中的表现,通过这些描写来概括人物性格。【考点定位】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12.史书评价赵鼎是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你认为赵鼎最突出的治国才能使什么?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作简要阐释,并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贤相之才”的认识。(200字左右)(12分)【答案】【解析】文中所涉及到的高鼎的治国之才有很多方面,选择任一分析阐释都可。答此题的几个关键点是:明确所选择的某一才能;结合文章内容做阐释;举实例进行分析。【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第二部分(共110分)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高考高频考点尽在易题库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而民毋过命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故先王畏民。(取材于《管子.小称》)【答案】【解析】此题的标志性词语仅有“矣”一个字,除此外,文中还要一组句子“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其它的则需要在把握全文意义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考点定位】断句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①荀子在《劝学》一文中以“锲而不舍,朽木不折;,”之句劝诫求学者须坚持不懈,方有所成。②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③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而有同病相怜之感。④菊花是中国古典式词中常见的意象,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亦写到这个意象:“,,如今有谁堪摘?”⑤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之句表达了自己一生壮志难酬的感慨。【答案】【解析】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特别是①中的“锲”、“镂”;②中的“形骸”;③中的“天涯”、“沦落”;④中的“憔悴”;⑤中的“堪”。【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5.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10分)王昭君【唐】白居易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王昭君【清】刘献庭高考高频考点尽在易题库六奇已出陈平计①,五饵曾闻贾谊言②。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①有记载说,汉高祖时,陈平曾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②汉文帝时,贾谊曾建议用包括美人在内的五种诱饵来迷惑、控制匈奴单于。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白诗委婉地写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归汉朝的心情。B.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