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2013.121专题一中国先秦史班级姓名【2014年考点】【知识结构】历史时期主要现象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奴隶社会形成与发展东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溧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2013.122【当堂训练】1.(2012江苏卷)“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2.(2013年广东卷历史,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3.(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历史,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4.(2013年浙江卷历史,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2013年江苏卷历史,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8.(2013年四川卷历史)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9.[2013·连云港模拟]《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10.[2013·邯郸模拟]《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溧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2013.123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11.[2013·长沙模拟]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B.纵横家C.法家D.农家1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2012年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15.(2012年江苏历史,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6.(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7.(2012年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18.(2012年上海历史,3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19.(2011·重庆文综·12)子曰:“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溧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2013.124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了“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21.“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诸侯之所以免到烽火就率兵前来勤王,主要是因为分封制规定A.“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寻所守也。”B.“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C.“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22.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所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周初“封建”的实施主要基于()A.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C.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D.该制度可从根本上消除中央和地方的对立23.《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2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地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C.分封制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D.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特点25.《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家国一体D.君主专制26.“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27.《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D.君王政治地位提升28.右图大鼎是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溧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2013.125被称为“司母戊鼎”。在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中,将其首次定名为“后母戊鼎”。它①是官营手工业产品中的代表②反映了古代中国冶金业的发达③“司母戊”三字应为甲骨文④是周王权力的象征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29.《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30.下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文物的价值包括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②④31.2002年发现的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上,铸有以下铭文:“天命禹尃(敷)土,隓(堕)山浚川,乃厘方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用厥邵好,益求懿德,……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无悔!”其铭文内容有助于遂公盨及铭文拓片①证明大禹存在的可能性②了解西周青铜器的生产水平③丰富甲骨文的研究资料④研究中国“德治”思想的渊源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32.《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赶,多治麻丝葛绪捆布……”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的生活富裕安逸B.农业地位极其重要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3.据《荀子·王制》记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工官)之事也。”这里的“工师”是溧水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2013.126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B.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C.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34.《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35。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36.孟子曰:“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幼而无父日孤,老而无子日独。王者欲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3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批驳,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在批评另一派别时曾提出“……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下列主张与提出者同一派别的是A.“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D.“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38.《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法制建设D.礼乐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