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渗透检测标准修订的编制原则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主要修订内容:5-50℃)容增加了渗透检测记录的要求.1.范围NB/T47013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本部分适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及使用中产生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换版)GB11533标准对数视力表(1989→2011)•GB/T12604.3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换版)JB/T6064无损检测渗透试块通用规范(1992→2006)•(新增)JB/T7523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用材料•NB/T4701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补充说明:JB/T6064-2015已于2015年4月30日颁布,2015年10月1日实施。•与JB/T4730.5-2005相比删除以下四个引用文件1.GB/T5097-2005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ISO3059:2001无损检测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观察条件(删除)原标准荧光渗透剂效率测试引用了GB/T5095-1985附录A,现在新标准取消了附录A中荧光渗透剂效率,等同采用了欧洲标准。2.GB/T5616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删除)这部分为NB/T47013.1的内容,没在该部分提及。3.JB/T9213-1999无损检测渗透检查A型对比试块(删除)新标准采用了JB/T6064-2006无损检测渗透试块通用规范4.JB/T9216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删除)3术语和定义(新增)•GB/T12604.3、NB/T4701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相关显示:缺陷中渗出的渗透剂所形成的痕迹显示,一般也叫缺陷显示。•3.2非相关显示:与缺陷无关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显示。•3.3伪显示:由于渗透剂污染及检测环境等所引起的渗透剂显示。•3.4评定:对观察到的渗透相关显示进行分析,确定产生这种显示的原因及其分类过程。•4一般要求•4.1检测人员•4.2设备和器材•4.2.1.1渗透剂的质量要求荧光渗透剂的荧光亮度不得低于基准渗透剂荧光亮度的75%,试验方法按JB/T7523中的有关规定执行。•4.2.2黑光灯:黑光灯的紫外线波长应在315nm~400nm的范围内,峰值波长为365nm。•4.2.3黑光辐照度计:黑光辐照度计用于测量黑光辐照度,其紫外线波长应在315nm~400nm的范围内,峰值波长为365nm•4.2.6.2镀铬试块(B型试块)•将一块材料为S30408或其他不锈钢板材加工成尺寸如图2所示试块,在试块上单面镀铬,镀铬层厚度不大于150um,表面粗糙度Ra=1.2~2.5um,在镀层背面中央选相距25mm的3个点位,用布氏硬度法在其背面施加不同负荷,在镀铬面形成从大到小、裂纹区长径差别明显、肉眼不易见的3个辐射状裂纹区,按大小顺序排列区位号分别为1、2、3。裂纹尺寸分别见下表•裂纹区次序123•裂纹区长直径3.7~4.52.7~3.51.6~2.44.3检测工艺文件(新增)4.3.1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4.3.2工艺规程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还应满足规定表2中所列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工艺规程。序号相关因素1被检工件的类型、规格(形状、尺寸、壁厚和材质)2依据的法规、标准3检测设备器材以及校准、核查、运行核查或检查的要求4检测工艺(渗透方式、去除方式、干燥方法、现象方法和观察方法等)5检测技术6工艺试验报告7缺陷评定与质量分级4.3.3应根据工艺规程的内容以及被检工件的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其内容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a)渗透检测剂;b)表面准备;c)渗透剂施加方法;d)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方法;e)亲水或亲油乳化剂浓度、在浸泡槽内的滞留时间和亲水乳化剂的搅动时间;f)喷淋操作时的亲水乳化剂浓度;g)施加现象剂的方法;h)两步骤间的最长和最短时间周期和干燥手段;i)最小光强度要求;j)非标准温度检测时对比试验的要求;k)人员的要求;l)被检工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和检测的范围;m)检测后的清洗技术。4.3.4操作指导书的工艺验证4.3.4.1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进行工艺验证。4.3.4.2使用新的渗透检测剂、改变或者替换渗透检测剂类型或操作规程时,实施检测前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4.3.4.3一般情况下每周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检测前、检测过程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检验。4.3.4.4在室内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定期测定检测环境可见光照度和工件表面黑光辐照度。4.3.4.5黑光灯、黑光辐照度计、荧光亮度计和光照度计等仪器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校验4.4安全要求(新增)本部分所涉及的渗透材料所需的化学制品,可能是有害的、易燃易爆和(或)挥发性的,因此均应注意防护,并应遵循国家、地方颁布的所有有关安全卫生、环保法的规定。渗透检测应在通风良好或开阔的场地进行,当在有限空间进行检测时,应佩戴防护面具。荧光检测使用黑光灯时应防止黑光灯照射眼睛。4.5检测方法分类和选用4.5.2灵敏度等级灵敏度等级分类如下:A级(低灵敏度);B级(中灵敏度);C级(高灵敏度)。不同灵敏度等级在镀铬试块上可显示的裂纹区位数的规定。灵敏度等级可显示的裂纹区A级1~2B级2~3C级3该条表述方法与原标准1、2、3级不同,表达意思一致4.5.3渗透检测方法选用•4.5.3.1渗透检测方法的选用,首先应满足检测缺陷类型和灵敏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批量大小和检测现场的水源、电源等条件来决定。•4.5.3.2对于表面光洁且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宜采用后乳化型着色法或后乳化型荧光法,也可采用溶剂去除型荧光法。•4.5.3.3对于表面粗糙且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工件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4.5.3.4对现场无水源、电源的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4.5.3.5对于批量大的工件检测,宜采用水洗型着色法或水洗型荧光法。•4.5.3.6对于大工件的局部检测,宜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或溶剂去除型荧光法。•4.5.3.7荧光法比着色法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方法可用代号表示,代码下表示。如: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溶剂悬浮显像)ⅡC-d(ⅡC-b)注意:水悬浮、水溶解显像剂不适用于水洗型渗透检测体系中;干粉、自、水溶解显像剂不适用着色检测体系中。渗透检测剂系统渗透检测剂系统指由渗透剂、去除剂、显像剂所构成的特定组合系统。系统中每种材料不仅需要满足各自特定要求,而且作为一个整体,还要做到系统内部相互兼容,最终达到整个系统的目的---检测工件表面开口缺陷。在检测过程中应使用“同族组”的产品;“同族组”指完成一个特定的渗透检测过程所必须的完整的一列材料。(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批次。)由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构成的渗透检测系统,原则上必须采用同一厂家提供的同族组产品,不同族组的产品不能混用。若要使用,必须经过验证。渗透检测系统的选择原则:•同组族要求•灵敏度满足检测要求:不同的组合检测灵敏度不同,一般后乳化型灵敏度比水洗型高,荧光比着色高。检测细小裂纹(疲劳裂纹、磨削裂纹)要求高灵敏度;在检测中,不是灵敏度越高越好,满足要求即可。•根据工件状态选择对表面光洁的,可选用后乳化型渗透检测系统;表面粗糙的,可选用水洗型;对于大工件局部检测,可选溶剂去除型。▲在灵敏度满足的前提下,选用经济、毒性小、易清洗的检测系统。▲对工件无腐蚀。铝镁合金不宜一碱性材料;钛、奥氏体不休钢不宜使用含氟、氯等卤族元素的检测材料。▲化学稳定性好,不宜产生光、热、高温分解。▲使用安全。不宜燃、爆;在盛装液氧的容器,不能选用油溶性渗透剂显像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显像方法,对保证检测灵敏度也很重要。干粉显像在光洁的工件表面不宜有效吸附;粗糙的表面湿式显像在工件拐角、孔腔、螺纹根部聚集而掩饰显示;溶剂悬浮显像剂对细纹显示有效,对宽而浅的缺陷显示效果差。干式显像剂,显像分辨率较高。干式显像剂只吸附在缺陷部位,即使经过一段时间后,缺陷轮廓也清晰,可以分开较接近的缺陷。湿式显像后,放置时间较长时,缺陷显示扩散,显示轮廓变得模糊;但是湿式显像剂易在工件表面形成覆盖层,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对比度较高,从而灵敏度较高。溶剂悬浮显像剂中含有大量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在挥发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加剧显像剂对缺陷中渗透剂的吸附作用,使检测灵敏度进一步提高。(快干式显像剂)注意:允许高灵敏度等级代替低灵敏度等级;反之,不可以。铁磁性材料表面缺陷检测,优先用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方法选择指南4.6检测时机5.渗透检测基本程序(荧光、着色检测工艺程序附录A)6.渗透检测的操作方法6.2.2渗透时间及温度: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渗透剂的温度和工件表面温度应该在5℃~50℃的温度范围,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min;在5℃~1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0min或者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附录B对操作方法进行鉴定。温度扩大到5℃~50℃,方便检测人员使用;6.6.8显像时间取决于显像剂种类、需要检测的缺陷大小以及被检工件温度等,一般应不小于10min,且不大于60min。6.7观察6.7.1观察显示应在干粉显像剂施加后或者湿式显像剂干燥后开始,在显像时间连续进行。如显示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也可超过上述时间。对于溶剂悬浮显像剂应遵照说明书的要求或试验结果进行操作。当被检工件尺寸较大无法在上述时间内完成检查时,可以采取分段检测的方法,不能进行分段检测时可以适当增加时间,并使用试块进行验证。7在用承压设备的渗透检测对在用承压设备进行渗透检测时,如制造时采用高强度钢以及对裂纹(包括冷裂纹、热裂纹、再热裂纹)敏感的材料;或是长期工作在腐蚀介质环境下,有可能发生应力腐蚀裂纹的场合,应采用C级灵敏度检测。8检测结果评定和质量分级8.2质量分级8.2.1不允许任何裂纹。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8.2.2焊接接头的质量分级按表5进行。•线性缺陷严了,圆形缺陷宽了。9检测记录和报告(新增)9.1应按照现场操作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检测过程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渗透检测记录除符合NB/T47013.1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检测设备:渗透检测剂名称和牌号;b)检测规范:检测灵敏度校验、试块名称,预处理方法、渗透剂施加方法、乳化剂施加方法、去除方法、干燥方法、显像剂施加方法、观察方法和后清洗方法,渗透温度、渗透时间、乳化时间、水压及水温、干燥温度和时间、显像时间;c)相关显示记录及工件草图(或示意图);d)记录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记录应满足47013.1的要求;原始记录详实,完整。9.2应依据检测记录出具出具检测报告。渗透检测报告除除符合NB/T47013.1的规定外,还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a)委托单位b)检测工艺规程版次、编号;c)检测比例、检测标准名称和质量等级;d)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字及其资格;e)报告签发日期。1.范围1.)非多孔材料;2)承压设备;3)制造、安装、使用中产生;4)表面开口缺陷;3.2渗透检测剂渗透检测剂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显像剂。1.渗透剂是一种含有着色燃料或荧光染料且具有很强渗透能力的溶液,它能渗入表面开口的缺陷内并以适应的方式显示缺陷的痕迹。渗透剂按所含燃料成分分类,可分为荧光渗透剂,着色渗透剂荧光着色渗透剂三种。荧光渗透剂中含有荧光,在黑光照射下发出黄绿色的光,观察图像在暗室内黑光下进行;着色剂含红色染料,缺陷显示为红色,在白光或日光照射下观察缺陷图像。着色荧光剂,用的不多。着色剂常用的红色染料有苏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