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一)1.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D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B.水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2.“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C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3.《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B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提倡工商皆本4.(2012海南高考)《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D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5.(2011海南高考)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BA.对先秦诸子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6.历史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BA.重文轻武的思想B.事权的分割C.理的兴起D.举制的完善7.明代内阁大士的籍贯分布如下表3,这从本质上反映了C表3:明代内阁大士的籍贯分布表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举考试推行比北方要好C.明代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南方D.南方人“官本位”思想比北方人更强8.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连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这是说B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B.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D.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C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10.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B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11.著名史学家张荫麟《中国史纲》认为“周代社会组织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此处的社会组织应该是BA.世袭制B.宗法制C.军功爵制D.分封制12.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在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BA.三省六部制度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科举制13.对于北宋在地方各州设立通判一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掌管地方司法大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B.是各州最高行政长官,各州公文由其签署生效C.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D.分割知州财政权,将各州大部分赋税运送中央14.从宋代到明清,政府出台越来越严厉的措施,防止“冒籍”,打击“科考移民”,目的是CA.维护分封制B.复兴宗法制C.加强专制集权D.削弱地方势力15.“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后世称为《大学》的“八条目”,强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这种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的关系源头是A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1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B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17.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D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C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9.穿越时空,来到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的北京城,可见BA.宰相张居正锐意改革B.内阁“票拟”皇帝“批红”C.筹备增设军机处D.尚未实行八股取士20.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这一职务是BA.御史大夫B.刺史C.门下省给事中D.通判21.(浙江题)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22.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C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C.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2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批评何种制度的弊端C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24.国学大师钱穆在评价中国古代一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一制度指的是CA.郡县制B.科举制C.行省制D.内阁制25.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C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26.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D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7.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C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2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B.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29.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CA.加强了中央集权B.实现了选贤任能C.实行了分封制D.强化了郡县制度30.某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C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的家庭地位因而提高B.商品经济的发展,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棉纺织业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31.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转型”的表现是BA.工业文明逐渐确立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基本特征D.批判性进步思潮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32.有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DA.长安B.北京C.上海D.广州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B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3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2,此表格反映了举制度C表2: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流动D.实现了官员的公平选拔36.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曰:“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后以始皇讳,故音征。”《史记·封禅书》:“野鸡夜雊。”注:“雉也。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据此判断,自周以来实行避讳的根本目的是DA.维护儒家伦理纲常B.维护中央集权统治C.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37.翦伯赞在论及史料与历史研究时说:“研究历史,固然要有正确的方法,但方法的本身,并不就是历史,也不会自动地变成历史。”“不钻进史料中去,不能研究历史;从史料中跑不出来,也不算懂得历史。”他所强调历史研究应该CA.历史研究应轻方法,重史料B.历史研究方法和史料地位同样重要C.历史研究把史料和方法合二为一D.历史研究应该认真钻研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