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考前人物素材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南中文摘2014届高三考前人物素材汇总2014、5文学一、写《围城》的钱钟书1、是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人格上的榜样。在三、四十年代,钱钟书先生不向恶势力俯首,用文学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个黑暗社会。1949年以后,钱钟书先生虽然“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文革”中更是受尽凌辱和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钱钟书先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他作为一个学者,要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他不走冷门,不投热机,不计利钝,不易操守,反对树宗立派,只是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出成果。在当今之世,这种品格更其难能可贵。2、痴气率真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钱钟书的“痴气”表现在他对书的痴迷和热爱,只要有书读,别无所求;读书研究是全情投入,读书研究对其他琐事不关心;而正是这般“痴气”使他积累了渊博的学识,养成了细致严谨的治学态度,不被外界迷惑、诱惑,潜心做学问,从而使他成为大学者。3、个性乐观1966年,杨绛和钱钟书先后被打成“牛鬼蛇神”,双双接受“改造”。这对于有些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但就是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钱钟书也保持着一份少有的幽默。比如被迫剃了“阴阳头”,别人会觉得受了莫大的侮辱,而钱钟书却说:“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4、淡泊名利1991年,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别人告诉他会有很多的酬金以及曝光率。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很多人不远万里从各地甚至国外慕名来拜访钱钟书,而他却常常闭门谢客,避之不及。有位英国女士打电话说非常喜欢他写的文章,想到家中拜见作者。他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5、从不侧身大师之列文革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的文学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钟书一如即往的平静安详。他谢绝和一切记者、学者的见面,有人把他的行为误读为“自命清高”。深知他的杨绛说:“他从不把自己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低调的做学问。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沈从文1915年,沈从文由私塾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因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去街上看木偶戏,书包就藏放在土地庙里,有一次,他照样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的戏,戏看完了,别的孩子早已放学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庙里取书包,才发现书包不见了。第二天,他硬着头皮照样上学,刚走到校园里一株楠木树下,就遇见了他的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罚沈从文跪在那株楠木树下,大声责问沈从文昨天到哪里去了。沈从文回答:“看戏2去了。”毛老师见沈从文贪玩逃学还如此理直气壮,便狠狠地批评说:“勤有功,戏无益,树喜欢向上长,你却喜欢在树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争气了!”经毛老师耐心地说服教导一番后,沈从文知耻而后勇,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勤奋学习,成绩提高非常快。15岁从军、开始在沅水流域漂泊的沈从文,20岁就离开湘西进京著文执教。但是他写就的故事,多数发生在故乡的水边:在水上讨生活的剽悍的水手、靠做水手生意谋生的吊脚楼的妓女、带农家女私奔的兵士、开小客店的老板娘、终生漂泊的行脚人……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成书最多的作家。“沈从文的重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这里没有尖锐的阶级斗争的图画,沈从文不具有那样的政治意识,他只用看似轻淡的笔墨,点出令人心灵颤抖的故事,他的目标仅仅专注于那些历经艰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地底层人民的本性。当人们为他在文学史上的“沉浮”感到不平时,沈从文却笑道:“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1978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家从门庭冷落又回到门庭若市,重新评价其文学成就的文章也屡见报端。对此沈从文表现出宠辱不惊的平静,他淡然地说:“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起。”沈从文在文坛上的沉浮,在中国几乎是一个典型。他前30年倾心文学创作,受阻后转向文物研究,一生寂寞而无怨无悔。对于那些始终不肯饶恕他的人,先生也从不计较,反而宽厚待之。今天,沈从文墓碑上刻的“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清晰如昨;他的朋友、著名画家黄永玉在其墓碑上写下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也正是大师真实的人生写照。他的墓碑是最简单的墓地。狭长的草坪上,只有一块高近两米的天然五彩玛瑙石,状如云菇。绕石细看,正面有一行小小的字,上刻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选定的沈从文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墓石背面,刻有其姨妹张充和女士的撰联:“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张女士的撰联真真切切地道出了沈从文先生的性情品格与文章造诣,是沈从文一生的写照。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三、永远讲真话的巴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先驱最后一个重要代表,作为当代中国文坛公认的大师,巴金的去世,终结了他那一代作家的功业所构筑的文学秩序。因此,巴金的走,是一个具有极大象征意义的文化事件。在巴金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中,写于文革之后的《随想录》,被认为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他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强调的讲真话,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畴,具有极其深广的社会意义。在巴金曾经身历的极端年代里,假话空话,曾经是建构一种社会秩序的基础,曾经是一种具有极大裹挟力的社会习俗。巴金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说真话,是从自我忏悔开始的。尽管巴金自己是错误路线的受害者,但他从来不曾落井下石、诬良栽赃。这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良知觉醒,是对自己人格的交待,也是对历史的交待。巴金这种讲真话的方式和精神,足以让那些极力掩饰自己曾经说过违心话、做过违心事和写过违心文章的人无地自容,更足以让那些仍在以制造空话假话为能事的无聊的人们无地自容。近年来,有人这样批评巴金,说他当年说真话,只有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3言下之意是,巴金的胆子还是太小,他的真话也只触及了一些常识性的皮毛,缺乏深度。这样批评巴金是不公平的,忽略了巴金当年发表《随想录》时曾经面临的种种社会压力,用21世纪的言论空间来评估巴金1978年的文字,既缺乏历史感,也有失厚道。时至今日,巴金这样真诚坦率地说真话的态度,仍然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在巴金辞世的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值得一提:在1949年以后的新体制之下,巴金作为一个作家,没有领过国家的工资,完全靠自己的版税和稿费维持生计。仅这一点看,巴金早就和世界接轨了。道德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巴金不是完人,也不是英雄,但他是一个真诚的人。巴金没有标榜自己有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但他的高尚道德是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的。这一点是批评巴金的人不该忘记的。真话不一定就是真理,但讲真话本身一定是真理。正因为此,巴金讲真话的精神,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大的精神财富,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巴金所倡导的讲真话的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社会假话空话盛行,便根本没有和谐可言。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畅所欲言的社会,一个言论空间越来越宽松宽容的社会。人人都讲真话,才能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主意识,才能使我们的政治和文化生态更加优化,才能有更加健康的社会生活。讲真话,是我们对巴金最好的纪念,尤其是我们社会的各类精英们,应该起带头作用。四、与爱同行的冰心冰心,一个贯穿20世纪中国文坛的名字,一位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同行走过风雨百年的优秀作家。我记忆中的冰心先生,年近百岁,仍然怀着一颗童心。她明澄的目光、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态度让人感受到的总是暖意和安稳。她是海的女儿,总是无私地将自己的爱与热情奉献给所有人,她的爱就像大海一般既浩荡、宽厚、广博,又热切、柔润、慈悲。冰心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在她长达80年的创作生涯里,写下了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散文,影响了几代后人。她以女性柔美细腻的笔触抒写心灵,抒写人生感悟,写下了《繁星》《春水》等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引起广泛的影响。她创作了许多婉约典雅、凝练流畅的散文。冰心的作品深具东方女性的特质,用笔轻灵,文字清新,感情细腻澄澈,语言流利晓畅,凝练简洁;她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和思索,以优美的文字渲染出浓郁的抒情气氛,贯穿着抒情写意的格调。冰心是优秀的文体家。她创作的小诗被称作“春水体”,她创作的小说、散文被称作“冰心体”。冰心的作品既有独特的个性和韵味,又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总是能营造出一种清新、高雅的审美境界。阅读冰心,常常被她流露出的“爱”的情感深深吸引。真的情,真的爱,产生了真的文字。童年与家庭幸福生活的投影,使她终其一生都保持着纯真的感性,并终其一生维护着爱的价值。正是这种爱,使她的作品历久弥新,有了穿越时代的魅力。无论人生如何艰难,心灵中那盏爱的“小桔灯”始终没有熄灭。她守住了心中这份珍贵的情感,深信爱是蕴藏在人类天性中的力量,并努力以爱来教喻、启迪社会人生。爱的哲学,在冰心那里不是概念的演绎,是同她的血肉之躯连结在一起的生命体验和人生信仰。母爱、童真、自然,构成了她作品中丰富的爱的世界。她歌颂母爱,认为母爱是全天底下最伟大、最纯粹的感情,能够引导人类走向新的文明;她赞美童贞,描绘儿童稚气娇憨的情态,希望用儿童世界的纯真无邪,让人类返璞4归真;她倾心自然,希望通过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平息人间的纷争,融化人类的怨念。在爱与美的永恒追寻中,她唱出一曲曲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颂歌,希望人们真挚地去爱、去创造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并对人类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我看到这信心和希望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我所熟识的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在赶赴灾区采访时,她的背囊里装满了一盏盏“小桔灯”,为的就是送给灾区的那些孩子,能够在断了电的临时帐篷里读书照明。冰心的一生,不但忠实地属于她自己,属于她真挚的性情,属于她善良的心灵,也忠实地属于祖国和人民。早年冰心曾经在《一篇小说的结局》里写到:“有两件事,我心中决不至于模糊的,就是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母亲。”由衷地表达了一个赤子的拳拳之心。她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生所得的稿费几乎都用在了公益事业。她把自己的稿费捐给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会,用于扶助贫困地区的农村妇女;捐给中国散文学会,设立了“冰心文学奖”,用于鼓励文学新人;捐给家乡父老,用于修建希望小学。在她弥留之际,她还在遗嘱中要求将所留的稿费及版税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希望工程。晚年的她依然心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诚,写下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文字,再次展现了她的坚定、勇敢与正直。正如她平生最爱的玫瑰,艳丽而有风骨。冰心不仅是“五四”以来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家,更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民族与文学的良心。她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实践,展现了高洁的志向、品格与境界,展现了文章与道德高度和谐的风范,受到海内外无数读者的敬仰与爱戴。能够令人敬佩的作家是幸运的,能够令人敬佩而又令人可以亲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自豪。冰心先生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她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冰心是杰出的女性作家,是中国妇女的杰出典范,她将爱和美,永远地留在了人间。这由爱而生的希望的雨露永远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爱的灯火也将永远照耀在我们的文学道路上。苍穹里,星空下,大地上,冰心老人那盏闪耀着爱和希望的小桔灯将永不熄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说有谁在漫长的一生中始终拥有一颗如冰雪般晶莹剔透、不染丝毫杂质的心,那么这个人就非冰心莫属了。“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这就是冰心一生的哲学——她终身在身体力行的哲学。五、灵魂高贵的杨绛钱钟书夫人,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