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9月补考《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9月补考《药物毒理学》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20分。)V1.关于药源性呼吸抑制,描述错误的是:()A.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类和硝西泮引起药源性呼吸抑制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B.原来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小剂量也会出现呼吸抑制C.吗啡中毒可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增加、每分潮气量增加D.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时的致死原因E.巴比妥类药物服用15倍催眠剂量时服用15倍以上,可引起严重中毒满分:1分2.长期毒性实验大鼠一般每日的灌胃容量为:()A.1.0~2.0ml/100gB.1.2~2.5ml/100gC.2.0~3.0ml/100gD.2.5~3.5ml/100g满分:1分3.关于青霉素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描述错误的是:()A.引起Ⅰ型反应的抗原都是多价的,必须与细胞表面2个或2个以上的IgE分子结合B.小分子药物具有免疫原性,不需要在体内与具有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结合,就可诱导针对小分子药物的免疫应答C.青霉素G代谢产物青霉酸与体内蛋白的赖氨酸反应,可引起过敏体质变态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D.临床应用青霉素,需要做皮试满分:1分4.长期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出现抗利尿激素紊乱综合征?()A.吩噻嗪类药物B.利尿药C.脱水药D.降压药E.镇痛药满分:1分5.关于博莱霉素引起的非特异性肺炎至肺纤维化,描述错误的是:()A.服用此药引起的肺纤维化,死亡率高达50%B.与年龄及剂量呈负相关C.该病易感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同时进行放射治疗和高剂量的氧气吸入等D.博莱霉素进入体内,肺组织与皮肤中这两个器官对博莱霉素毒性最敏感E.博莱霉素产生毒性的机制可能包括:产生活性氧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肺组织;白细胞大量浸润以及蛋白酶释放量增多等满分:1分6.下列哪种药物主要产生精神依赖性?()A.吗啡B.海洛因C.致幻剂D.哌替啶E.乙醇满分:1分7.下列关于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不是由免疫机制所介导B.抗疟药奎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C.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D.降血糖药氯磺丙脲可引起溶血性贫血E.药物可与红细胞膜结合形成复合物满分:1分8.乙胺丁醇引起的药源性视神经炎与影响下列哪种离子的代谢有关?()A.铁离子B.锌离子C.钙离子D.钠离子E.钾离子满分:1分9.地高辛引起的色视障碍与抑制以下哪种酶有关?()A.氧化还原酶B.磷酸化酶C.甲基化酶D.Na,K-ATP酶E.肝药酶满分:1分10.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特征是:()A.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B.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C.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E.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满分:1分11.常见的毒物吸收途径包括:()A.呼吸道B.胃C.肠D.皮肤E.以上全部满分:1分12.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A.氧化、还原和水解B.氧化、还原和结合C.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D.还原、水解和结合E.水解和结合满分:1分13.下列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为:()A.青霉素B.氯霉素C.伯氨喹D.卡马西平E.四环素满分:1分14.药物引起晶状体病变的原因不包括:()A.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B.使晶状体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改变C.使谷胱甘肽含量减少D.使维生素C含量减少E.上皮水肿满分:1分15.下列药物中,可使睾丸支持细胞的胞质微管溶解而引起睾丸萎缩的是:()A.秋水仙碱B.烷化剂C.顺铂D.环磷酰胺E.睾酮满分:1分16.Ames实验中的指示微生物是:()A.鼠伤寒沙门菌的野生型菌种B.鼠伤寒沙门菌的色氨酸缺陷型突变株C.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D.大肠杆菌的野生型菌种满分:1分17.药物(毒物)在体内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肾B.肠道C.乳汁D.肺E.胆汁满分:1分18.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药不良反应有辅助致癌作用B.中药不良反应有特异质反应C.中药不良反应有耐受性D.中药不良反应没有成瘾性E.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满分:1分19.肿瘤的发生是一个由多个步骤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对其发展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促进阶段、启动阶段、恶性进展阶段B.促进阶段、恶性进展阶段、启动阶段C.启动阶段、促进阶段、恶性进展阶段D.启动阶段、恶性进展阶段、促进阶段满分:1分20.不需要进行致癌作用评价的药物是:()A.临床上连续应用6个月以上的药品B.长期使用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C.恶性肿瘤治疗药物D.已知属于对人具有潜在致癌性的同类化学物满分:1分二、简答题(共8道试题,共60分。)1.药物(毒物)的吸收途径有哪些?答:(1)呼吸道(2)皮肤粘膜(3)消化道2.简述药物Ⅲ型超敏反应的机制,并举一例说明。答:Ⅲ型超敏反应的抗体虽与Ⅱ型超敏反应中的抗体相似,主要也是IgG和IgM类抗体,但所不同之处是这些抗体与相应可溶性抗原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免疫复合物激活性补体系统,产生过敏毒素和吸引中性粒细胞在局部浸润;使血小板聚合,释放出血管活性胺或形成血栓;激活Mφ使释放出IL-1等细胞因子。结果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反应和组织损伤,此型超敏反应亦称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超敏反应。Arthus反应MauriceArthus用马血清皮内免疫家免几周后发理,再次重复注射同样血清后在注射局部均出现红肿反应,3~6小时的反应达高峰。红肿程度随注射次数增加而加重,注射5~6次后,局部出现缺血性坏死,反应可自行消退或痊愈,此即Arthus反应。其机制是所注射的抗原与血管内的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并沉积在注射部位的小动脉壁上,引起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补体活化后迅速产生的过敏毒素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血小板聚合并释放出血管活性胺,使红肿加剧。皮损中有大量多形核白细胞浸润。3.简述有机磷酸酯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答:有机磷酸酯脂溶性强,可进入神经系统,是一类难逆性胆碱酶抑制剂,用作农药、石油产品添加剂和增塑剂。有机磷酸酯类可使体内生物大分子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病变可沿轴索向近端发展直到波及细胞体,形成“返死式神经病”。有机磷酸酯类可攻击多个靶点,但目前仍不清楚与引起轴索变性有关的重要靶点。值得注意的是,轴索变性在急性接触有机磷酸酯后并不立即发生,而是在7~10日后才发生。周围神经系统的轴索损害一般是容易修复的,反复接触后对变形可产生耐受性。但在脊索的长轴索干的轴索变性是进展性而不可修复的,其临床表现类似于多发性硬化症.4.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毒性反应有哪几种?答: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毒性反应可分为1.免疫增强作用导致过敏性。2.免疫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5.药物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答:(1)研究不同剂量单次染毒的毒物动力学,探讨大剂量对药物对药物吸收,分布及消除动力学的影响。(2)研究反复染毒的毒物动力学,探讨动力学特征可能发生的改变。(3)在毒物实验过程中进行毒性血浓度监测,确证动物的实际暴露水平,并测定可能存在的药物积蓄。(4)研究年龄对动力学的影响。(5)研究不同种属动物在药物代谢和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为解释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以及毒性的种属差异提供科学依据。6.药代动力学在毒理学中有哪些应用?答:1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7.强心苷引起心脏毒性的诱发因素有哪些?答:1)给药不当,给药量大或给药速度太快;2)低血钾或低血镁症;3)心肌对强心苷的耐受性降低,如心梗、心肌炎和肺源性心脏病;4)肝肾功能不全致药物体内蓄积;5)钙与强心苷有协调作用,高钙血症易致中毒;6)甲状腺功能低下,易致强心苷清除率降低,蓄积中毒。8.对中药毒性的分级的方法有几种?答:一般分为:大毒、有毒、小毒。1)大毒:是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容易致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有巴豆、巴豆霜、斑蝥等。2)有毒:是毒性较强,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中药。有:白附子、白果、白屈菜、半夏等。3)小毒:是含毒成分较少,若长期使用或超剂量使用会致人中毒的中药。有艾叶、北豆根、草乌叶、川楝子等。三、主观填空题(共7道试题,共20分。)1.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选用至少两种哺乳动物,一种啮齿类动物和一种非啮齿类动物。2.光敏性皮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光毒性反应,另一种是光变态反应。3.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主要的给药途径有经皮给药,经口给药和注射给药。4.常见的引起药源性白内障的药物有皮质类固醇药物、吩噻嗪类药物和化疗药。5.皮肤的主要功能包括屏障功能、调节功能、免疫功能。6.一般长期毒性实验为3个月的受试药物,大鼠的高剂量选择临床剂量的50—100倍,中剂量用30—50倍,低剂量用10—20倍。7.溶血实验,依据各试管中红细胞的形态可描述为全溶血、部分溶血、不溶血、凝集四种状态。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