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验收评估(十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并确立美元的霸主地位,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的标志是()A.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B.雅尔塔体系的正式建立C.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2.近期,国际汇率市场风云变幻。美国推行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开动印钞机,让美元贬值,日本、韩国、巴西等国也效仿,都试图通过操纵本国汇率为本国谋取利益。面对这一局面,下列国际组织中,在稳定国际汇兑方面应该承担直接的监管责任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联合国3.(2012·石家庄一模)《今日美国报》披露:当前,美国平均关税尽管只有3%,但对浓缩橙汁征收的关税为30%,玻璃制品和瓷器为38%。美国有300多种反倾销税,还有配额、补贴、法律阻碍、繁文缛节拖延等手段以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不受冲击。这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加剧国家间利益的争夺B.美国一贯坚持关税保护主义政策C.美国竭力主张国际贸易自由化D.美国的做法实质是反对经济全球化4.下图所示的国际经济组织在二战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宗旨由初期的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转为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这一转变客观上反映了()A.欧洲经济复兴任务的彻底完成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迫切需要D.各国间的贸易壁垒已经消除5.(2013·宁夏模拟)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六国领导人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并委托时任卢森堡首相维尔纳就此提出具体建议,他主张在10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实现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确定货币固定汇率,最终以单一货币取代各国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构想的付诸实践有利于()A.消除分裂欧洲的政治壁垒B.削弱英法等国的经济优势地位C.加速欧共体各国的经济一体化D.促进欧洲各国政治的一体化6.“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欧洲“脱胎换骨”是指()A.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B.接受关贸总协定C.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7.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8.(2012·大连高一检测)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不包括()A.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模式B.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文化传统C.尊重各成员国选择的社会制度D.尊重各成员国历史上的对华政策9.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地理上分散于全球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主体一般认为是跨国公司,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势力的强化。但有人却认为新航路的开辟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这一说法主要是针对新航路的开辟()A.促进了欧洲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B.从亚、非、拉美等地区掠夺了巨额资金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初步条件D.推动了全球各地区之间技术的交流10.有人说假如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的有1000人,就有10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追求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头脑风暴”中探寻解决世界难题的出路。以上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A.经济全球化趋势B.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C.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和平与动荡并存11.(2012·青岛一模)2012年6月美国华裔国会众议员赵美心访问中国,谈到中美贸易不平衡时说:“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中国组装,中国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这说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A.手机企业的利润在下降B.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C.发达国家占据优势地位D.贫富分化程度进一步加剧12.(2012·德州模拟)西方国家流行这样的谚语“一等企业卖理念,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服务,四等企业卖产品”。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A.走自己的路,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强化制造业B.关注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尽快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C.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要用西方的产品与理念D.保持心灵的自由与和谐,西方的理念不适合中国国情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14题22分,共40分)13.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二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2012年5月八国峰会在美国戴维营召开)材料三二十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中国、巴西等十一个发展中国家。创立二十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指出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6分)(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4分)14.(2012·衡水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资本主义的扩张……揭开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一、二次产业革命的相继发生,交通运输和电信通讯手段的进步,资本主义的扩张活动使全球各地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以欧洲资本主义列强为中心的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已基本形成。——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材料三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哥伦布横跨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8分)(2)结合材料三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的“明显变化”是什么?正在崛起的新欧洲“新”在何处?(8分)(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两人的观点。(6分)答案阶段验收评估(十一)1.选D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它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2.选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结合材料背景可判断选A。3.选A材料反映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但“一贯”的表述不能体现,B项错误;C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表述与材料的意思完全相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是应对全球化的一种措施,不能说是反对经济全球化,这恰恰说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竞争激烈,因此D项错误,A项正确。4.选B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材料反映的是世界银行协助范围的扩大——由欧洲到世界各地,这一转变客观上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答案为B。5.选C题干材料显示的是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有关内容,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A项是《罗马条约》的影响,排除;英国当时还不是欧共体成员国,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的一体化,排除D。6.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理解。欧洲的联合是对国家至上观念的挑战,是对“陈旧结构”的根本性突破。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接受关贸总协定时欧洲并没有摆脱“陈旧结构”;C项是欧洲与美国的关系,与题意不符。7.选A本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由“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可知它涵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水平……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说明经济合作领域广阔、合作程度较高,A项符合。8.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由于各国历史条件、现实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承认、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但两方对华政策不等于对华文明,因此不能一概而论,故D项错误。9.选C本题将全球化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将新航路开辟这一事件纳入这一历史概念之中,二者的结合部在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C项与题干吻合。10.选C依据材料“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在‘头脑风暴’中探寻解决世界难题的出路”可知,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选择C项。A项只反映了经济方面,D项只反映了政治方面;B项与题目信息无关。11.选C全球化主要受益方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有机遇,也有挑战。12.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全球化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竞争,中国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才能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之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及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1)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特点:以美元为中心。影响: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危机:经济出现滞胀局面,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原因:欧共体的发展与影响力的扩大;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3)经济全球化;政治经济多极化。14.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1)问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题目的限定时间“16世纪以来”可知“变化”是指工业文明的到来;第二小问,联系16世纪以后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即可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不难看出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第二小问找出二人分析问题的角度即可回答。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科技革命(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推动。(2)变化:工业文明的到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后自由、民主理念的传播。(3)焦点: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是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理解:二人是从不同角度分析的,都有一定道理。沃勒斯坦认为欧洲把资本主义带到全世界,弗兰克认为世界市场的发展使欧洲更加强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