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非选择题规范专练(规范才能增分,不因无谓失分而遗憾)(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法国《人道报》1984年《中国人民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司法制度》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快了立法的进程。据统计,五届全国人大立法60件,六届全国人大通过法律63件,七届全国人大立法上升至87件,八届全国人大立法117件,全国九届人大立法113件。材料三习近平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习近平: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12分)(2)结合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直至今日,我国开创和不断改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有哪些?创造性地解决了哪些关系?(8分)22.(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厉以宁)认为,在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即资本主义刚性体制;经过20世纪30年代严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已从刚性体制转变为弹性体制,即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混合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转变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调整过程。在近200年的工业化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体制转换了,制度调整了,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存在和延续了下来。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变”与“不变”的基本逻辑。——摘编自《破解资本主义制度调整之“谜”》材料二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的舞台,并进行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政治与经济的版图,确定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发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在全球继续发展的有利态势。全球市场经济以西方世界利益为主导的局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变化的实质是什么?(8分)(2)材料二中所说“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指的是什么?它是如何改变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的?(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有利态势”的因素是什么?这一态势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特征?(8分)33.(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9月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说:(1)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2)最终建立一个和平与负责的政府,该政府应尊重他国权利,并应支持《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中所显示的美国的目标。材料二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声称,美国要使日本成为远东兵工厂和防止共产主义的屏障。……1954年3月,美日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中国、苏联为敌,重新武装日本。——摘自汪宏玉主编《1898~1988年国际关系史》材料三1962年底,美国借口日本棉织品“扰乱美国市场”,要求限制日本输往美国的38种棉织品,1963年增为40种。……70年代以后,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国。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材料四进入1995年后,美国……在缓和与日本的经济摩擦、发展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日美军事同盟、致力于建立与日本的军事伙伴关系。就日本而言,建立与美国的军事伙伴关系……将意味着提高自己的对美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安全作用。但从更长远的观点看……日本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最终目的不是与美国一体化,而是积蓄力量,以求有朝一日摆脱美国的控制。——摘编自刘世龙《日美关系的两个周期》(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宣称占领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美国对日政策与二战后初期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8分)(3)依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关系与前一阶段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4(4)20世纪90年代美日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外交关系?据材料四归纳日本这样做的目的。(6分)4.(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整个17世纪中,从中世纪就已开始的呢绒制造业仍是英国的主要工业和最宝贵的输出品来源。在新工业中,采煤业的发展极其惊人。这一发展包括采矿设备和排水机械的改进,这些改进促进了后来蒸汽机的发明。水力也比以前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材料二欧美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加强殖民掠夺,致力于打通远洋运输的瓶颈。1914年建成巴拿马运河,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1895年德国建成基尔运河。材料三二战以前,资本主义生产的全球分布着重表现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国际分工。现在(20世纪末),则主要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借助现代交通、通信技术进行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资源配置和生产的直接组织与销售。——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5(1)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经济全球化三个阶段的时间范围及其经济发展特征。(1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500大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成立出现高峰期和“扎堆”制造业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该如何应对。(6分)答案非选择题规范专练1.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第(2)问应注意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制度及创造性地解决了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等方面的关系。答案:(1)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恢复和强调了法律的作用。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健全法制摆到了优先地位;加快了立法进程,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民主与法制日益完善。③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6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12分)(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系: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祖国统一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8分)[评分标准]第(1)问(12分)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史论结合。回答新时期的重大举措,必须突出恢复和强调法律的作用、加快立法进程、依法治国等重要采分点第(2)问(8分)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必须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其他制度不得分。关系是这三大制度所处理的关系,答案缺乏逻辑性的要扣分2.解析:第(1)问,“变化”可从材料中“从刚性体制转变为弹性体制,即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混合市场经济体制”得出;促成变化的因素可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角度分析;“实质”关键是从混合经济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时间“1917~1950年”“退出了市场经济”等有效信息入手,得出这种试验指的是计划经济;其对世界政治经济版图的改变可从苏联经济发展的成果、二战中苏联的作用、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等方面去概括。第(3)问,“因素”可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一时间信息入手,得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一史实;“特征”主要是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实质的角度思考。答案:(1)变化: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向混合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分)因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2分)直接原因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2分)实质: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2)建立计划经济体制。(2分)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工业总产值跃升为世界第二;二战中,苏联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6分)(3)因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分)特征:市场经济在世界扩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国家主导。(6分)[评分标准]第(1)问(8分)变化若按材料中的“资本主义刚性体制转为弹性体制也可得分;促成的因素应从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两个方面作答,若从主要原因方面作答也可;实质必须答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7第(2)问(8分)要依据材料围绕计划经济体制作答,要分清改变世界的经济版图是苏联工业总产值为世界第二;政治版图是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若回答冷战局面的形成也可得2分第(3)问(8分)因素若答冷战局面结束也可得1分;特征必须紧扣“市场经济以西方世界利益为主导”进行分析说明,作答要简明、条理3.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从美国维持世界霸权的角度作答。第(2)问应结合美苏争霸的时代背景等分析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第(3)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日关系的变化应紧扣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出现进行分析说明。第(4)问应依据材料四归纳美日军事战略伙伴关系。答案:(1)目的: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和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4分)实质:使日本从属于美国,以维持其霸权。(2分)(2)由削弱、限制日本变为扶持、控制日本。(4分)由于战后两大阵营的对抗,日本成为美国的后勤基地。(4分)(3)变化:美日之间出现激烈的经济竞争,日本力图摆脱美国控制。(4分)原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4分)(4)关系:美日致力于建设军事伙伴关系。(3分)目的:提高自己的地位,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3分)[评分标准]第(1)问(6分)材料一中明确反映了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要注意把目的和实质分清楚,若把目的和实质混为一谈,应酌情扣分第(2)问(8分)变化一定要表述为由削弱、限制日本变为扶持、控制日本,若表述不准确只能得2分;为什么变化主要从日本成为美国后勤基地方面作答第(3)问(8分)变化强调日本力图摆脱美国控制,原因只笼统回答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等可得2分第(4)问(6分)必须答出美日致力于建设军事伙伴关系,如果没能强调“军事”只能得2分;目的只要求回答日本提高国际地位4.解析:第(1)问应注意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并分别指出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全球化不同特征。第(2)问应注意分析材料三,结合20世纪末中国的8改革开放作答。第(3)问中国的应对应从适应全球化、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等方面归纳概括。答案:(1)第一阶段是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期间,其特征是世界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工业生产以轻工业为主,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动力开始由人力向自然力和机械力转变。(4分)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其特征是国家间的整体联系更为紧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成为联结世界的媒介,现代化的交通则成为纽带;机器生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4分)二战后至今,其特征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资源配置,通信技术为主要媒介,跨国公司是主要形式。(4分)(2)出现高峰期的原因: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目标,投资环境不断优化;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6分)“扎堆”制造业的原因:现代交通、通信技术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直接组织生产与销售提供了可能;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还在发展之中。(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