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演练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7页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演练: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选择题(13X4=52分)1、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基本的特征是()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2、布罗代尔在《15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的(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A.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B.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答案】C【解析】由“物质文明”、“资本主义”等信息,可知考查与经济发展有关,由“地理大发现”、“挪动疆界”等信息可知与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有关,二者结合,只有C项符合要求。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4、《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页共7页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5、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6、“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B.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关键词“从世界发展趋势”。“世界发展趋势”指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题干材料信息表明的是该趋势的负面影响,故选B。7、“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第3页共7页①全球史观②革命史观③文明史观④社会史观⑤现代化史观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B【解析】革命史观强调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社会史观更多地强调从社会底层人民的视角研究历史现象,以上这两种观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②④,答案为B。8、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9、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答案】C【解析】“全球史观”是强调全球各地在联系密切中达到文明共同进步的观点,从这一视角思考,C项正确。10、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第4页共7页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11、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从1870年以后的40年,欧洲正处于19世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完善,是世界工业文明的中心,故答案为D。12、我国一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②依靠科学技术发展③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④依靠殖民扩张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13.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美国经济的崛起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第5页共7页【解析】材料涉及交通、原料、劳动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此相关的概念中,只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内涵联系最密切,故选D。二论述题(48分)14.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第6页共7页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得一半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15.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技与生活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讯息向周围船只求救。——《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材料二科技与扩张“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象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科技与全球化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第7页共7页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所体现的科技成果,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