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提升训练1-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惠州模考)《初学记》引《宋百官春秋》说:“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汉因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中的彤伯与成王有血缘关系B.秦朝承袭了周朝的封建宗盟制度C.宗正的权力高于周成王D.反映君主专制下对王族的管理解析:据“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信息,可以看出“宗正”是由同一血缘关系的族人担任,故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秦朝实行郡县制,故排除;由“掌王亲属”可以看出宗正只是管理王族事务的,故C项说法错误;D项错在“君主专制”。答案:A2.(2013·深圳二调)宗法制度是周代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全族成员的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据题干可知,西周宗法制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步无法维持分封建国的局面,说明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逐渐崩溃。A项是祭祀活动;B项反映宗法血缘关系遭破坏,诸侯相互争夺,符合题意;C项与周代史实不符;D项公卿大夫世袭,不是官僚体制的表现,排除。答案:B3.下面是某校高三(1)班历史课上,老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展示的一个卡片,老师要求学生把卡片补充完整,如果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回答,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小明的回答)政治作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评价: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②(小红的回答)政治作为:建立皇帝制度;评价:使皇权至高无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但容易导致决策失误。③(小亮的回答)政治作为:建立三公九卿制度;评价:有利于辅佐皇帝处理中央事务,强化了皇权。④(小军的回答)政治作为:率先开创郡县制;评价: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使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了学生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①②③的叙述均符合史实。④中“率先开创郡县制”的说法错误,因为郡县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应选A。答案:A4.(2013·南京模拟)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A.“郡县”优于“封建”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C.“封建”优于“郡县”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与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所学和材料“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说明,郡县制和分封制都有其合理性,故B项正确。答案:B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解析:材料表明汉代的兴盛是由于采取了地方行政权归郡,牵制郡的长官,反映了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为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结合汉武帝推恩令的内涵,可知是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以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答案为B。答案:B6.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解析:材料中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根据所学可以理解到这一规定旨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答案:D7.(2013·汕头期末)史书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A.中书门下、枢密院B.三司、枢密院C.中书门下、三司D.枢密院、三衙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抓住“持文武二柄”关键信息。宋代仍是三省六部制,但形同虚设,中书门下掌行政,而枢密院掌军事。答案:A8.《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削弱了中央集权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解析: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从材料信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最初行省为中央派出“分任军民之事”的机构,故选A项。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答案:A9.(2013·福州质检)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的内容,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①世卿世禄②门阀地位③才能道德④文化文章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如“血缘贵族”“世家子弟”首先确定对应的是“世卿世禄”和“门阀地位”;再结合战国秦汉与唐宋明清分别实行的察举制与科举制等信息,即可确定正确的顺序是B项。答案:B10.下图此腰牌主人是明人王忬(1507~1560年),苏州太仓人,字民应。嘉靖进士。曾任御史,此腰牌即为监察御史腰牌。下面是某校高三(5)班同学对该腰牌主人的职责和当时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A.该监察官员实质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B.该监察官员的工作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该监察官员的工作实际效能是有限的D.该监察官员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的监察官员是皇帝加强统治的工具,不可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应选D。答案:D11.(2013·辽宁期末)“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较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解析: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制度,皇帝提拔地位较低的官员充当自己的顾问,其实质是加强皇权,因此没有突破皇权专制的本质,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答案:A12.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隐患,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A.都符合事实B.都与史实不符合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D.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解析:依据所学,秦始皇与唐太宗的说法是与史实相符合的;废丞相不是明成祖而是明太祖;实现皇位世袭从秦始皇就开始了,所以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2013·天津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3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分析历史问题。(1)问要根据材料概括汉朝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要从汉承秦制的角度分析。(2)问根据材料中的“封建王侯”概括措施;从“自置吏”“得赋敛”入手总结具体内容;结合“七国之乱”等史实概括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危害。(3)问结合材料中的“‘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措施”。“意义”从清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14.(2013·启东检测)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十六年……遂并天下……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混战),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甚足易制(容易控制)。……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地南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材料三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这种官职叫“刺史”。——《赵俪生文集·第三卷》材料四(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请罢刺史……”而朱博以汉家故事(指汉代的传统制度),置部刺史,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指为获皇帝赏识,积极性高)。……于是……复置刺史。——顾炎武《日知录·卷九》(1)秦王嬴政即位那一年(即秦王嬴政元年)是公元前246年,那么材料一中“二十六年”指哪一年?李斯主张建立郡县制,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7分)(2)根据材料二,判断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采用这种划界原则的原因。(6分)(3)请将材料三和材料四进行对比阅读,然后用材料三中的信息解释材料四中“以卑临尊”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刺史“秩卑而赏厚”有什么积极作用。(7分)(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的“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理由”在材料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封制导致诸侯分裂混战而周天子“弗能禁”;二是郡县制容易控制地方。第(2)问划界的原则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原因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的角度来回答。第(3)问考查阅读材料与分析材料能力,首先要明白“以卑临尊”的字面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