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本课件为“逐字编辑”课件,使用时欲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即可进入可编辑状态。在此状态下,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用公式编辑器编辑,请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行编辑。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完成修改。如有疑问欢迎致电:010-58818066第25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6讲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第八单元生物的进化第八单元生物的进化考纲展示第八单元│考纲展示知识内容要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Ⅰ知识框架第八单元│知识框架第八单元│知识框架复习策略第八单元│复习策略本单元内容在高考命题中虽然不作为主要命题点,但却经常与其他单元的内容结合考查,因此复习时也应该引起重视。复习时注意:1.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常常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比较,有时也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综合命题,因此应该注意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善于归纳与综合。另外也要注意与其他章节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种群的特征等知识的联系。第八单元│复习策略2.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教材中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是高考中的一个常考点。因此有关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是复习的一个重点,但是在运用中需要注意不同条件下所用方法并不相同,需要总结规律。3.关注新增考点。共同进化是新课标中新增加的考点,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本单元所涉及基础概念较多,与前面的知识点联系紧密,新课标对进化的要求有所提高。复习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突破:第八单元│复习策略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对本单元的一些概念要牢固记忆,如种群、种群基因库、种群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隔离、物种和共同进化等基本概念。注意相关概念的联系与比较,如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学说各要点间的关系等。2.重视实验探究:本单元有关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的实验探究应该引起重视。如:(1)怎样鉴别长期地理隔离后的两个种群是否已达到生殖隔离;(2)设计实验证明突变性状与环境的关系,即环境只起选择作用。第八单元│使用建议使用建议1.本单元在近年高考中题量有降低的趋势,复习时教师要认真分析近年高考的试题,把握考查重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复习。(1)把握好基本概念:教师本身要对核心概念的理解透彻,特别是考试中出现较多的考点内容。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种群、物种、基因库、基因频率等。第八单元│使用建议(2)做好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本单元的内容不多,但是很多知识点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归纳总结。如种群和物种、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另外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可用两种方法计算,就是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和用“哈代—温伯格定律”计算,但是要注意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2.课时安排本单元分为2讲,建议共6课时完成,每讲1课时,单元训练及滚动卷和讲评各1课时。第25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5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考点整合第25讲│考点整合神古老低等高等用进废退第25讲│考点整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基础)生物进化多样适应遗传和变异个体第25讲│考点整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定向种群第25讲│考点整合自然区域相互交配繁殖可育基因交流地理生殖第25讲│考点整合不同物种基因(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共同进化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几组易混概念辨析第25讲│要点探究1.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1)种群的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①每个种群都有它自己的基因库。②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有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2)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例。第25讲│要点探究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的基因总数×100%。①不同的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不随机交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等。②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3)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例。种群中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的个体数×100%。第25讲│要点探究2.种群与物种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我们所见到的物种实际是种群,所以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在种群这个集合体内,个体之间可以自由繁殖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同一种群内,基因可以自由交流,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物种的变化,可见,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第25讲│要点探究种群物种概念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单位。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活地域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具备“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第25讲│要点探究相互联系物种是分类学的单位,反映了生物的本质属性;种群是生态学的单位,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也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例如同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种群)。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或品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第25讲│要点探究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1)区别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物种形成:基因频率的改变直到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第25讲│要点探究(2)联系:生物发生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4.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它使同一物种的生物分成不同的种群。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这种不能杂交或能杂交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一般来讲,先有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这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异地物种形成(渐变式)。但是有时没有地理隔离,也能产生新物种,如植物中多倍体的形成,这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同地物种形成(骤变式)。第25讲│要点探究5.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由环境来选择能适应的物种。这里所说的环境,除了自然环境外,也包括人类塑造的环境。如人类对蚊喷洒药物(DDT等),能适应这些药物的被选择而存活下来。人工选择:人类在育种时,刻意地选择某些对人类有用的种类加以培育、繁殖,使许多动植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如各种农作物新品种及家禽、家畜。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自然选择的选择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种环境条件;人工选择的选择因素是人类。第25讲│要点探究(2)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留对生物自身生存有利的各种性状,但这种性状不一定对人类有利;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3)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一个新物种需要漫长的岁月;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第25讲│要点探究例1【2010·汕头质检】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A第25讲│要点探究[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物种是种群的总和,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种群和物种的基因频率都在变化中。种群的基因库不如物种的基因库丰富。[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种群和物种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下面的变式题从另一个侧面考查进化中的几个概念。第25讲│要点探究变式题【2010·江苏模拟】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A第25讲│要点探究[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所以任何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都属于进化的范围,A选项正确;同一物种的个体间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B选项错误;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选项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D选项错误。第25讲│要点探究►探究点二有关达尔文进化论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1.达尔文进化论与现代进化理论的比较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①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②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③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④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⑤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自然选择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③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第25讲│要点探究不同点①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②着重研究生物个体进化;③认为物种形成是微小有利变异积累的结果,没有认识到隔离的作用①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的作用机理;②强调群体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共同点和联系1联系: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与基础,而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完善2共同点:①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②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第25讲│要点探究2.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自然选择是环境因素(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因素)对某些生物的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1)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各种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不同的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相对于环境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该能力表现为“过度”。(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①生存斗争起因:因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资源空间)之间的矛盾而引发。第25讲│要点探究②生存斗争方式:种内斗争、种间斗争及生物与无机环境(如干旱、寒冷等)间斗争。③生存斗争结果:大量死亡,少量生存。④生存斗争意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①变异是不定向的,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被淘汰。②遗传的作用:可使微小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第25讲│要点探究(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表现为与环境相适应,在生存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