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高三第一学期期初检测语文学科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纤.维/屡见不鲜.自诩./长吁.短叹呜咽./因噎.废食B.伛.偻/鹬.蚌相争甄.别/日臻.完善筵.席/偃.旗息鼓C.质.量/脍炙.人口攻讦./生活拮.据汲.取/嫉.恶如仇D.舐.犊/有恃.无恐拜谒./摇曳.多姿脂.肪/博闻强识.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11月20日下午3时许,惠州某学校二年级的36名学生进行了一场的期中考试。学生必须顶碗达到10秒钟,站姿“站如松”才合格。(2)在青奥会举办进入倒计时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到南京考察青奥会准备情况,他认为此次青奥会准备充分,会给世人带来很多惊喜,一定会。(3)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A.别有用心不负众望大有裨益B.别出心裁不负众望受益匪浅C.别有用心不孚众望受益匪浅D.别出心裁不孚众望大有裨益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网络语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受到蒙蔽甚至伤害。B.初唐诗歌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唐代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C.《唐诗宋词选读》这本书选配了几十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D.无论是出国旅行还是出国淘金的中国公民,都要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安全局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类安全风险,保护自身安全。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A.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B.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竞争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增多,潜在风险积聚,许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C.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D.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正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这才是希望之民族,这才是强大之国度。如此,,,。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思想的光芒正在重生,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①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②百家争鸣③齐头并进④才能智者蜂起⑤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⑥才能智者辈出A.④③⑤⑥②①B.⑥③①④②⑤C.④②⑤⑥③①D.⑥②①④③⑤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浩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浩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高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不加点.点:修改B.詈.不佳詈:责骂C.文恭捐馆..捐馆:考取功名D.侄命蹇.蹇:坎坷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雨若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嫉妒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认为张汝霖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故意用断案试探张汝霖,但张能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3分)高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2)文浩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2分)(3)文浩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3分)9.根据文中张文恭、张汝霖及张岱的的读书求学经历,你能概括出成就一个家族读书成才人才辈出的要素吗?(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1)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诗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4分)(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2)廊腰缦回,;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3),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韩愈《师说》)(5)鸿雁长飞光不度,。(张若虚《春江花月夜》)(6)?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7)独立小桥风满袖,。(冯延巳《鹊踏枝》)(8),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高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10页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鞋说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鞋面也是“土”。它真正是一路风尘。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人可以不要帽子,却不可不穿鞋子。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秽物?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具有形而下的意义。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过去的女性精于女工,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文革”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那些造反派还一个劲地在身后推搡。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折磨!德国曾经有一个展览,里面有幅黑人抱着流血的赤脚痛苦万状的照片。一个叫弗里茨的人当众流下了眼泪,他办起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带动德国人逐年向非洲捐鞋。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高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10页度,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个人的善恶。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鞋与脚还有一个合与不合的问题。鞋子最重要的品质不在美观,不在耐穿,而在合脚。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鞋松不得,松了会不跟脚,也紧不得,紧了会不养脚。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乡下人常言,三天穿不上是一双好鞋,三天穿得上是双草鞋。鞋子开始是要紧一些的,需用鞋拔子帮忙,才能勉强把人的脚装进鞋子里去,三天不舒服过后。就很跟脚、养脚了。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鞋子了。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系列。鞋陪伴人的一生。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各式各样的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驿站。“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情山水。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戒?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中国教育报》第4版)12.作者在文中阐述了鞋除了实用意义外的哪些意义?(4分)13.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1)作者为什么把鞋说成是“人生的容器”?(2分)(2)“无形的鞋”指的是什么?(2分)14.文章第五段写到了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请具体分析这一段描写的表达特色。(6分)15.作者在文末引用谢灵运的话并抒发了一番感慨,对此应如何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高三语文试卷第7页共10页用?(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看,非虚构的麦家记者:在2008年《风声》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时,你说过,40岁前我渴望得奖,但4年前起,我改变了自己,我不再念想那些奖。现在你如何看待名利?麦家:《大英百科全书》对“银行家”一词是这么解释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我觉得名利这东西差不多也是这德性,别去刻意求它,求不来的,来了也不要得意,可能不是个好东西。我深有体会,名气越大,写出好作品的几率将越小。记者:在新书《非虚构的我》中,你专门把作家博尔赫斯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可见他对你的影响。除了博尔赫斯,还有什么作家或者作品对你有较大影响?麦家:不同时期喜欢不同的作者。一开始是塞林格,是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让我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它刺激了我最初的创作。后来年岁增长,阅读增多,我开始喜欢茨威格、卡夫卡、福克纳,再然后就是博尔赫斯。如果有一本书、一个作家令你眼前一亮,觉得他就是你的,至少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