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第六章免疫与健康一、考点1、人体的免疫功能2、传染病及其预防3、安全用药。二、重点考点1、人体的免疫功能2、传染病及其预防。三、复习内容及例题:考点1.人体的免疫功能:首先明确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对人体不能识别的非己成分的排除功能,免疫功保护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免疫功能异常时,也会造成人体的一定的疾病,例如关节炎等,然后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明确每一道防线的构成,及特点,即是非特异性免疫还是特异免疫,理解特异性免疫的形成机理,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清除抗原的过程,最后理解计划免疫的概念及机理,计划免疫的目的等。例1、下列物质或结构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及黏膜B、吞噬细胞C、溶菌酶D、淋巴细胞例2、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的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使人能预防天花,这里的痘浆和这种方法分别属于()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例3、初生婴儿6个月内不会患天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B、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C、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D、婴儿从母体获得了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例4、下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A、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B、给病人打针吃药,治疗疾病C、给三个月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等疾病D、给婴幼儿服小儿麻痹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例5、狗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能使伤口好转。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A、抗体B、消化酶C、溶菌酶D、生长素例6、人体正常情况下不会形成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有()功能。A、抵抗病原体侵入B、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C、清除衰老和损伤细胞D、排斥非自身细胞例7、输入异型血太多、太快,就会发生凝集反应,此时的异型红细胞相当于()A、传染源B、病原体C、抗体D、抗原例8、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皮肤进行植皮治疗,不植入外来皮肤是因为()A、神经血管不易接通B、外来皮肤相当于抗原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D、会产生免疫反应例9、将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一般不宜成活,这种免疫属于免疫。从现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考点2.传染病及其预防:首先知道什么是传染病,知道传染病的分类及常见的疾病,理解传染病传播的路径,及环节,理解传染病预防的三个措施,然后注重对艾滋病的理解,包括名称、传播途径等,从而知道做好个人卫生保健的意义。例1、某地区发现一种新的疾病。开始的时候患病的人数不多,但却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些患者都有直接或间接相互接触的病史。对此,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一种遗传病B这种病可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C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D应设法立即将患者隔离2例2、禽流感期间,将在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全部杀死,这一措施属于A:控制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例3、下列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A、隔离传染病患者B、给家禽注射禽流感疫苗C、对艾滋病人进行隔离D、停止进口疯牛病区加工的牛肉制品例4、为了防止爱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停止进口一切外国的血液制品,这是采取A:消灭传染源B:消灭病原体C:控制易感人群D:切断传播途径7、进入今年夏季,香港去年冬天的流感高峰未见消退,却反常地愈演愈烈。请分析回答:⑴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从传染病的起因看,流感病毒属于,而患者属于。⑵病毒没有结构,也会发生变异。专家认为,本次流感就是由变异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多数对此缺乏免疫力,属于该病流行环节中的:且该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传播。这对预防工作带来许多困难。⑶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香港卫生部门对患者及时隔离治疗,这属于;对公共场所进行严格消毒,这属于。考点2.安全用药:首先明确什么是安全用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服药前要注意什么,然后理解什么是处方药,什么是非处方药。某日,小玲起床后感觉浑身无力,嗓子痒痛,咳嗽不断。妈妈让小玲先自己测量体温。(1)小玲应选用下列哪一种温度计测量体温?()(2)小玲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8.5℃。妈妈发现小玲的扁桃体有红肿发炎的现象,于是从家庭小药箱中选了一种药准备给小玲服用。右面是该药品的说明书,请问小玲能服用该药吗?。该药品的口服剂量是每次粒。(3)三天过去了,小玲的症状仍没有好转,妈妈带她去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结果是:①体温39.1℃②心率102次/分③扁桃体红肿、发炎。验血结果如下表:项目结果参考值单位④血红蛋白130男120~160女110~150克/升⑤白细胞13.24~10×109/升⑥红细胞4.5男4~5.5女3.5~4.5×108/升⑦血小板31~3×1011/升请分析上述检查结果,找出小玲哪些指标异常?(用数字表示)。医生建议静脉点滴青霉素。在给小玲使用青霉素之前,必须要进行试验。药液从小玲的手背静脉到达患处(扁桃体)所经过的途径是:上肢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左心房→→主动脉→动脉→扁桃体毛细血管(患处)。3【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