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班别:第一单元声现象姓名: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现象,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距离至少要17m。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6、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7.减弱噪声的三大措施:消声、隔声、吸声。(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8.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9.超声波应用有:声呐、B超、碎石、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10.次声波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练习:①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2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第二单元物态变化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摄氏度的规定:把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实例1、清晨出现雾,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2、铁加热变成铁水,这是熔化现象,要吸热。3、“下霜”、下雪,下冰雹,都是凝华现象,要放热。4、洒在地上的水干了,这是汽化现象,要吸热。5、潮湿闷热的天气,自来水管“出汗”了,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6、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这是升华现象,要放热。7、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这是凝华现象,要放热。8、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变黑,这里先发生升华现象,要吸热;后发生凝华现象,要放热。9、揭开冰棍的包装纸,冰棍冒出“白气”,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10、冬天,南方的教室玻璃会变模糊,这是液化现象,要放热;北方的玻璃窗会在内部出现“窗花”,这是凝华现象,要放热。11、平常见到的“白烟”、“白雾”、“白气”都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水蒸气是看不见3的,我们平常看到的都是液态的水。)12、厨房中的抽烟机用一段时间后,扇叶上会附满油渍,这是炒菜时锅中的油发生汽化现象,要吸热;然后液化附在抽烟机上,要放热。1.☆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2.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落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5.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6.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7.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8.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9.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0.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熔化和凝固曲线图:℃熔化凝固℃tt(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第三单元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火柴和萤火虫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其中水次之,光在玻璃中传播最慢。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4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线垂直射向镜子表面时,传播方向相反,发生全反射,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0度。)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漫反射。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垂直;(4)像与物体左右相反。7.球面镜包括:(1)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2)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应用有:汽车头灯、手电筒和太阳灶。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中角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2)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3)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反射角=0度。空气空气空气水水水9.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10.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光屏)。(我们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12.近视眼指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指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1.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2.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3.☆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4.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过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5无关。5.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6.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7.☆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8.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9.☆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水中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10、透镜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11.典型光路12、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放大虚象vu放大镜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3、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14、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15、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F6第四单元质量和密度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t(吨)g(克)mg(毫克)1t=103kg=106g=109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