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理解、记忆、运用1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2.天体系统:河外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银河系其它行星系太阳系其他地月系月球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2.对人类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②·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3.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2.太阳活动类型: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③产生磁暴现象;④产生极光;⑤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1、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①恒星日(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②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理解、记忆、运用2速度①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0/小时。②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极点为0。①1月初,位于近日点,速度快②7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慢读图要求(必修ⅠP21图1-14):⑴识记近日点、远日点位置,并注意冬至日、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差异;⑵把握公转方向;⑶正确理解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2、昼夜交替现象(b):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拓展提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a):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力,纬度越高偏转越大。4、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c):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即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早,表现为地方时的值越大。拓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晨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区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又称标准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与该时区各地的地方时相差最多不超过半小时。中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即1200E的地方时),英国为0时区(国际标准时间,也称世界时)。能力要求:①学会由所给经度推算时区、由时区推算其中央经线和时区的经度范围,熟悉1800经线两侧的时区分布。②掌握区时换算的基本方法:同侧减、异侧加,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5、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日界线即1800经线(东西12区的中央经线),这里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侧为西12区,日期晚一天;西侧为东12区,日期早一天)。掌握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规则(东减西加)。注意: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0经线重合,而是有几处折线(弯曲)。6、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右图所示:强调: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读图要求(必修ⅠP21图1-15):⑴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⑵公转中,地轴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⑶认识赤道面和黄道面;⑷识别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地方时的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0。纬度上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拓展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0—纬度差。8、昼夜长短的变化(c):理解、记忆、运用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上,昼长夜短,且地理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学会比较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昼夜平分昼长于夜昼渐长昼最长昼长于夜昼渐短昼夜平分昼短于夜夜渐长昼最短昼短于夜昼渐长昼夜平分9、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b):四季变化: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五带分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到高纬递减的规律。第四节地球的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a):①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在三态物质中都可以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②两个界面:莫霍面(平均17千米。海洋6、陆地33)古登堡面(2900千米)。③三个圈层: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分上、下地幔)、地核(分内、外核)。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100~110千米。2、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a):地壳以外由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外部圈层特点大气圈随高度增加大气密度下降。2000~3000千米高空为大气上界。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2.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3.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二.热力环流1.产生原因:地面受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判读5条规律①近地面,热低气压,冷高气压。②所有的高低都是相对于同一个平面而言的。同一个竖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③热力环流中,竖直方向,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大小相反。理解、记忆、运用4④低压处等压面下凹,高压处等压面上凸。⑤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①同一高度(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气温高。②不同高度→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举例①abcdef气压大小:f>e>b>a=d>c。②甲乙两地气温大小:甲>乙。③甲乙两地天气状况:甲地上升气流阴雨天气,乙地下沉气流晴朗天气。2.代表类型:(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山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增温强烈,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大作用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确定风向,影响风速,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方向由高压→低压,始终与等压线垂直。2.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始终与风向垂直3.摩擦力: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七气压带+六风带★重点把握课本图中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移50左右)夏至日北移,冬至日南移←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变式图二.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7月份:陆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海洋→夏威夷高压·1月份:陆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洋→阿留申低压▲季风环流⑴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方向:夏季→东南风,湿热;冬季→东北风,干冷理解、记忆、运用5⑵南亚季风·成因:(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方向:夏季→西南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湿热;冬季→东北风、受副热带高副气压带控制,干暖三.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植被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º之间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º-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稀树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º-回归线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高温多雨冬高温少雨热带季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30º内陆、西岸副高、信风交替控制全年干旱少雨荒漠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º-35º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º-40º大陆西岸副高、西风交替控制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º-55º大陆东岸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º-60º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影响夏凉爽多雨冬温和多雨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º-60º大陆内部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草原或荒漠寒带苔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苔原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高山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变化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气团:冷气团/暖气团←气团的温度、湿度2.锋(锋=冷、暖气团+锋面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状况被迫抬升徐徐爬升图示锋面图符号天气图雨区位置锋后及附近(冷气团一侧)锋前(冷气团一侧)理解、记忆、运用6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准静止锋——梅雨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降雨形式:锋面附近·天气状况:晴朗→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转晴注意:冷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形式⑴了解冷锋和暖锋的锋线符号;⑵把握区分冷锋和暖锋的主要依据(气流运动方向);⑶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雨区的分布特点。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以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图2.21位置北半球南半球名称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心气压分布低高低高水平气流方向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中心气流方向辐合上升辐散下沉辐合上升辐散下沉过境天气阴雨(如台风)晴朗干燥(如伏旱)阴雨晴朗干燥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情况读图要求:⑴了解气旋、反气旋水平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会判断等压线图上各点的风向;⑵注意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状况的差异;⑶掌握锋面气旋的基本构成形式(锋面的类型及各部位的天气特点);⑷判断不同点的风力大小及可能形成的锋面性质及天气特点。△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见上图)▲台风和寒潮寒潮(冬半年)·概念: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