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1.我国的位置是:从海陆位置看是海陆兼备国,从半球的角度看属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从纬度位置看属于中纬度;从大洲大洋的角度看属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我国国土辽阔,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3.我国的四个端点是: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4.我国的疆界绵长,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5.我国领海及内水面积为37万平方公里,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6.我国的大陆海岸线漫长,沿海的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7.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六个: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8.我国的临海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9.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它属于东海;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它属于渤海;台湾海峡属于东海。10.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第二节1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的人口普查的结果是13.7亿,占世界人口的1/5。12.我国的人口现状是: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13.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具体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14.根据2010年第六次日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15.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总规律是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南人口密度大,以西以北密度小。16.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省。第三节17.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苗族。18.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19.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是云南省,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省和云南省。第二章第一节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呈级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为平原、丘陵主,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四大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四大盆地。4.我国地形复杂,主要地形有:山地、盆地、高原、平原、丘陵,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山地,最小的丘陵。第二节5.我国的气温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7.我国1月0℃等温线是秦岭—淮河一线。228.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原因是海拔高。9.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10.我国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10℃的积温)。11.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12.我国的800mm等降水量线是:秦岭--淮河一线。13.我国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干湿地区。14.我国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15.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⑴南北跨纬度大,接受的太阳辐射差异大;(主要原因)⑵北部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气温低。1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17.我国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气候干旱。18.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例如洪涝、干旱、寒潮。19.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20.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的不同点是最冷月的气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大于0℃,温带季风气候小于0℃。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特点是各月均温在15℃以上。21.我国的降水时间特点是集中在夏季。第三节2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23.内、外流湖与咸、淡水湖的关系是:内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24.我国外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河流多而长,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25.我国内流区河流的基本特点是河流少,水量少,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沿途蒸发和渗漏严重,多季节性河流。26.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五大淡水湖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27.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28.京杭运河经过的省市自北向南依次是京、津2市;冀、鲁、苏、浙四省。29.京杭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自北向南依次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30.京杭运河的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3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32.利用黄河水的灌溉在黄河的上游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称为“塞上江南”)。33.黄河泥沙含量很高的原因是:⑴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⑵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旦遇到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34.黄河下游变成地上河的原因是:⑴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⑵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35.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省)的河口和河南(省)的孟津。36.黄河自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的省市是: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37.黄河自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38.黄河的中游主要的支流有:山西境内的汾河,流经甘肃和陕西的渭河。39.根治黄河的方法是,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334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有“黄金水道”,“水能宝库”两个美称。41.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42.长江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北(省)的宜昌和江西(省)的湖口。43.长江自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44.长江自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的省市是: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和四川,共同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45长江中下游多发洪水的主要原因及措施:原因措施自然原因:①流域面积广,多支流,且同时进入汛期;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都集中在夏季;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人为原因:①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调蓄洪峰的作用②上游滥砍滥伐,河流含沙量大,淤塞河道第三章1.自然资源按照可循环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等。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4.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5.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⑴人均土地占有量小;⑵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⑶分布不均匀;⑷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6.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多;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9.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主体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10.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11.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位于世界第六位。1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冬春季节降水少,因而水资源夏季丰沛,冬季稀少;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13.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对水资源的利用必须依赖水利工程建设。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时间分配不均),如长江上的三峡工程和黄河上的小浪底水利枢纽等;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方法之一,如解决天津缺水的引滦入津工程,解决青岛缺水的引黄济青工程,解决山西缺水的引黄入晋工程,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第四章1.交通运输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有火车、裁弯取直,设立分洪区退田还湖植树造林44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2.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他们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⑴雨热同期的气候,农作物以稻米为主;⑵长江干支流及京杭运河交汇处,水运发达;⑶长江中下游自古人口聚集,有很大的市场。3.从全国总体情况看,交通运输网密度东部地区大,西部密度小。4.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5.交通运输枢纽有不同的类型,有单一的交通运输枢纽,如株洲是单一的铁路枢纽;如上海、北京、南京等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6.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它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7.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西部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8.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9.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10.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11.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