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迎接开放共享挑战、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张晓林*DOI:10.11946/cjstp.201601150054我国正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知识开放获取已成为各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2014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提出,要大幅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球研究理事会年会上表态支持公共财政资助产生的科学知识开放获取。2015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发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一系列政策,加快包括科技信息资源在内的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成为国家意志和公共投资的准则之一。科技期刊是知识创造、传播和利用的重要工具,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通过开放获取,期刊论文能被参与创新发展的社会公众及时获得,而且在开放出版条件下能灵活重用以产生新的知识和支持新的服务,从而使知识这一社会公器能迅速、灵活和方便地转化为社会创新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实效。正因此,全球研究理事会在2013年发布开放获取行动宣言,主要科技国家多数科研资助机构普遍建立公共资助项目论文的开放获取政策,我国科技部资助参加国际高能物理开放出版资助联盟,我国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都支持作者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开放出版费,基金委和中科院还发布了公共资助研究项目论文开放获取的政策。2015年12月,德国马普学会邀请诸多国家科研机构举行第12届开放获取柏林会议,共同推进将图书馆期刊订购经费大规模转为开放出版支持经费,加快推动公共资金资助论文的开放获取。我国科技期刊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开放获取,包括支持开放存储,更包括实施开放出版,尤其是公共资金资助出版的科技期刊,更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使自己所发表的(往往也是公共资金项目产生的)学术论文及时广泛地向社会传播,同时有效地提升自己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国科技期刊也在积极走向开放获取。据“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我国已有650多种开放出版期刊,还有相当多期刊采取延迟开放出版或部分开放出版的方式,许多科技期刊和不少出版机构也在积极试探开放出版机制。但是,科技期刊出版者必须意识到开放出版带来的重要挑战。一方面,开放出版期刊必须以更为规范、更加公开、更可透明检验的学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学术诚信管理来宣示和证明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出版诚信水平。毋庸讳言,部分无良出版社以开放出版期刊名义,采用多种手段骗取作者交纳开放出版费用,但不进行认真的同行评议和编辑加工,缺乏或放弃对论文质量的控制,成为了欺诈型期刊。尽管订购期刊也存在质量问题,而且许多开放出版期刊拥有良好的学术质量水平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但由于开放出版机制采用作者付费方式,缺乏原来图书馆遴选订购形成的审查机制,使得对作者的*张晓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教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主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欺诈行为更为“隐蔽”和“容易”。为此,国际出版界为开放出版期刊提出了严格的“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包括但不局限于:(1)明确采用同行评议机制,具备详细的研究成果报告指南(reportingguidelines)、论文审稿要求和同行评议流程;(2)应提供专业聚焦对口、详细完整、可方便查验的编辑委员会和同行评审专家队伍信息;(3)应明确说明自己遵从的相关领域必备的学术研究行为准则,并落实到审稿标准和流程中;(4)应采用业界通用的学术诚信控制工具,例如作者贡献声明、利益冲突声明、公开支撑数据等;(5)应提供可操作的、可查验的、可投诉的学术不端行为查验与纠正机制,包括稿件撤销标准与流程;(6)应建立严格隔离论文审稿录用和论文出版费收取的流程及其操作管理;(7)应明确作者、刊物和公众各自享有的著作权权利,并通过公开和规范的授权许可协议予以实施;(8)应公开被发表文章的责任编辑,并争取公开被发表文章的同行评议专家;(9)应采用Altmetrics等机制来全面和动态反映论文的使用与影响。所有这些及其他相关规范都必须在期刊网站上方便发现。另一方面,开放出版期刊必须以更为规范、更加公开、更为高效的出版费价格体系、价格调整机制和出版收支核算来证明自己的经营能力和出版诚信。毋庸讳言,部分开放出版期刊、尤其是那些欺诈型期刊,收取高昂开放出版费,出版费定价和调整机制不透明,期刊整体营收状况不透明,或者将自己低效率高耗费甚至高消费的出版开支转嫁到作者头上,或者剥夺作者和社会的数字信息网络技术“红利”,使得开放出版染上“商业化捞金”的污名。虽然订购期刊价格高企也是长期、恶劣的现象,但开放出版期刊直接从作者手里收取出版费使得价格不合理性的影响更加突出。为此,国际科技界和科技资助界不断采取行动,逼迫出版者提高开放出版开支及其价格体系的透明性、防止暴利性定价。这种趋势下,要求开放出版期刊做到(但不局限于):(1)建立明确的、基于透明计算依据的、与期刊质量水平相对应的开放出版费价格体系;(2)建立明确的、基于透明计算依据的可审计的合理的期刊运行开支体系;(3)建立合理的、透明的和公开的出版费价格调整机制;(4)建立在保障作者权益和支持开放获取基础上的规范的出版内容商业化再开发再利用机制;(5)建立对特殊作者的公开的、规范的费用豁免机制;(6)建立规范、公开的支持集团资助谈判机制,以及费用支付管理服务;(7)大幅度提高出版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在市场可接受的合理成本水平上提供高水平出版服务。所有这些及其他相关规范也必须在期刊网站上方便发现。依上可见,要办好一个可信赖的高水平开放出版期刊并不容易,而要堕入缺乏(或无法证明)质量控制机制、“只顾收钱”“收糊涂钱”甚至“收黑心钱”的期刊似乎却很容易。尤其在我国期刊质量管理薄弱、质量规范公开机制缺乏、期刊运营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但在挑战面前,我们不能埋头沙滩、不去适应开放获取潮流,只有华山一条路,强力加强质量管理和诚信管理及其公开化,全力改革创新以良性提升市场化条件下的期刊运营效率。这方面的努力及其成效,也许决定了我们在未来期刊出版市场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