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有用的就是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理观,从实质上讲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有用就是真理”以主观需要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错误的。例如,“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一命题对日本政府是“有用的”,但它不是真理,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认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认识客观对象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一)什么是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真理是客观的(二)真理的特征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为什么?(1)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①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②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思考:苹果掉到牛顿头上,砸出了牛顿经典力学;砸我头上可能我只是觉得味道还不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人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有不同的认识(认识的多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只有一个——真理的一元性(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条件下,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它不因权力、地位而改变(真理的平等性)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A.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2013天津文综,8题)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B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80度吗?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有益吗?•讨论:“下雨是好事”这个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为什么?(二)真理的特征2、真理是有条件的(空间上)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提示】这里的条件和范围从空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正确认识。“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真理谬误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3)真理都是具体的(时间上)2、真理的特征:【提示】这里的特定过程从时间上讲,即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正确认识。[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一定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变为谬误。。[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D.真理是有条件的D(2013广东高考)34题图5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真理会不会转化为谬误?1958年9月23日,前苏联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器,拉开人类探月序幕。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图为遇难人员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思考:以上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人类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人类关于月球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指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为什么?神话嫦娥奔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思考: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由无知、到知道的比较少、再到知道的比较多,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发展的总趋势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追求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本课小结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求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既指反映过程,又指反映结果,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与实践对立。有正确、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提示】(1)“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但不可混淆搭配。如不能说“认识源于物质”。•作业:•1.实践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2.真理的属性是什么?总体线索(综合探究:党的思想路线)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党的思想路线(1)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注意顺序)(2)重要地位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3)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提示】我党制定方针路线的客观依据是我国国情(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关系是什么?1、是什么(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解放思想(3)与时俱进2、关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三、党的思想路线的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易传》主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同时又反对“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要求人们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利用规律②要坚持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④要具体分析事物的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NASA科学家怀疑火星黑洞有人居住疑为火星人火星,是太阳系第四颗大行星,从地球上望去,火星犹如一个巨大的火球。人类对这个红色星球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思……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拍下了100多张照片。1976年发射的宇宙飞船在火星表面着陆,在火星土壤中发现了奇特的化学元素。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全球调查者号”发射,科学家们意识到火星表面下可能有水。目前,美国的两个火星探测器仍在火星轨道工作;另外,欧洲发射了“火星快车”探测器。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2010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等成为网络流行语。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无一不是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A.物质是客观的•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是说明()①想象是突发的②想象的内容是人脑自生的③想象的形式是主观④想象的内容是客观的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B3.近年来,有一些热词、新词进入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它们折射出这一年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变化。这些词包括:“生态文明”、“物权法”、“又好又快”、“加息”、“消费价格指数”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对人的主观认识的反映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世界的本原B6.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7、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籍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