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思路十五期间是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汽车工业产业结构在调整,生产及管理方式在改进,产品技术在更新,汽车法规在完善,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竞争在加剧,特别是中国将要加入世贸组织,这些都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产生巨大影响。但应当看到,面对新形势,我国零部件工业是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和有准备的,零部件工业是汽车工业的支撑,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既是汽车工业发展迫切要求,也是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客观需要。只要正确把握相引导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方向,尽快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将充满希望。一、发展战略按照国家经贸委颁布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05年,全国汽车产量将达到320万辆,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1%;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年均增长12.7%。十五期间,汽车产品的安全、排放等性能水平将明显提高。为推动汽车工业总体目标如期实现,十五期间汽车零部件工业将实施市场导向,调整结构,发挥优势,集中突破,实现同步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战略,支持和鼓励一批优强企业优势产品,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形成经济规模,以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实力,实现与整车同步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目标。通过十五发展,重点在以下三个万面实现突破:一是迅速扭转不能自主开发产品的被动局面,逐步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二是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实现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的产业结构;三是改变零部件发展滞后的局面,实现与整车同步发展,参与国际分工,力争使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成为国际零部件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发展及结构调整重点1.产品结构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国内形成了一定基础,已批量为引进车型国产化配套、影响整车性能、具有发展潜力的关键总成和系统零部件产品,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空调系统等;集中发展国内刚刚起步,但具有潜在市场的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如安全气囊、自动变速箱、三元催化转换器等;发展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已批量为引进车型配套或批量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产品,如铝轮毂、线束、座椅、保险杠等。对不利于技术进步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如化油器等,要限制发展;对环境污染严重的汽车零部件,如以CFC-12为工质的汽车空调器、以CFC-12为发泡剂的汽车塑料发泡件等,要限制生产,禁止发展。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汽车零部件产品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为轿车产品配套的比例;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配套的比例;增加出口创汇,特别是为国际汽车市场配套的比例。同时要逐步淘汰以CFC-12为工质的汽车空调器及以CFC-12为发泡剂的汽车塑料发泡件等污染环境的产品。2.技术结构要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以零部件行业排头兵企业或企业集团为主体,通过与国外联合开发,逐步形成关键零部件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实现从消化吸收、等效替代到自主开发的根本性转变。到2005年,有条件的汽车零部件集团要建成国家级关键零部件开发中心,形成部分关键零部件与整车同步的开发能力。关键零部件排头兵企业要形成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8-10家零部件企业集团要形成联合开发或以我为主的系统开发能力。部分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性能争取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满足整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法规要求。关键零部件产品的成本要大幅度降低。3.产业结构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排头兵企业以系统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利用社会存量,优化结构,向具有系统开发、生产、配套,能够面向两个市场的一层次配套小型巨人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万间发展;要合理分工,正确引导各种经济成份的中、小零部件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二、三层次关键零部件,逐步形成分工明确的纵向多层次有机整体,以支撑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到十五末期,培育形成一批能够按照系统开发、生产、配套,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按经济规模生产的一层次零部件配套小型巨人企业;形成一批专业化、通用化程度高、能面向两个市场、经济规模效益显着的二、三层次零部件配套小型巨人企业。在此基础上,形成5-10家具有较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能适应系统配套、模块供货和参与国际分工的零部件企业集团。通过汽车生产企业改变采购方式,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合资、合作逐步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的合理的零部件产业结构。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与对策分析零部件工业是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汽车工业。入世后,我国汽车产业将受到强烈冲击,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入世后将承受更大的冲击。鉴于汽车零部件工业的重要性以及该行业的发展水平严滞后于汽车工业整体水平,我们更应关注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逐步成长起来的。其发展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兴起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以整车带动零部件发展。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后来南京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等相继建立,迎来了我国第一次“汽车热”。此间,为与整车厂配套,也相继建立一批汽车零部件厂。但当时,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生产水平很低,生产规模很小,无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从而导致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差、价格高,并且只能与规定厂家配套,不能任意销售到别的整车企业。2.波动阶段第二阶段为1978年开始到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零部件发展的主要特点仍然是以围绕整车配套为主。8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卖方市场出现,国家布置了“三大、三小、二微”的生产格局,决定把汽车工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迎来了我国第二次“汽车热”。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支柱产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各地政府投资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一大批中小零部件企业涌现出来。这些企业规模小,80%以上的销售额在1亿元以下;重复建设严重;数量庞大,全国定点零部件生产厂家2000家,实际达5000家;技术力量薄弱;生产设备简陋。排他性的采购原则迫使一些零部件企业依附于某家整车厂而生存。3.过渡阶段第三阶段为9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零部件开始与技术水平行发展。近十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无论从生产能力、产品品种上,还是从管理与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一批生产零部件的“小巨人”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国外零部件企业快速进入我国汽车市场。世界最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德尔福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已超过2.5亿美元,建立了10家合资企业、1家独资企业和9家合资公司。第二,我国零部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目前,一批零部件企业已基本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重点零部件企业已基本具备了与整车同步发展的能力。第三,“最佳采购原则”的指导思想已经在一些整车企业的经营实践中得以体现。例如,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在开发再生产奇瑞牌轿车时,实施了全球采购,从而使整车一次性通过国家六大类汽车强制性检验标准的全部要求,汽车尾气排放达到了欧洲I号标准。第四,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将隶属于整车厂的零部件生产剥离出去。第五,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在引进外国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同时,还注意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1)发展模式的结构从我国零部件工业的成长进程看,零部件工业基本上形成了一种以整车配套为主的“依附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结构是一种以整车企业为核心、多层零部件企业环绕的环状框架,其形状近似一个箭靶:靶心为整车生产企业;第二环为核心零部件企业;第三环为骨干零部件企业;第四环为协作企业。(2)发展模式的特点①政府的大力扶持。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在理顺关系和资源调配方面给予支持;②整零关系表现为主从关系。整车厂和零部件的关系体现在整车厂对零部件厂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指导上;③技术水平要求不高。零部件厂的工作重点是认真消化图纸,学习与整车配套所需要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即搞进口替代,缩短国产化周期,并在掌握生产工艺之后稳定质量和降低成本;④技术在获取较采用合资方式。我国零部件企业一般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吸引外商与我国合资料,如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上海易初通用机器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等;⑤地域性十分明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00年的资料统计,零部件销售总额的前6名依次为上海、浙江、江苏、湖北、重庆、辽宁。6省市合计为4060.45亿元占全部零部件销售额的59.03%。不难看出,这些省市都是我国几大汽车生产厂家的所在地,而各大汽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又基本上在本省市内。(三)我国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现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在研究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现状时,应将其置于全球开放的市场中去,同时要关注与国外汽车零部件业的差距。(1)产业集中度测量集中度的具体方法和相应指标有很多,这里选用绝对集中度(CRN)和哈菲德尔指数(HHI)作为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见表。国别中国美国日本韩国CR343.198.963.197.1HHI902367617713435由表可见,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比国外要低得多。由于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部分配套于汽车整车厂,且与整车自成体系,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集中度明显不会高于整车产业,这使得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效率低下,产业内厂商处于无序竞争状态。(2)市场竞争秩序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地方政府热衷于将汽车产业列为支柱产业,并为当地的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强大的保护伞。这样一来,本应是一个统一的全国市场被强行分割为一个个地方性的市场,造成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市场秩序混乱。(3)企业经营观念经营观念的差距是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它直接导致了零部件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通用性差,使得零部件产业难以整合。国内零部件企业挂靠汽车集团而未经市场竞争获取产品优先配套等比较优势,最终体现出内部配套、地方保护等弊端,这与国外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全球采购、择优录选的原则相违背。(4)企业生产规模从全球的眼光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厂商规模偏小,远未实现规模经济,且重复经济,自成体系象严重。如活塞厂34家,化油器13家,车灯厂28家,车轮钢圈厂34家。(5)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专业化生产水平较低,产品无系列或系列发展滞后,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实力较强的零部件企业也只能满足主机厂家的最低技术要求。其在为国内几大汽量公司引进的轿车项目进行国产化地进程中,由于产品技术开发力量薄弱,自主开发体系尚未形成,使得我们难以在短期内赶上世界先进零部件制造业的技术水平。(6)企业投资力度我国企业每年从税后利润中用于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基础研究的经费有限,再加上国家投资有限,造成整个产业的投资力度不足,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投资比例也不合理。日本和欧美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1,甚3:1。我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与整车投资比例,“九五”期间为0.35:1。欧美一些零部件厂商每年的研究与开发(R&D)费用占销售额的5%左右,日本约为6%。它们凭借巨大的资金投入,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而我国在这一方面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分析(一)零部件工业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进程表明,零部件工业与汽车工业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美、欧零部件工业尚超前汽车工业、日、韩汽车零部件工业滞后于汽车工业,但经过采取措施,也赶上来了。中国的经验也表明,建设了整车厂,若零部件生产上不去,不能及时保证零部件供应,整车厂就难以发挥作用。如果靠长期大量进口零部件,不仅要花费大量外汇,也难以使汽车工业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因此,不能只重视发展整车生产,忽视零部件生产,需要把零部件一整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使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