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4章维持生物体的平衡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2)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3)描述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4)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2.能力目标(1)通过描述血管、心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2)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液循环。(3)掌握出血的初步处理方法。(4)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生命,关爱生命。(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3)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二、教材分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本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知道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大致过程;二是让学生懂得一些有关心血管方面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科学家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关于血管方面的内容,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重点。关于心脏部分的内容,心脏的结构及与之相连的血管是重点又是难点。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血液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血细胞的形态、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的观察与指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血液循环是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2三、本节教学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课件展示第一节课题及血液流动图片。引言:同学们知道,人体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能量来源于食物;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食物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怎样的过程才能到达人体的组织细胞,供细胞利用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二、新授内容:(一)感受血管跳动:1.让学生在身上找到血管跳动的部位,试说出血管跳动的原因。2.课件展示测量脉搏的图片,引导学生测量安静状态下和运动(每个学生做二十个下蹲运动)后的脉搏,完成课本上的讨论题。3.由“生病的病人脉搏跳动是否异常?”说明在临床上医生可通过“切脉”来诊断病情。可穿插《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4.由“是不是所有的血管都会脉搏?能跳动的血管是什么血管?”导入血管的类型。(二)观察血管的类型:1.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4-3并填表比较三种血管在结构上的不同。2.自学信息库相关内容,完成课本的讨论题。补充:三种血管有怎样的联系?与心脏有怎样的关系?3.课件展示三种血管的关系图。三、本课小结:学生小结,课件展示“区别三种血管”的超链接。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课件展示心脏的外形图复习:血管有哪三种类型?功能上有何区别?与心脏的关系如何?引入:心脏既是血液循环的起点又是终点,也就是说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都与心脏的搏动有关。二.新授内容:(一)用听诊器感受心跳1.让学生尝试说出心脏的大小、形状及在胸腔中的位置。2.用听诊器让部分学生感受心跳,讨论心跳与脉搏的关系。(二)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1.外形2.结构①心肌的特点②四个腔壁的厚薄、通连情况③与之相连的血管④瓣膜3.利用模型边拆装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①为什么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3②为什么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③血液的流向有怎样的规律?(注意巩固三种血管的概念。)4.请一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心脏与血管相连的平面直观图。加强记忆:①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②血液流向只能是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流向静脉,再由静脉流回心房,不能倒流。5.讨论:体育锻炼对心脏有何影响?阅读书上小资料,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意识。三、课件小结:超链接动画演示“心脏的结构”四、课件反馈巩固,完成实验报告册。第三课时一、引入: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是体内物质的载体。你知道血液的有关知识吗?我们先来了解血液的成分。二、新授内容:(一)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演示实验)分析对照组,引导学生了解:①血液的组成成分及血浆的成分和功能。②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和联系。③血液凝固的机理。(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图片讨论与思考:1.你是如何在显微镜下区别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形态、大小如何?2.在观察的细胞中,哪种细胞的数量最多?血小板看得到吗?3.血液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在人体内随着血液中含氧量的增加或减少,血液的颜色会变吗?怎样变?补充: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4.三种血细胞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功能如何?三、本课小结:课件演示。1.血液分层实验2.血细胞的形态3.红细胞、白细胞的功能四、作业巩固:完成实验报告册相关内容第四课时一、复习引入:1.血液的组成成分有哪些?2.三种血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功能?二、新授内容:(一)让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一页的小资料,了解正常成年人的血液中血细胞的正常值。41.讲解贫血、发炎、白血病的机理。2.让学生对照小资料的数据,分析课本上提供的血常规化验单,对病人作出初步诊断。(二)血量与输血1.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注:①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危及生命,必须输血。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成年健康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课件展示宣传图片)2.安全输血:(课件模拟实验)讨论:①父母的血液都能输给子女吗?补充:人的血型终身不变并且可以遗传。提一下:血型的遗传过程较复杂。可举一例子:如果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B型血,子女的血型可能是A型、B型、AB型、O型,所以父母的血液不一定能输给子女。②为什么要对献血者的和受血者的血型进行检验?结论:输血要以同型血为原则。展示表格:受血者血型可输血血型A型A型、O型B型B型、O型AB型AB型、A型、B型、O型O型O型3.血型鉴定过程:(课件展示)三、本课小结:学生小结。四、课后阅读:“科学技术社会”——了解成分献血。第五课时一、复习引入:1.心脏的结构:学生回答后再用课件演示一下。2.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引入血液循环的概念二、新授内容:(一)血液循环的发现早在2000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记载,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介绍英国科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也可让学生看信息库了解。(二)模拟哈维实验5让部分学生亲自做一下。讨论交流:1.解释实验中的现象。2.动脉出血时,采取止血措施,止血带应扎在什么部位?为什么?3.静脉出血时,采取止血措施,止血带应扎在什么部位?为什么?毛细血管呢?情况又如何?(三)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材料:小金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血液的流动情况来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讨论交流课本第十六页的题目。三、本课小结:课件演示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过程。四、完成实验报告册。第六课时一、复习:1.什么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什么是动脉血、静脉血?3.心脏的结构如何?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心脏与血管相连的图解。二、新授内容:(一)观察血液循环的途径1.让学生自学信息库,对照课本上图14-12说出血液循环的途径。2.课件演示血液循环的途径。3.分析血液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血液的成分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说明原因。4.让学生在黑板板图“心脏与血管相连”的图解上添加相关内容画出血液循环图解,并用红色粉笔标出哪些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用蓝色粉笔标出哪些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5.让学生判断:“动脉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对不对?说明为什么。(二)补充:冠状循环及冠心病(阅读“科学技术社会”)1.冠状循环的途径2.冠心病及预防(三)血压与测量1.血压实验:(课件展示)17世纪英国人SHales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把兔腿结扎,切开动脉,插上铜管,再连上一根直立的玻璃管。然后将结扎解开,于是血液流入玻璃管,形成高达2.5m的血柱(即比兔仰卧时的心脏高出2.5m)。这证明血管中的血液是有压力的。他还看到,血柱的高度是不稳定的,是随着心脏的搏动来回升降。他量了静脉的血压发现,正如6他所预料的,静脉血压比动脉血压低得多。在血管的不同部位血压是不同的。从离开心脏的大动脉起,周游全身,回到流入心脏的大静脉,在这一途径中,血压越来越小。大动脉血压可高达187kPa,在血液即将入心的大静脉,血压等于0。心收缩压和心舒张压在血液离开心脏流入大动脉时相差最大,以后随着血液的离心流动,差别越来越小。到了毛细血管,血压已无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别了。这表明,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不是搏动式的,而是稳速前进的。血压过低,血液不能顺利通过血管而到达各组织,特别是人体中高于心脏的各部分,如头部更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反之,血压过高,心脏负担加重,易出现心悸、气促以及其他心脏病变,血管也易损伤。2.血压及正常值正常值:收缩压12-18.7kPa舒张压8-12kPa。高血压:成年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低血压:成年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12kPa。3.介绍测量血压的方法三、本课小结:学生小结四、练习巩固:实验报告册第十页。教后记:1、心脏的结构图,许多同学左右不分,要强调。2、有一位同学上黑板形象地把ABO血型用图来表示:OOOO,非常好!3、血压的单位:千帕和mmhg,加以区别4、血液循环比较复杂,讲解时学生理解,过后就忘。注:“资料:哈维及血液循环的发现”见电子稿。威廉·哈维1578年出生在英国,是七兄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哈维很早就显示出自己的天赋,16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19岁就获得了文学学士的学位。由于他的理想是研究医学,于是他辗转于欧洲各国求学问道,最后在意大利取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回到英国后,哈维毛遂自荐,当上了一所医院的院长。哈维将量7化实验引入了对血液的研究中,他首先测定了每次心跳时,心脏搏出的血液的质量有多少。他发现,如果粗略估计,设一个人的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心脏可容纳的血液为2盎司(1盎司=28.35克)那么1小时心脏可往血管里输送8640盎司的血液,大约相当于245千克,远远大于一个人的体重。按照盖伦的血液涨潮落潮理论,“潮水”居然比容纳它的人体还重,这显然是不对的。哈维判断,一定是血液在循环流动。为了搞清血液循环的路径,哈维研究了心脏的结构。他发现,人的心脏共分四个腔,腔与腔之间由一个只准单向通过的瓣膜分开,因此,血液的循环肯定是单向的。根据严谨的实验,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的正确学说: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然后流入肺中,在那里接触空气,暗红的静脉血变成鲜红的血液,流回左心房,再从左心房进入动脉血管中,流遍全身;血液逐渐变成暗红色,再通过静脉流回右心房,一个循环完成。心脏的不断搏动,推动着血液循环不止地流动。1628年,哈维出版了他的血液循环论著《心血运动论》,这是一本只有72页和两幅插图的书,却遭到了以教会为首的敌对派的猛烈攻击。所幸在当时的英国,宗教的势力没有在欧洲大陆上那样大,由于英王查尔斯一世对他的学说很感兴趣,并任命他为御医,哈维最终得以颐养天年。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还向医科学校捐款建造了图书馆和集会厅,为了表达谢意,学校给他树了一尊铜像。在一个宽容民主的国度中生活,是一位科学家的幸福;而尊重科学,支持科学家的国度,也将逐步走向强盛。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教学目标2.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2)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3)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的结构和特点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2)通过有关肾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惜生命。二、教材分析本节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本节难点: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