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考点二第2课时城市化考点一考点二最新考纲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解读思维导图1.识记:城市化的表现、标志。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生态城市建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考点一考点二[知识整合]1.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即为城市化。(2)标志:①城市人口占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总人口第二、第三考点一考点二2.城市化进程曲线及含义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如下图所示:考点一考点二城市化发展阶段特点出现的问题发展趋势分布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现象发达国家较慢很快趋缓甚至停滞郊区市化逆城考点一考点二3.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特点原因起步早产业革命早水平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①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的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考点一考点二(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特点原因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总体水平低,且不平衡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力增大;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成破坏;③中小城市发展缓慢考点一考点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深度思考]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考点一考点二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②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③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④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考点一考点二(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考点一考点二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如上图,我们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化阶段。(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考点一考点二(2)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考点一考点二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考点一考点二【知识拓展】(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考点一考点二图解续表考点一考点二(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①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③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考点一考点二[高考探究]1.(2014·四川文综,9~10)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考点一考点二(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考点一考点二解析第(1)题,与1990年相比,2010年在离市中心2千米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分别减少了约2.5万人/km2和0.9万人/km2,A、B项错误。而在8km和10千米附近分别增长了约0.3万人/km2和0.6万人/km2故C项错误,D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距市中心6km以内地区人口密度降低,距市中心6km以外的区域人口密度升高,说明该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意味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城市等级并不一定提高,故A项错误,C项错误。城市地租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市中心附近常住人口大幅减少,说明市中心地租水平增长较快,B项错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如市中心区住宅的减少、商业功能的强化、城市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等,都会导致市中心区人口密度的降低,D项正确。答案(1)D(2)D考点一考点二2.(2013·安徽文综,23~24)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考点一考点二(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考点一考点二解析第(1)题,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在30%~70%;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缓慢,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逆城市化是由于交通拥挤、治安混乱、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渐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的“空心化”现象。由图中城市化水平和就业结构可知,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考点一考点二第(2)题,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错,D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信息,C错;第二产业就业比重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错误。答案(1)B(2)D考点一考点二3.(2013·江苏地理,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考点一考点二材料二图甲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乙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考点一考点二(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分)(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考点一考点二(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3分)(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3分)(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苏南地区________苏中地区________苏北地区__________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考点一考点二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南高北低,而城镇化水平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第(2)题,由图可知,苏南地区城镇化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第(3)题,由图可知,苏锡常都市圈距离上海近;淮安位于江苏省城市化水平较低的苏北地区,可以带动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第(4)题,目前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已比较高,速度比较快,但地区差异比较大,所以今后应重视质量,协调发展。第(5)题,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高,应加强人口就地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苏中地区靠近长三角核心地区,应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能力;苏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应依托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5)②③①考点一考点二1.以城市化进程表格数据图、坐标图考查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发展条件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综合探究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子及其意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一考点二[知识整合]1.影响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下降,甚至出现问题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低污染的节能自然景观考点一考点二[深度思考]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考点一考点二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考点一考点二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考点一考点二[高考探究]1.(2012·福建文综,3)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1)~(2)题。考点一考点二(1)图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