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三地理2016.01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10页,包含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2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综合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如左图实线所示,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P点位于①位置时,扬州的节气最可能是A.清明B.惊蛰C.白露D.寒露2.P点由b移向c期间A.扬州正午旗杆影子变长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C.扬州太阳从东北方升起D.扬州昼夜长短变幅变小【答案】1.D2.D【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干可知P点位于晨昏线上,那么左图中①位置所在折线为晨昏线;结合图中纬度数值及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当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当晨昏线过90°N时为春分或者秋分,结合图中横轴“时间”的推移规律可知,a时间为秋分、c时为春分,结合右图可以推断,P点位于①位置时应该在秋分过后不长时间,即寒露节气附近,故选项D正确。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P点由b移向c期间,即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到赤道移动期间,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扬州正午旗杆影子变短,故排除选项A;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逐渐变快(12月23日附近到1月初),然后逐渐变慢,7月初达到最慢,故排除选项B;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到赤道移动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而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区除外),所以扬州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故排除选项C;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昼夜长短变幅最大,向北到赤道移动期间,昼变长、夜变短,昼夜长短变幅变小,故选项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四川省大渡河畔的大瓦山崖壁陡峭,是典型的断块山。大瓦山基底是石灰岩,顶盖是玄武岩。下图为“大瓦山玄武岩绝壁”,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组成下列图中景观的岩石与大瓦山“顶盖”岩石成因一致的是A.①B.②C.③D.④4.关于大瓦山地区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始终处于抬升状态B.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浆活动和断裂上升C.陡立的峭壁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D.岩浆活动发生于沉积作用之前下图为“2014年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下列关于影响各城市天气系统及各城市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月上旬受锋面影响,福州可能阴雨连绵B.6月下旬受冷锋影响,杭州低温少雨C.7月中旬受副高影响,济南高温多雨D.7月下旬锋面雨带滞留北京,多暴雨6.2014年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A.南北皆旱B.南北皆涝C.南旱北涝D.南涝北旱【答案】5.A6.D【解析】试题分析:5.根据图中锋面雨带移动的时间及其位置,结合相关知识可知,5月上旬锋面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受其影响,福州可能阴雨连绵;6月下旬锋面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杭州高温多雨;7月中旬受夏季风影响,济南高温多雨;7月下旬锋面雨带已经南撤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晴朗干燥;故选项A正确。6.由图可知,锋面雨带5月上旬位于南部沿海地区,6月下旬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中旬到达华北、东北地区,7月下旬锋面雨带已经南撤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见在北方地区停留时间短,以出现旱灾,而控制南方时间长,易出现涝灾,故选项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下图中M、N海域均有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关于图中甲、乙两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B.乙使沿岸地区多森林景观C.甲、乙流向为自南向北D.甲、乙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均凸向高纬8.关于M、N两海域渔场及沿岸渔产品加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B.两海域冬季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捕捞C.M海域沿岸劳动力工资高,不利于渔产品加工D.N海域沿岸人口密度小,渔产品消费市场小【答案】7.A8.B【解析】试题分析:7.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欧洲西部沿海;甲洋流流向为自南向北,属于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乙洋流流向为自北向南,属于寒流,等温线凸向低纬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非洲西部沿岸地区多荒漠景观,故选项A正确。8.根据M、N两海域渔场所处位置可知,M渔场是由于补偿流中的上升流形成的,N渔场处于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冷水交汇处附近,故排除选项A;由图可知M海域位于非洲西海岸,当地经济较为落后,沿岸劳动力工资不高,故排除选项C;N海域沿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渔产品消费市场较大,故排除选项D;M海域冬季受西风带影响、N海域冬季处于极地东风带控制,二者都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捕捞,故选项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弃风”是指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因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风机暂停发电的现象。下图为“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9.“弃风”现象最突出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黑龙江B.江苏C.内蒙古D.河北10.解决该省级行政区“弃风”现象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风电发展规模,大力发展水电、核电B.提高该省级行政区工业化水平,扩大电能消费市场C.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消耗多余电能D.运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跨区域输电【答案】9.C10.D【解析】试题分析:9.由题干可知“弃风”是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江苏、河北等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能源不足,不可能“弃风”,故排除选项B、D;由图可知黑龙江风电企业数量较少,而内蒙古经济相对落后,煤炭等常规能源丰富,图中显示当地风电数量多,发电量大,所以“弃风”现象最突出,故选项C符合题意。1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当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不可能大力发展水电,故排除选项A;内蒙古人口稀少,而且工业多与煤炭开采等能源开发有关,扩大电能消费市场的空间较小,故排除选项B;该省有色金属资源相对贫乏,而且当地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故排除选项C;当地过剩的电能可以运用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向能源短缺地区跨区域输电,故选项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下图为“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如果人口政策不变,我国未来人口总量的变化趋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逐年减少12.“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是A.2015—2018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B.2018—2030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C.未来30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D.未来30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答案】11.C12.A【解析】试题分析:11.仔细读图,注意区别“人口政策不变”与“全面放开二孩”的图例差异、曲线变化趋势。由图可知如果人口政策不变,我国未来人口总量在2025年前后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少,即先增后减,故选项C正确。12.该图是我国人口规模预测图,与人口性别比无关;图中显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2015—2018年总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此后人口规模变化不大,没有持续扩大,人口增长率没有大幅度上升,故选项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新、老城区分布图”,新城区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13.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临近A.公路B.铁路C.航空港D.河流14.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是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解决环境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3.C14.A【解析】试题分析:13.由题干材料可知,新城区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其产品一般“轻薄短小”、价格贵,所以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靠近航空港便于把产品运往世界各地,故选项C正确。14.图中显示新城区与老城区接近,可以分散老城区一部分人口、工业,故排除③;新城区可以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优化空间结构,有利于缓解环境问题,而不是解决环境问题,故选项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工业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美国等国家尝试了许多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图示意的农业类型是A.节水农业B.精确农业C.有机农业D.生态农业16.对图中肥力、土壤状况、气象等信息进行处理,需运用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下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1985—1995年该地A.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B.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C.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D.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18.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1985—1990年B.1990—1995年C.1995—2000年D.2000—2005年【答案】17.C18.C【解析】试题分析:17.仔细读图,在图中找出环境污染指数、经济发展指数、资源能源消耗指数的坐标轴,可以发现三者都是由左向右增加;由图可知1985—1995年环境污染指数是先降后升,故排除选项A;经济发展指数一直上升,环境污染指数是先降后升,二者基本没有相关性,故排除选项B、D;图中显示1985—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大致在0.9---0.5%之间,始终较高,故选项C正确。18.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应该是环境污染指数低、资源能源消耗指数低、经济发展指数较高的时期,图中1985—1990年、1990—1995年资源能源消耗指数较高、经济发展指数低,故排除选项A、B;2000—2005年环境污染指数较高,故排除选项D;1995—2000年环境污染指数、资源能源消耗指数都较低,经济发展指数较高,故选项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和不透水地面周边等地,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9.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a增加B.b增加C.c增加D.d减少20.建设植被浅沟对城市的影响有A.增加水资源B.缓解城市内涝C.造成地面沉降D.加重热岛效应【答案】19.AC20.AB【解析】试题分析:19.联系水循环的基本环节、结合图形可知,a为蒸发或者蒸腾作用,b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d为地下径流;植被浅沟中的植被具备蒸腾作用,那么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a会增加;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土质较疏松,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即c增加、b减少;下渗量增加,那么地下径流应该增加,即d增加,故选项AC正确。20.地面沉降与过度开采地下水等有关,与人为制造的植被浅沟无关,故排除选项C;植被比不透水地面热容量大,可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故排除选项D;由题干材料可知,植被浅沟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可以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而且可以把下渗的水资源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即可以增加水资源,故选项A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大气受热过程。下图为“四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1.关于四地气候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