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40分钟100分)一、基础全面练(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C。由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当随饮食进入消化道后,会在各种蛋白酶及肠肽酶作用下消化为氨基酸,消化后的产物被吸收后将不再起“激素”的作用,因而这类激素必须直接注入血液,不能饲喂。甲状腺激素属氨基酸的衍生物,而性激素属固醇类,这两种物质均可直接通过“饲喂法”补充。2.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那么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以下两点:-2-(1)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类型:验证胰岛素的作用。(2)分析实验的自变量:胰岛素的有无。【解析】选A。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实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的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对比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3.(2015·衡水模拟)下图表示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由图可知激素分子()A.被细胞膜上的酶A分解为分子B,引起细胞内反应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A结合后,借助分子B引起细胞内反应C.与细胞膜上的蛋白A结合,转化为分子B催化细胞内反应D.被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运输到细胞内,分解为分子B参与细胞内反应【解析】选B。细胞膜上的A是受体蛋白,A错误;激素的作用是传递信息,B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被分解,C错误;受体蛋白没有运输的作用,D错误。4.(2015·邯郸模拟)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3-【解析】选A。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根据题干信息“细胞膜缺乏胰岛素作用的受体”,这样会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会使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减缓,从而使血糖处于较高的水平。5.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选项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战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C.寒战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突破口:(1)分析曲线,ab段是体温升高,bc段是体温下降。(2)寒战会释放热量来维持体温的稳定,但不会明显升高体温。【解析】选D。从题图中可看出,60分钟前,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60~80分钟时,体温上升,80~100分钟时,体温恢复正常。四个选项中可能导致体温上升的事件有发热、提高环境温度、剧烈运动,可能导致体温下降的事件有出汗增加。寒冷刺激下打寒战能增加产热,但一般不会导致体温高于正常值,因此只有D项正确。6.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4-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1)下丘脑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中的具体作用机制。(2)促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促激素的产生,进而促进激素的产生。【解析】选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A错误;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B正确;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C正确;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终可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进而使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加固训练】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A.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能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C.能传导兴奋,并能控制生物节律D.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解析】选B。下丘脑既是机体的调节中枢,又是机体的内分泌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水盐调节中枢,还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其能传导兴奋,控制生物的节律,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但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7.根据下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5-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D.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点:(1)理解人体水盐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2)明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作用。【解析】选D。饭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血液流经肝脏后,有一部分血糖会被肝脏转化成肝糖原储存在肝脏中,所以B处的血糖浓度较低,A项正确。饥饿时,为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B处血糖浓度较A处高,B项正确。尿素经过肾之后,经过肾小囊和肾小球的滤过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尿液浓度降低,所以B处的尿素浓度较低,C项正确。饭后,血液中血糖浓度较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故B处胰岛素浓度比A处要高,D项错误。8.(2015·银川模拟)“内质网压力”是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质网压力”可抑制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引发Ⅱ型糖尿病。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Ⅱ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能力差,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较高B.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居高不下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C.肥胖可能引发Ⅱ型糖尿病-6-D.内质网功能出错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解析】选C。由题意知,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被抑制,从而无法正常地与胰岛素结合,因而无法降血糖,引发糖尿病。而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浓度高引起的,并不是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高。肥胖者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导致内质网功能出错,抑制了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使二者无法正常结合,引发Ⅱ型糖尿病。二、能力培优练(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9.下图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方式示意图,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载体的协助B.图乙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的信息交流方式C.图丙中靶细胞若是神经细胞,则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图甲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若是胰岛素,则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和肌细胞【解析】选A。题图三种方式中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细胞膜上受体的协助,A错误;精子和卵细胞依靠膜上糖蛋白的识别,靠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传递,B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当兴奋由一个神经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时,细胞之间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合成糖-7-原,肌肉细胞和肝脏细胞是合成糖原的主要部位,D正确。【知识总结】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通道(如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10.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相同的A、B、C三组兔子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向A组兔子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有两点:(1)碘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2)碘元素吸收后在甲状腺细胞内贮存。【解析】选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前4天由于甲状腺摄入碘而使其放射量增加;4天后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降低,其降低快慢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直接相关;C组注射生理盐水,属于空白对照;A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由于反馈调节的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所以A组比C组(对照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慢;B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B组比C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得快;A项曲线与上述变化相符。-8-三、大题规范练(共3小题,共48分)11.(15分)(2014·山东高考节选)研究者将空腹的大鼠置于冷水中,探究冷水刺激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1)冷水刺激引起实验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经神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引起皮肤血管,减少皮肤散热量;同时引起(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2)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3)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减少,从而对H+缓冲作用减弱,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降低,可引起胃黏膜损伤。【解题指南】(1)关键知识:①体温调节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各部分名称及变化。②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浓度。(2)隐含信息: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组织液内H+浓度升高。【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1)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冷水刺激后,通过神经调节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加快产热。(2)胰岛中分泌的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3)HC可中和H+,HC减少后,H+增多,使胃黏膜组织液的pH降低。答案:(1)(冷觉)感受器神经递质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9-(2)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元)(3)pH(或酸碱度)12.(16分)(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3)脂肪细胞(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题干中的条件“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说明这种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2)要注意第(4)问中血糖和胰岛素的动态变化过程:健康人进餐→血糖浓度小幅度增加→恢复到餐前水平。此时胰岛素的变化过程为:胰岛素升高→胰岛素降低。【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血糖的调节等知识。(1)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其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根据题干可知,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10-因而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2)胰岛素是细胞内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因而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可使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加快,降低血糖浓度。(3)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能使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说明脂肪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之一。(4)餐后体内血糖浓度升高,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增加,随着血糖浓度的降低,胰岛素含量降低。这是胰岛素的调节和血糖浓度反馈作用的结果。答案:(1)胞吐协助扩散(2)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