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高三(16届)语文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书法的当代文化功能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产生误解。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理解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在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如果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个艺术的壳,那就实之不存了。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没有文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就必然导致已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汉字的消亡,中华文明的繁衍就会遇到问题。由此而言,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当代书法是建立在当代美术基础之上的一种尝试,也是东西方艺术相互碰撞的结果。现代社会大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人们对字的要求大大降低。真正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眼下人们基本上连硬笔字都很少写了,更不用说练书法,我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在当代究竟应该如何处理现代的“艺术”和古老的“文字”两者间的关系呢?显然,既不能以中国传统文字的观念完全覆盖纯艺术的观念,也不能完全用艺术的观念来覆盖我们文字的传承。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一直背着传统的包袱,而要大胆创新”,这观点没错,但当下的现实恰恰在于我们还没有继承到传统,反而徒然背上创新的包袱。书法界有一种怪象:如果你跟古人写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创新。其实古人早就讲过:“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这很有道理。就当下社会而言,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我们不应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的瑰宝,这其实是对书法的低估。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文化最古老、最有标志性的符号。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铸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中国的汉字写好。就中华文明而言,汉字对于我们民族性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常说“字如其人”,西汉杨雄也曾说“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平时的为人,最后都能通过字体现出来。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学识、才气、风度、品行的重要标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放弃过对书法的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有效提炼出书法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活力。书法的教育,书法的传播,要接地气,要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空间,要结合当下的文化和社会现实。如果我们现在还仅仅只是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聊书法,仅仅是局限在一种所谓的书法“界”,局限在文人趣味、展厅效应,那是狭隘的。(节选自《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书法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很多人对书法产生了误解,把它理解成了脱离书写内涵的纯艺术。B.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论中有完整、缜密的审美评判标准。今天,中文系继承了对这些审美评判标准的研究。C.人们对书法产生误解的原因之一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的方式在今天的书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2-D.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它对弘扬“中国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字是诗歌、历史、哲学的载体,从这个角度说,在文化的传承中,汉字的书写内涵比其书写艺术更重要。B.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通过键盘就可以“敲”出文字,认真写字的人越来越少,这阻碍了当今的书法教学。C.古人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意思就是在书法上我们如果跟古人写得太相似,就不是创新了。作者觉得这很有道理。D.把书法仅仅视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对书法的低估,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书法的位置,要认识到书法是民族文化的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中国书法,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文字为“皮”,艺术为“毛”,如果丢掉了文字的内涵,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B.传统书法的传承不仅关系到审美艺术,而且关系到中华文明的繁衍,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C.为了塑造民族的性格,古人常把书法作为衡量一个人的学识、风度和品行的标准,这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D.当下,书法教育存在着局限在书法“界”、局限在展厅效应的现象,这样的书法教育没能结合当下的文化社会现实,是狭隘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虞延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B.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C.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D.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3-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亭长,属于低于县一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满期之人充任。B.除、召、拜、迁,是古代官员官职升降任免的称谓。除、拜属于授职荐举。除、拜,任命,授职。召,征召,特指君召臣。迁,属于调动职务,一般指降职。C.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小侯,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孙之封侯者。以其非列侯,故称。外戚小侯,指承继侯爵的外戚子弟。D.服丧,指丧事办完后,死者亲属还要在一定时间内在衣着、饮食、起居以及日常生活某些方面遵守一些特殊的仪节,以示哀悼,叫做“服丧”。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延身处乱世,勇敢有为。他年少时逢王莽末年大乱,他身披甲胄,护卫亲族,防御劫掠抄盗,依靠他而得以保全的乡民很多。B.虞延为官尽心。他回乡后到太守富宗手下为官,见到富宗的车服器物有很多不符合礼义法度的,便以历史人物为例劝说他。C.虞延不畏权贵,执法严正。他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时,在皇帝面前不惧威胁,坚持严正执法,最终让阴氏门客得到惩罚。D.虞延能明辨忠邪。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赏识,虞延认为他只有外貌没有德行,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皇帝最初不听,后来知道虞延是对的。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8.刘沧诗歌的尾联与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意境上有何不同,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赏析刘沧《晚归山居》的写景艺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缅怀。(3)李白的《蜀道难》中,写蜀道青泥岭弯路极多,山路盘旋曲折的句子是“,。”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4-左二老爷青铜桥镇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旗幌蔽日,每逢集日,卖狗皮膏药的、打把式卖艺的、撂地儿说书的、打竹板唱莲花落的……哭的笑的喊的叫的说的唱的,样样俱全。这正是热闹的时辰,热闹的场合,平地里忽然钻出一个细小的声音:“左二老爷来了!”你再看,书不说了,戏不唱了,做买卖的也不讨价还价了,齐刷刷地闪到街边。打人缝开处,走来一个矮小精瘦的老者,病秧秧的一副气色,倒比不上他身后跟着的那两杆快枪来得气派。左二老爷似一阵小风吹过长街,两旁的人便像倒伏的麦浪,齐刷刷地鞠躬致意。左二老爷只微微颔首,眼皮也不抬地走过去。直到那老迈佝偻的身影走出很远,人们才醒过神来,该干啥的还干啥。左二老爷何许人也?非耕非读、不官不商,手上却有丁当哗啦花不完的银钱,眼前有跑前跑后使不完的跟班,外头有甩得开叫得响抖不完的威风和脸面,用桥镇人的话说:“手不捉笔,脚不踩耙,头不戴纱,不耽误吃香喝辣。”他凭什么?!这三教九流之地、鱼龙杂处之所,免不了生出些事端,骗钱昧货伤人打脸,闹得风波汹涌天昏地暗,只要找到左二老爷,就风平浪静云住雨歇了。也因此,不管是江浙大贾,还是沧州豪客,乃至各家店铺,街头摆摊炸果子、卖菜的小贩,只要踩着桥镇的地面,都要孝敬左二老爷一些日用钱,桥镇人管它叫“地皮税”。这一日,左二老爷照例转完了街,正在富春楼喝茶,突然来了个推独轮车的少年人,一头拜倒在左二老爷身前。原来,这是个打北乡过来卖馍的,头一回来桥镇,刚交了“地皮税”,车子还没扎稳,馍就被哄抢一空。这满街的人,问谁要钱去?左二老爷细细地抿着茶,眼皮也不抬。末了,把茶碗往桌上一顿,说:“去吧,少不了你馍钱。”少年人前脚走,管家后脚上街,提一面响铜锣往十字街口一站,“咣咣咣”三声响过,说: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