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情导学考纲展示命题揭秘考向预测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近年来,四个考点尤其是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儒学都多次考查。各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以及变化原因的综合分析是主要命题角度。以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为主以儒学的核心思想为命题依据,儒家思想的伦理观、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等贴近现实热点问题的思想内核是考查的重点。佛教的禅宗思想对广东影响深远,因此要特别关注宋明理学线索特征本单元包括从春秋战国至秦朝的思想演变和西汉至明清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巩固与发展历程。从春秋战国至秦朝的线索为:此时期的中国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法家思想备受推崇再到秦朝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法家思想成为主要治国思想。从西汉至明清时期的线索为: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确立,经历了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宋代形成理学而趋于成熟、地位巩固,明清时期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儒家思想一直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核心思想“仁”和伦理道德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第1课时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整合1.含义: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围绕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争论、诘难、批驳的思想局面。2.形成背景:社会发生重大变革、重大转型。(1)经济:________瓦解,封建经济兴起、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战乱纷争,诸侯、士大夫崛起。(3)人才:“______”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私学兴起。井田制士3.诸子百家(主要流派代表及思想)(1)儒家。知识整合代表主要思想①孔子A.思想核心:“______”和“礼”B.人际关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主张“__________”(行为符合礼的要求)D.教育思想:___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因材施教②孟子A.政治思想:提出“________”(核心)和“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B.伦理思想:主张人性本善说③荀子A.政治思想:施政礼法并施;提出“君舟民水”思想。B.伦理思想:主张“性恶论”C.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仁克己复礼有教无类仁政民贵君轻(2)道家。知识整合代表主要思想①老子A.哲学思想:“______”是世界万物的本原B.辩证法思想:事物的矛盾对立与转化C.政治思想:倡导“___________”,向往小国寡民社会②庄子A.哲学思想: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B.价值观念:崇尚自然和精神自由(3)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主要观点:法治;变法革新;建立________的中央集权国家。(4)墨家——创立者墨子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尚贤”“节俭”。道无为而治君主专制兼爱非攻4.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运动。(2)奠定了中国________体系的基础。知识整合思想解放传统文化特别提醒儒家“民本”与现代民主的区别儒家“民本”思想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以“民”为本,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而现代的民主,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其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知识整合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1)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无法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1)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______、道家(黄老之学)以及______思想而形成。知识整合阴阳家法家(2)主要内容。①“春秋大一统”和“________,独尊儒术”(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②“天人合一”和“________”(限制皇权),宣扬“________”(神化皇权)。③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3.实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政治:儒学作为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体现在________)。知识整合罢黜百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察举制(2)教育: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4.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知识整合特别提醒董仲舒利用“天人感应”学说宣传“君权神授”,从而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有利于树立皇帝权威、加强中央集权、警示君主约束自己,但也禁锢了人们的思维,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知识整合核心探究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探究一核心主题.............♨核心探究探究一核心主题♨【主题1】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材料二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核心探究材料三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三字经》问题1:分别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中儒家的民本主张,并作简要评价。提示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核心“仁”;材料二中孟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其基本温饱,以巩固统治基础,是其“仁政”思想的体现。评价: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核心探究问题2:材料三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提示2: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等。积极作用:传承了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主题2】“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材料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核心探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核心探究材料二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问题: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治国理念?提示:材料一强调只要做到清静无为,不扰民,就能治理好社会,核心是“无为而治”。材料二体现了儒家“仁政”治国理念。材料三体现了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主张。探究二核心归纳.............♨核心探究1.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1)三者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特点。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主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使儒家思想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孟子将“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核心探究(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4)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孔子的“性相近”,孟子的“性本善”和荀子的“性恶论”有明显的分歧。2.儒、道、法、墨四大学派的特点因各学派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其思想也会不同,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核心探究(1)儒家:重仁政、礼治和教化。(2)道家:追求超然、无为。(3)法家:重法治、权谋,主张变法革新。(4)墨家: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核心探究3.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点项目先秦儒学董仲舒儒学重点讨论现实问题讨论神学问题功能是对“真理”的追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特点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地位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命题研判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命题研判诸子百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继承民本、和谐等思想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命题研判【题点】儒家思想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尝试命题C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中孟子认为“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解决“田界”即土地问题,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轻徭薄赋”“均贫富”“贵民轻君”等问题,排除A、B、D三项。视角二新材料新情境.............♨命题研判【题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2014·佛山市质检)“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尝试命题B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夫为妻纲”,“以孝治国”反映出儒家被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视角三紧扣主干知识.............♨命题研判本课的重点知识有: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及意义;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内容、特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评价等。命题研判【题点】法家思想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尝试命题D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家思想。视角四关注多元史观.............♨命题研判用文明史观解读“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提出的,就是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诸子百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走出,塑造了人类文明最初的形态,并指引着人类的发展方向,对历史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命题研判【题点】轴心时代——百家争鸣4.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le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尝试命题A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注意材料信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人类意识的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百家争鸣所处时代。命题研判方法突破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复习备考时要明确一个“时代特征”、把握两个“历史趋势”、关注三种“治国思想”和了解四个“思想派别”。(1)一个时代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2)两个历史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命题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