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地理信息技术模块三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本专题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区域地图的阅读,掌握分析世界或我国主要地区地理特征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突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找出区域地理要素的异同,或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3)明确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但对其工作原理则不必深究。专题指要主干知识再现(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形、地势、地质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城市的分布状况,农业发展特点及分布,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发展及分布特点,交通布局特点,产业结构。(3)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科技发达,工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4)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匮乏,能源缺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5)地理信息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地球。一、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和描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甲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乙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3)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3)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二、区域差异的比较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____,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东部多,西部少地形大气环流(海陆位置)(2)四川盆地阴雨、雾天多(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4)不可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①、②、③所述与其对应的地理信息技术连线。考点分类突破(2013·福建文综)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考点一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1)描述M城气候特征。(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M城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有利自然条件可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源、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答案](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地形特征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地势起伏、地形成因、地形对所在区域其他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气候特征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区域要素具体内容河流特征水文特征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河长、流域面积、干支流、河网密度、落差、河流分段与注入海洋等水系特征开发利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是开发内河航运(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的分析思路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有不同的思维线索,其常见的思维模型有:①地形成因: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内力作用主要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或张裂、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角度分析;外力作用应先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外力作用的类型(流水、风、海浪、冰川等),进而找出对应的外力作用形式(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②气候成因: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洋流)。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下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因素;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是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下垫面因子影响的结果。③水文、水系特征成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地形影响河流流向、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气候决定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及长短;流域内的植被状况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的大小,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2)区域内地理要素的叠置分析方法依托区域地图,强调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的叠置分析,提高以地形、气候、河流为对象的信息获取与解读、描述与阐释问题的能力训练。①从地形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河流分布说明地形特征、地势起伏和地貌类型,分析地形对气候、河流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②从气候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空间定位结合气候统计图、等值线图判断该区域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气候对河流、植被及农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③从河流水文要素的判读入手:通过解读河流,整合地形、气候信息说明该区域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对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区域要素具体内容经济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生产及主要经济区的分布、贸易特点等方面农业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区域要素具体内容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人口特征从居民的语言、民族、宗教、人口数量与素质、性别比、人口年龄构成、人口迁移、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1.(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位置一般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作为港口,还需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比如航线位置、经济腹地等。第(2)题,自然条件一般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分析。海洋经济则要考虑海洋资源及海岸特征,比如渔业资源、海岸特征、海洋矿产等。第(3)题,与传统农业略有不同,都市农业园区不仅仅是生产农产品,还包括旅游观光、采摘等项目,因此除了要考虑常规的商品农业区位因素,还要考虑技术、政策、社会效益等因素。答案:(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2013·北京文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考点二区域差异的比较(1)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2)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南岛位于南纬40°以南地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南岛中部为山地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降水差异明显与南岛相比,北岛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与南岛相比,北岛山地面积较少地势较平坦与南岛相比,北岛国内、国际机场多,交通干线较密交通更便利与南岛相比,北岛城市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第(1)题,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地形等。第(2)题,影响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包括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人口、城市、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2)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1.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人类活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差异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几个方面,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人类活动方式差异形成的原因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所示:2.(2015·江苏地理)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