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作业二十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考试时间:45分钟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吸收国外法律文明的成果,借鉴国外法治建设有益经验,但决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实践具有共性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各自独特的文化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二十年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如“longtimenosee”(很久不见)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这种由中国贡献的词汇达到了英语新增词汇的5%至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这说明A.不同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B.文化影响力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步C.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在加强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丰富和发展4.此次峰会,中国送给与会领导人的国礼之一是“四海升平”景泰蓝赏瓶。赏瓶采用景泰蓝工艺,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霁红釉玉壶春瓶为原型,创新性地把画珐琅工艺、錾胎珐琅、掐丝珐琅三种传统珐琅工艺结合在一起。赠送这一国礼①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繁荣②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融合,消除文化差异③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全面继承了中华传统工艺,促进了文化创新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④5.中国古代有以评论为主的诗话、词话、曲话,也有以文献为主专谈藏家与版本的《书林清话》。藏书家唐搜的《晦庵书话》一书,综合了上面这些特点,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谈买书、藏书、借书、校书、刻书的掌故,用“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给人以知识,也给人以艺术的享受”。由此可见①中国古代题跋一类的文章,往往缺乏事实、掌故和观点②写好书话类的文章,要善于积累和运用关于书籍的知识2③阅读书话,有助于读者感受书籍背后多方面的文化意蕴④出版书话类图书是提高民族素质和文化实力的基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2015年元旦,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记住乡愁》,通过梳理中国传统村落世代遵循的行为道德规范和传承千年的家风家规,讲述传统村落的文明故事,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这体现了A.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在现代社会正发生改变B.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是电视媒体的主要任务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采众长的特点7.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的“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关于世界遗产理解不正确的是A.世界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世界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C.世界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D.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8.2014年7月6日,中国首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以“中国:传统与生活的艺术”为主题的史密森民俗节活动。这是近年中国参与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民俗艺术对外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共吸引超过百万美国民众和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展示了中国传统民俗生活的样态、风格、智慧与艺术②使得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使旅游对文化传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9.东汉时期,由于佛教传入,在儒、佛对立融合的基础上,儒学本身有了新的创造,与此同时,佛教中国化也在中国历史的隧道中行进着。据此可知A.文化发展总要经历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B.文化融合往往是改造创新文化的过程C.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中外文化的发展D.文化的包容性赋予中华文化永恒生命力10.“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1.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3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2.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C.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D.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3.中法是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大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成为两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原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己成为世界各国“以文会友”、相知互学的典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繁荣B.承认文化多样性,要从根本上认同其他民族文化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D.面向世界,全面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成果14.2014年3月7日下午,石家庄60余名“9O后”中学生在先天下广场举行了汉服传统成人礼。成人者经历“三诵”、“三礼”等仪式过程,宣告成年,成人子、成士子、成君子,以独立人格承担家庭、祖先、祖国授予的人生使命。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要求()①剔除传统道德中的糟粕②扬弃传统道德中的合理成分③为道德规范增添时代精神④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赵武灵王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吾国东有齐,北有燕,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于是出现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近代史学家梁启超盛赞赵武灵王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重要基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16.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7.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下列选项体现文化自信的是()①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穿着特色鲜明的中式服装,出席荷兰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②教育部探索高考改革方案,拟对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增加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积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社会正在形成良好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4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19.“新中装”在北京APEC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①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②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③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④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20.《奔跑吧兄弟》是从韩国引进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将韩版具备的活力、创造性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该节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①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可复制性和传承性②民族文化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有共通性③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消融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21.(2015福建高考真题)(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材料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5材料三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观点论据及论证过程观点一:经济先行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观点二:文化先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贸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简要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依法推进。(3)材料三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4)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展望中华文化与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远景(12分)22.2014年,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提出把该区域建设成具备引领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藏羌彝文化走廊位于我国西部腹地,自古以来酒杀众多民族南来北往、繁衍迁徙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沉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