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易混易错清单1.混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点析】分封制、郡县制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以巩固统治,也都产生过积极影响。(1)西周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的传承制度,被封的诸侯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对周王需承担一定的义务,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具有相对大独立性,只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后来却导致了诸侯纷争,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2)秦朝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郡县在中央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地方绝对服从。郡县制是在否定分封制基础上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3)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中央行政官员任命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典例】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误区剖析】本题很容易错选A、C,错因在于不能全面地理解分封制和郡县制概念及其特点。分封制下,官吏世袭,权力很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不利于集权;郡县制下,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任命,官吏不能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B、C只是表面现象,D才能反映出郡县制的本质。答案为D.2.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理解片面【点析】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行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在于分散了丞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六部,即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加强了皇权。【典例】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皇帝的权力下方放给三省长官【误区剖析】本题易错选C,错因主要在于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理解片面造成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辨别比较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观察对比两图进行分析,秦朝的中央机构是“三公”,丞相的权力较大,唐朝的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掌握皇帝诏令的草拟、审批以及执行权。可见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从而保证了君主的权力。解答本题还可以理解认识到中央官制和行政结构的设置演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结果。3.对军机处的职能认识理解错误【点析】清代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典例】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误区剖析】本题易错选B,这主要是对军机处的职能特点理解有误造成的。清代军机处具有临时性、慎密性和迅速性等特点,军机大臣只有执行权而没有决策权,这表明了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解答此题结合材料中的“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等字样展示了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的特点。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故D符合题意。4.不能准确地理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混淆自然环境和城邦政治对希腊民主政治影响的作用)【点析】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地理环境的特点是海洋阻隔、海岛众多和山峦重叠。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利于相对隔绝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海洋阻隔的特殊地理环境是希腊城邦政治形成的重要自然条件。(2)希腊城邦政治具有小国寡民的相对隔绝独立的特点,易于形成城邦国家,因而城邦制国家又是希腊文明形成的重要政治条件。(3)多山多岛的海洋地理环境,易于发展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培育了希腊人的民主、平等精神,因而特殊地理环境下的商业贸易是希腊文明形成的重要经济条件。(4)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海洋文明形成的集体、平等、相对独立和自由意识,是希腊文明形成的重要思想条件。总之,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体是其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的城邦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城邦政治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典例】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是A.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要冲位置B.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C.古希腊人对民主、自由的追求D.城邦的出现及其激烈的争夺【误区剖析】本题易错选B。错因没有在于分清地理环境和城邦政治特征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的主次。地理环境仅是影响地域政治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着间接的影响,城邦对民主政治有着直接的影响,城邦才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特定历史条件。城邦政治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面对城邦间的激烈争夺,需要全邦人团结起来保护城邦的利益,这是促使民主政治的产生特定历史条件。A、B、C仅仅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间接条件。答案为D。5.不能深刻理解《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本质目的【点析】《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古罗马治国经验的总结,也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罗马平民因其权利遭到贵族的侵害,要求制定法律保护自身利益。它对私有制度、财产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等方面均做了规定,在本质上是保护私有财产和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如法典明文规定,债务人若不能按期还债,债权人有权将其交付法庭判决,直到给其戴上手铐、甚至将其杀害或卖为奴隶为止。虽然法典没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由于有了文字的规定,对贵族的专横和滥用权力仍起到一定限制作用。【典例】《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误区剖析】本题易错选A。原因在于有的同学不是依据材料信息判断正确答案,而是盲目照搬课本,结果造成错选。材料信息表明,《十二铜表法》禁止拖欠货款,这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答案为B。6.将中国明朝内阁等同于英国的内阁【点析】中国明朝的内阁和英国的内阁无论从产生方式、组成方式、权力、性质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不同。(1)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度始设于明朝明成祖时期,是皇帝挑选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随侍皇帝,后来地位越来越高。但中国的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因而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中国的内阁制则促使封建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逐步衰落,日益成为发展的障碍。(2)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是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的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或首相负责的“责任制政府”,是英国君主立宪的核心。英国的内阁成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英国的内阁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中国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中国明王朝的内阁制最大的不同是性质不同。【典例】英国内阁制与明朝内阁制的最大不同之处是A.产生方式B.决策方式C.权力运用D.社会属性【误区剖析】此题学生容易误选A、B、C,错因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英国内阁制与明朝内阁制的差异。虽然二者称呼相同,但在产生方式、组织方式、权力运作及性质方面具有极大的不同,而产生方式、权力方式、权力运用等只是它们的表明差异,二者的最大不同在于社会性质不同。英国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产物,明朝内阁制是皇帝的咨询机关,是封建君主专制、皇权至上的产物,故D符合题意。7.对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混淆不清【点析】美国的1787年宪法,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中央集权原则以及联邦与州分权原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1)“主权在民”的原则主要体现在美国实行共和政体,总统和议会会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人民通过选任和委任代表,行使国家立法权,并有权监督各行政部门的工作。⑵“三权分立”的原则主要体现了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赋予一个部门的权力由其他两个部门加以分权制衡制约,以此防止滥用权力。(3)“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主要表现为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同时宪法又以“保留权力”的形式,规定一切未经列举的权力均属于州,州保留权力主要指处理本州范围内部事务的权力。【典例】2008年11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晚间11时,经过民选投票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美国国总统奥巴马于1月23号和国会领导人举行会谈,敦促国会放行拟议中的总额达825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计划,预计下周由众议院进行表决。上述材料说体现的原则是A.民主原则、联邦制原则B.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分权制衡原则D.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误区剖析】本题错选ACD皆有可能,错因在于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理解不到位造成的。解读材料可知奥巴马通过美国人民选举当选为美国总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民主原则;而为了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要求国会尽快通过新政府的新经济刺激计划,说明了美国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故B符合题意。联邦制主要体现在联邦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故排除A、D。答案为B8.辨析不清对法德两国的代议制政体的异同点【点析】法国是比较完善的民主代议制共和政体,德国的代议制是不够完善和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相同点: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可以统率部队;下议院的权力都比较小,立法权都受到限制。2.不同点:(1)国家元首方面: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在参议院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或解散议会。(2)行政和立法机构关系方面:法国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受议会限制;德国皇帝任命帝国政府的宰相,宰相不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