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附件1揭阳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指导思想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应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强调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坚持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要求。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考查的内容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知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坚持在课程标准范围内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考查内容具有科学性、思想性、人文性,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试题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为命题立意,将知识、能力、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三、考试依据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2年12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在我市使用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的考生。四、考试范围和内容结构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约占10%);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下册(约占30%);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约占60%);4.时事政治部分本部分不单独进行命题,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关试题中作为背景材料体现。五、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采用书面笔答、闭卷的考试方式。试题满分为60分。2.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50%;中等难度题:40%;难题:10%。3.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三种题型。各题型的小题数、分值及要求见下表。第2页题型题量题分分值答题要求单项选择题17题每小题2分34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简答题2题每小题7分14分要求只对问题做简要的说明。分析说明题1题每小题12分12分要求紧扣题意,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全卷共20题满分60分六、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学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查范围,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1.理解自尊的深刻含义和重要意义,懂得拥有自尊的途径。(第9课)2.理解自信的含义,认识自信对人生的重大意义,知道培养自信心的途径。(第10课)3.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第11课)第二部分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4.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理解我国法律规则的特点和作用。(第8课)5.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懂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9课)第三部分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第3课)7.了解公民的资格,理解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权、通信自由权、受教育权等。(第6课)8.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以及特殊保护的意义。未成年人享有的特殊权利(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个人隐私、财产权、消费者合法权等)及如何正确对待权利。(第7课)9.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养守法精神。(第8课)10.知道责任的概念及责任的产生,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明确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10课)第四部分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1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关爱他人的生命。(第1课)第3页12.懂得自觉抵制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第4课)13.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了解暴力影响生活,学会保护自己。(第5课)14.懂得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知道这些不良行为若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第6课)15.了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第6课)16.理解犯罪的含义及其特征。青少年能够远离犯罪,呵护青春。(第6课)17.理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7课)18.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第8课)19.知道正义与法律的关系,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第8课)20.掌握社会生活中依法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第9课)第五部分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21.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家实力不断增强。(第1课)22.理解改革为社会主义经济注入生机和活力。(第2课)23.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2课)24.理解作为消费者要学会科学理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第2课)25.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3课)26.掌握在现实生活中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途径和方法。(第3课)27.理解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了解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加速融入世界的意义和价值。(第4课)28.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第4课)29.理解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以及党的基本路线。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第4课)30.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第5课)31.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5课)3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第5课)33.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第5课)34.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6课)35.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第6课)36.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懂得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第6课)第4页37.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第7课)38.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第7课)39.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第7课)40.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及以德治国的措施。(第7课)4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懂得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第8课)42.懂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第8课)43.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和“一国两制”的内涵。(第8课)44.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总的特点、意义和价值。(第9课)45.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其指导思想。(第9课)46.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10课)47.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和必要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第11课)48.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水平,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11课)49.明确实现民族复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第11课)50.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理解个人的前途命运要与祖国命运有机地结合地来,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第12课)附件2:揭阳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历史学科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指导思想(一)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景”;注重考查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三)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试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第5页应。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四)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杜绝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要求,以保证阅卷工作准确、公正、合理地进行。三、考试依据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2年12月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依据,适应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在我市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四、考试范围和内容结构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约占15%);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约占50%);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约占35%);五、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采用书面笔答、闭卷的考试方式。试题满分为60分。2、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50%;中等难度题:40%;难题:10%。3、试卷结构: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题和简答题三种题型。各题型的小题数、分值及要求见下表。题型题量题分分值答题要求单项选择题24题每小题1.5分36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材料题1题11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简答题1题13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设问回答。全卷共26题满分60分六、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查范围,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2.商鞅变法。(二)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2.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6页(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四)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2.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3.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商业的繁荣)2.元朝的行省制度(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