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讲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总述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政治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思想文化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2-考点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3年)1.五四运动(1)背景及原因: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北洋政府的反动政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3)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4)“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是其主旋律。(5)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三个基础思想基础: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在各地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标志:中共一大。(3)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4)意义: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1.特点: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3.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4.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1.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3-2.红军长征(1)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2)长征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3.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三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3)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四、抗日战争1.侵华日军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2.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陆军新编第四军。(2)战略防御阶段: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重要战役: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国共合作典范,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3)战略相持阶段: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远征军赴缅作战:救出被困英军七千多人。(4)抗战胜利: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3.四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国内正面、敌后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中流砥柱作用。4.胜利保障: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意义:近代中国一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共七大要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2)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4-(3)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2.人民解放战争(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2)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4)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5)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考向一抗战70周年的历史思考[典例1](2015·安徽高考)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考向二宏观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典例2](2015·北京高考)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5-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奠定了思想基础。考点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与社会生活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民族工业1.较快发展(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发展。(2)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沉重打击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本侵略者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而日益萎缩。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美国侵略者和官僚资本双重压迫。二、近代后期社会生活的变迁-6-项目变迁社会习俗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姻仪式进一步变革交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并与国民党报刊展开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影视业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业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三、四十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考向一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典例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考向二从外贸数据看列强侵华势力的消长[典例4](2015·福建高考)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表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1909~19110-90+56+461919~1921-89-110+32+141929~1931-205-76+40+53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加关注对生活史的备考-7-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社会习俗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都有所考查。复习备考时,一要准确记忆近代生活变迁的有关史实,理解其影响,同时与近代列强侵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综合分析其影响和特点;二要从社会史观角度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分析思考近代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风尚变化的表现,理解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等。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总趋势1.阶段(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帝国主义资本输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的斗争。(2)1912~1919年:出现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3)1927~1937年:发展较快。“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订条约运动;币制改革。(4)抗日战争时期:日益萎缩。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官僚资本的掠夺;战争的破坏。(5)解放战争时期:濒临破产。美国独占中国市场;国民政府掠夺;战争的破坏。2.趋势(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2)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日渐消亡,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3)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最终终结。考点三中国近代后期思想领域的新成果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播: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2.进一步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8-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3.意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三、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时期代表作品、观点意义发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的结果,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②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确立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考向一从社会进步的视角考查三民主义的发展[典例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9-考向二近代中国人追求独立、民主、富强的复兴之路[典例6](2012·福建高考,节选)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