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考情三年36考高考指数:★★★★★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知识梳理】一、认识区域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回答问题。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___________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_________。2.区域特征:(1)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_____和边界。(2)整体性:内部_________相对一致。(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指标和方法干湿区域形状特定性质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①_______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②___________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③_____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④_____等矿产丰富季风区亚热带季风黑土石油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①_____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②_____、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③_______________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④_______工业⑤_______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水田玉米一年两熟至三熟畜牧业综合性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缓慢稠密的水系破碎【盲区扫描】1.区域边界并非都是明确的。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没有明确的界线,如干湿地区。2.区域内部并非不存在差异。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这体现了不同区域间的差异,但并不是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如北方地区内华北和东北地区也有不同,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内部差异就越小。3.地理区位不等于地理位置。地理区位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是指该事物的位置;相对区位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由此可见,区位概念包含位置概念。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政治位置、经济位置等。4.地理环境差异不仅仅影响产业活动。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考点一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差异的形成。(3)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5)植被差异的形成。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及其成因:人类活动具体表现差异成因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发展条件、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工业工业类型、规模、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调整方向等差异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人类活动具体表现差异成因人口人口规模、密度、结构、增长速度等差异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城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交通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拓展提升】我国的三大自然区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自然因素地貌海拔较低,第二、三级阶梯上,有三大平原、两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较高,差别显著,第二级阶梯,有高原、山地、盆地海拔高,第一级阶梯,有世界高大山地气候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大风天气多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自然因素植被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大部分为荒漠,小部分为草原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土壤多为林下发育,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层薄,发育差水文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淡水湖多内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为咸水湖内外流河兼有,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人类影响广泛、深刻,主要农耕区影响小,农业以绿洲农业和牧业为主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考题研析】(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思维导引】第(1)题,菜系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2)题,四类餐馆在空间分布上大大超过了其早期起源地区,反映出饮食文化地域扩散的结果。【尝试作答】(1)A,(2)D。【题组精练】(2015·西安模拟)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图1、图2,回答1、2题。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A.土层深厚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D.木材短缺2.图2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A.挡风B.防水C.阻沙D.遮阳【解析】1选A,2选B。第1题,由材料可知,“地坑院”是当地人们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的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这不是“地坑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木材丰缺程度,故选A。第2题,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阻挡在降水季节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对挡风、阻沙、遮阳的作用不大,选B。(2014·江苏地理)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12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下图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回答3、4题。3.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A.石油开采B.家用电器制造C.金属矿开采D.交通设备制造4.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①空间位置邻近②航空运输发达③经济水平相当④经济互补性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3选C,4选C。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从澳大利亚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商品和服务中,石油开采是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共有的;而家用电器制造和交通设备制造是马来西亚的优势产业。第4题,澳大利亚与马来西亚空间位置邻近,海洋运输方便,加之澳大利亚属于发达国家,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强,所以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加固训练】下图为我国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露天蔬菜仍可正常生长B.甲地位于平原地区,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C.乙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满足蔬菜生长D.乙地纬度低,降水多,利于蔬菜生长2.丙、丁两地均发展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丙:原料丁:技术B.丙:原料丁:市场C.丙:劳动力丁:市场D.丙:政策丁:交通【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甲地位于山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不适合露天蔬菜的生长;乙地位于海南岛,纬度较低,冬季热量丰富,适宜蔬菜生长;乙地降水量多,不是反季节蔬菜基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丙地位于内蒙古草原,该地区草场资源丰富,适宜乳畜业的发展,为乳制品生产企业提供丰富的原料供应;丁地位于上海附近,是为上海市场提供乳制品,所以企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接近市场,故选B。3.(2015·南昌模拟)下面两图中,图甲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区域某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比较图乙虚线框内东南部与西北部地形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析图乙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气候要素的影响。(3)图甲中145°E东侧的四个岛屿被俄罗斯人称为“烟雾列岛”,简要分析其原因。(4)俄罗斯准备在图乙中的岛屿A处修建军港,请说明A处比B处和C处更适合建军港的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乙虚线框内河流长短及流向可以判断出两地地势的差异;图示东南部河流短于西北部河流,说明东南部地势要比西北部陡峻。第(2)题,该区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易形成降水。第(3)题,图甲中145°E东侧的四个岛屿附近有千岛寒流经过,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第(4)题,港口的区位应满足海水深、风力小、面向大洋、位置重要等条件。答案:(1)差异:东南部地势总体上高于西北部;东南部以山地为主,西北部地势较平坦。理由:东南部河流短促,西北部河流较长。(2)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降水影响明显:夏季东南季风因山地地形抬升形成降水,东南部降水较多;冬季西北季风携带的海洋水汽因地形抬升形成降水,西北部降水较多。(3)岛屿附近水汽充足,且有寒流经过,水汽遇冷凝结,易出现大雾天气。(4)A处更靠近海沟,航道深;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风浪小;面向太平洋,地理位置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2015·洛阳模拟)2014年是我国粮食的“十连增”“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粮食生产指标粮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北方产区总计其中:松辽河产区53.911.567.319.785.131.9328.4366.5400.7495.2421.5569.5南方产区总计其中:长江产区46.129.732.724.314.911.3334.9352.6355.1396.3328.0379.9(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2)“湖广熟,天下足”,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是________;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4)分析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看出,北方耕地比南方多,但人口南方比北方多,故我国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第(2)题,湖广主要指湖南、湖北、广东等南方地区,故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第(3)题,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却不断增长。第(4)题,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部分耕地,以及调整农业结构等。答案:(1)南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