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3广东)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D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解析】读表可知,2009年人口密度,中国是143人/平方千米,印度是389人/平方千米,A项错误;2009年男性、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中国是3,美国是5,B项错误;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中国为19.5%,美国为20.1%,法国为18.4%,中美最接近,C项错误。考点1人口增长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读图可知: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1)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发展非常缓慢;(2)近代:社会生产力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3)现代: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目前已经突破了70亿。分析可知: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世界人口的增长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不断提高,也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中国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旧中国几千年间,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不快;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迅速;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增长速度下降,过去的30年中少出生了几亿人口,使“世界70亿人口日”的到来时间推延了近4年,但因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人口600万左右,仍然较多。3.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低,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如:德国、希腊和乌克兰等国出现人口负增长,日本、波兰和俄罗斯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原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2)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占世界人口增长总数的80%,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占了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原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例1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某国不同时期人口统计数据。读图,回答(1)~(2)题。(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2)目前印度和日本两国的人口增长阶段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A.①时期和④时期B.②时期和①时期C.③时期和④时期D.④时期和①时期DB【解析】(1)人口增长一般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开始,随后死亡率会有所下降,接着发展到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较快的阶段,最后发展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阶段,故图中四个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③②①。(2)印度为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②时期;日本为发达国家,目前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大致对应图示国家的①时期。考点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项目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较高低低自然增长率很低较低高很低社会时期人类社会早期(采猎文明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文明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前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后工业文明时期)典型国家发展中国家个别地区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如尼日利亚多为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发达国家,如德国图示2.人口四种增长模式的转化及原因即由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的转化,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内部还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但总的来说,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应顺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3.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差别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依据。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原始型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在3.0%以上,但传统型的人口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这两种人口增长模式;过渡型和现代型的死亡率相差不大,大致都在1.0%左右;但过渡型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远高于现代型(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据此可区分这两种人口增长模式;而传统型和过渡型的最主要区别在于死亡率的差异,传统型的死亡率一般接近2.0%,而过渡型则一般不足1.0%。例2下图显示三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1)~(2)题。(1)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2)下列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与①相符的是()A.巴基斯坦B.德国C.日本D.俄罗斯DA【解析】(1)根据图示两地的人口三率基本特征:①地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故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③地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故判断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2)①模式为传统型,即“高—低—高”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而发达国家多为“三低”模式,故只有巴基斯坦符合。考点3与人口增长模式有关的人口问题1.中国的人口问题(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2)年龄构成轻,人口增长潜力大(目前青壮年年龄比重较大,虽然低年龄组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还会受到潜在人口增长的余波影响);(3)人口经济结构不合理(人均占有量小);(4)文化教育水平不高;(5)出现老龄化趋势。2.由于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是指60岁以上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的社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不同侧重点:①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3.与人口结构有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是就业结构,与人口增长相关的是年龄结构,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是学历结构。例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3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表明,2012年末大陆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的69.2%,比上年末下降0.60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下图示意中国15~64岁人口占比及抚养比。(1)简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发展变化特点。(2)简析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原因。(3)试分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利与弊。1990年到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波动上升;2012年后,所占比重缓慢下降,数量减少,但绝对数量仍很大。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文化观念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利: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符合人口变化的一般规律,如发达国家大多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科技进步,信息经济发展使社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等。弊:人口抚养比上升,社会负担加重,人口红利减少等。【解析】(1)分析人口发展变化特点需要从速度、趋势、阶段等方面考虑。(2)特定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减少与历史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政策等有关。(3)评价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利弊,应考虑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影响。一、选择题读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及预测图,回答1~2题。1.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是()A.1965年前后B.1990年前后C.2015年前后D.2045年前后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劳动人口(15~64岁)增长率为0时是劳动人口最多的时候,从图中劳动增长率为0的时刻画横线与图中曲线相交,再从交点处画竖线,与横坐标相交,即可得出,故2015年前后我国劳动力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2.据图推测,我国未来面临的严峻的人口问题最可能是()A.出生率高B.自然增长率高C.人口老龄化严重D.劳动力过剩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口(15~64岁)增长率2015年后出现负值,说明劳动力减少,出生率降低,A错;出生率降低时自然增长率会随着降低,B错;劳动力下降,人口出现老龄化,C对;劳动力不足,D错。下表是某国在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相关数据,它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完成3~4题。年份甲乙丙丁人口出生率(%)3.83.82.91.3人口死亡率(%)3.22.41.71.0人口自然增长率(%)0.61.41.20.33.该国家最可能位于()A.北欧B.南亚C.非洲D.拉丁美洲A【解析】由表可知,该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丁时期时,维持在较低水平,属于“三低”模式,故该国家应为发达国家,最可能位于北欧;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模式均为“高—低—高”模式。4.解决现阶段该国人口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是()A.鼓励人口外迁B.一对夫妇生一胎C.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D.实行提前退休C【解析】由于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较低,故该国现阶段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采取接纳海外移民、鼓励生育、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延迟退休年龄等措施。浙江省是2014年全国率先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省份。下图为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浙江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图完成5~6题。5.在不考虑“单独二胎”实施情况下,2013—2020年()A.人口总抚养比先降后升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C.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D.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D【解析】通过读图分析,虽然少年人口抚养比先降后升,但老年人口抚养比处于较快的上升阶段,二者相叠加的结果为上升,即人口总抚养比一直在上升,A错;图中显示的是劳动年龄人口总数,不是总人口数,因此无法推算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为劳动年龄人口最大值,而不是总人口的最大峰值,C错;根据图中数据显示,人口总抚养比一直是增长的,且增长状况是先慢后快(从图中曲线斜率估读),D正确。6.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后十年内,浙江省()A.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总人口规模提前达到峰值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部分缓解A【解析】老龄化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改变,所以应重视老龄化产业的发展,A正确;十年内新增的人口又成为新增的少儿抚养对象,加大了少年抚养比,总抚养比也加大,B错误;“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会改变人口增长低缓的状况,会使得人口的峰值推迟,但不会带来大幅的人口增长,C错;十年内新增的人口不会转变为劳动年龄的人口,所以“用工荒”问题不会因此而缓解,D错误。“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7~9题。7.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A.1964年至1968年B.2008年至2012年C.2024年至2028年D.2040年以后B【解析】根据人口红利的概念,“抚养系数小、劳动人口比重较大”,对比可发现1964年至1968年中,65岁以上人口比重低,但是15岁以下人口达到峰值,且劳动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因此该时期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大,故A错;2024年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