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挑战教皇的权威及理性之光(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解析】选C。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故选C项。2.(2015·深圳调研)德国纽伦堡市的慈善救济观念在16世纪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认为政府应该介入社会救济机构的管理,个人慈善捐助是人世间的善行,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等。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推动社会福利改革B.宗教改革带来的世俗化影响C.德意志的统一加强了政府职能D.地理大发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解析】选B。16世纪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民众逐渐从教会-2-的精神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慈善救济观念方面强调政府的介入和个人慈善捐助,而这些“与是否拯救自身灵魂无关”,表明他们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生活,体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故选B。A、C不符合时间限制;地理大发现与题意无关,排除D。3.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著作《资本主义论丛》中曾经指出,18世纪的欧洲,“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析】选A。“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说明宗教受到质疑,而科学得到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进而将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故B、C不符合题意;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虽然冲击了教会的权威,但没有否定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反而促进了新教的产生和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4.(2014·永州模拟)“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以上言论旨在()A.强调个人信仰的独立B.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C.提倡追求幸福和物质享受-3-D.批评天主教会的腐败【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对有效信息的理解能力。“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体现了宗教改革“信仰即可得救”的原则,故选A项。5.(2014·肇庆模拟)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B.“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解析】选B。本题关键信息“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意义,即打击了天主教与教皇的权威,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特别强调人的心灵,而B项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故B项正确。【拓展延伸】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6.(2015·衡阳八中月考)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不论各色人等,高矮肥瘦黑白强弱,都因为需要交往而对交往规则承担同样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是一个挂满了葡萄的大梯架,每个人都一样有上苍-4-赋予的‘入场券’,向上攀爬摘得鲜美的一份。”材料体现的思想核心是()A.民主自由B.社会公正C.社会契约D.人民主权【解析】选B。据题干信息,不分种族、肤色、高矮等,人与人都有交往的社会权利与义务,且是“上苍赋予的‘入场券’”,说明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思想,故选B。7.(2015·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世所公认:“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哪句最能表达这种观点()A.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B.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思想C.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D.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启蒙运动”“领袖”“18世纪的欧洲”“巨大影响”等信息,说明伏尔泰代表了一个时代,故选D。A、B片面,C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拓展延伸】把18世纪评价为伏尔泰的世纪的原因伏尔泰提出自由、平等,主张君主立宪制或开明君主制。他把对教会的批判从现象引向了实质,广泛唤起民众,培养了不少启蒙运动的追随者,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8.(2014·陕西联考)孟德斯鸠曾说:“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5-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下列观点符合孟德斯鸠此言论含义的是()A.理性思考可以完美了解世界B.人民有权以暴力推翻专制统治C.近代社会思想家追求限制王权D.启蒙运动倡导社会各阶级平等【解析】选B。本题考查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据题干“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等信息,可知意味着反抗、暴力推翻专制,故选B项。题目中未提到理性,A项错误;题中“君主”和“臣民”之间的关系、“限制王权”和“社会各阶级平等”未体现出来,故C、D两项错误。9.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以下对卢梭观点解读最准确的是()A.卢梭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B.卢梭主张人生而平等C.卢梭提出契约国家学说D.卢梭批判奴隶社会的不公【解析】选B。卢梭说亚里士多德是因果倒置了,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因为有些人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是来统治的,因此,人不是生来平等的。由此可见,卢梭主张人生而平等,故B项正确;A-6-项显然与卢梭的观点相反,故A项错误;契约国家学说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卢梭的重点不是批判奴隶社会的不公,而是借亚里士多德的说法阐述平等观点,故D项错误。10.(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A.殖民扩张时代B.文艺复兴时代C.宗教改革时代D.启蒙运动时代【解析】选D。抓住题干中“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个时代提倡理性和科学,“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指的是通过人的理性思考也可以像揭示大自然的规律一样去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这与启蒙运动的特征相符,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11.(2015·新郑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家毕封说:“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析】选A。解读题干信息,意思是大自然得以发展是靠人的双手,-7-也就是说明人的劳动创造了世界的美好,故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加固训练】(2014·淄博一模)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蓝图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罗马教廷的特权D.为工业革命提供精神动力【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知强调“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这符合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平等和人权等主张,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理性蓝图,故选A项。【拓展延伸】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兴起,封建社会瓦解、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产物,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禁锢,思想还没有成熟,所以必须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和宗教神学的外衣。(2)到18世纪,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经济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向封建阶级夺取政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时-8-代来临,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和自由、平等的大旗,直接向宗教蒙昧主义和专制王权宣战。12.(2015·长郡中学月考)“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选D。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启蒙运动崇尚理性批判君主专制,再结合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专制,可以得出康德企图通过这段话批判君主专制统治,故选D项。材料的内涵是强调专制,A项错误;材料的核心体现的是专制不是自由,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封建神权的笼罩,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他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过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伏尔泰《礼俗论》材料二卢梭等对中国的看法就跟伏尔泰颇不一致。他认为中国是君主专制国家,对待帝王若有些小过失,都可以用大不敬罪处死乃至灭-9-族,造成许多冤狱。他认为中国风俗也有弊病,统治者治民,荣耀与惩罚并用,人民一有不当,立即遭受鞭挞,这样的人民怎么会有光荣感呢?——朱谦之《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材料四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伏尔泰与卢梭对待中国儒家文化看法不一致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每场争论的结果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6分)-10-(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只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4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及所学二人主张等探讨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需要从伏尔泰和卢梭两人的思想主张入手。第(2)题每场争论都以中国形象的破坏为结果,要思考原因,首先是随着对中国了解的深入,西方对中国形象认识越来越准确、全面;另一方面要考虑每场争论的主体都是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真实的中国形象不相容。第(3)题是比较16、17世纪中国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17、18世纪西方的启蒙思想的不同,可以从中国和西方当时经济、政治和思想本身的特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答案:(1)伏尔泰:在政治上主张通过改革实现君主立宪,主张吸取儒家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来推动社会改革,因此对中国儒家文化持欣赏态度。(6分)卢梭: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共和制度,主张以革命手段彻底革除君主文化,故而竭力贬斥中国文化。(4分)(2)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伴随着对中国社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