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知识分解归纳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27-50,包括4、5、6课)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p28-34)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p28-30)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2、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从现象上看,世界上确实存在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那种认为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观点属于哲学上的二元论)3、自然界是物质的,人为世界是意识的。(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人为世界的产生是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果,离开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产生人为世界,故人为世界同样具有客观物质性)4、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5、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比如,他人的思想对于我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思想是“物质”的)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概括的是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7、客观实在是世界上一切现象的共性(“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的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8、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9、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10、物质就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物质的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物质的属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其他属性有可知性、无限性、永恒性。物质不能创造,只能转化;但人们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31-34)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运动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才是相对的)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颠倒了二者)4、所谓静止就是不变。(哲学上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主要是指事物的位置或者性质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一旦超出这一限制,就会发生变化。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完全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5、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6、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一种发展,只有前进的向上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7、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现象,以上说的是现象)9.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规律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这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在学习中,凡是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说法都是错误p34)10.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11.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12.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规律是无条件的。(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规律也会改变)13.正确的规律(好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坏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有好坏的(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4、自然界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5、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6、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17.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18.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规律无所谓正确和错误之分,但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9.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20.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1.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还要受到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3、规律的客观性具有阶段性,规律阶段性地起作用。2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可以分割的)25、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基础)26、只要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27、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28、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29、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尊重规律丝毫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并不排斥人们可以在实践中利用规律)30、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p35-41)第一框:意识的本质(p35-37)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一反映,既有对客观存在如实的反映,即正确的意识,又有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即错误的意识)3、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是有区别的)4、虚幻的意识,并非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一切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无论是近似真实的描写,还是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归根结底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P36)6、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7、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物质能够独立存在,即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意识要依赖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8、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必须通过实践间接转化为物质)9、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10、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或者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11、所有正确意识都是相同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12、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二框:意识的作用(p38-41)1、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或者意识可以直接创造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推动作用,又有阻碍作用,也不能直接作用,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借助于实践这一环节促使事物的变化。这一过程也是依据现有的物质世界为前提的)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6、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不一定)7、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否决定的)8、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9、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规律是客观的,可以不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10、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1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12、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13、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客观实际是出发点)14、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要努力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地、历史地统一。(使主观符合客观)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3、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客观世界)4、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6、科学理论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7、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8、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9、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第二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不一定要经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