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考纲展示]考纲定位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力层级B、C。高考概况1.题目形式:客观题与主观题题型并重。其中,断句试题为客观题,文言翻译为主观题。2.考频分值:本考点为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分值一般为19分。3.命题热点:以史传类文言文为主,兼顾散文类文言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断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都是常考点。命题趋势预计本年高考本考点仍然为必考内容。文言实词、文言断句和分析综合以及文言翻译的“3+1”(3个选择题+1个翻译题)课标全国卷命题格局将会继续保持稳定。[真题试做](2014·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C.肃宗自风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导图】【核对反思】1.【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项,“善属文”中的“属”是“连缀”的意思,“文”即“文字”,“属文”即“撰写文章”。正确。B项,“践祚”也写作“践阼”,即“帝王即位”。正确。C项,“励精”中“励”同“厉”,为“振奋”之义,“励精”为“振奋精神”之义。解释为“专心致志”错误。D项,“荡覆”,结合原文提供的背景,意为“动荡倾覆”。正确。【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语段中的“以”和两个“之”。【答案】B3.【解析】本题从颠倒是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项,“直言不讳”一词与原文不符。于休烈借赞圣主明君委婉地回答了肃宗。【答案】A4.【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罪己”“规过”的翻译。(2)译出大意,注意重点词语“亲贤”“推毂”“曾”的翻译。【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参考译文】于休烈是河南人。于休烈性情坚贞忠厚,机敏聪明。自幼好学,善于撰写文章。考中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正字。调动官职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外调任中部郡太守。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登上皇位,于休烈升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撰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奋精神听从善言,曾经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任何举动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才是好的史官。我有过失,您写了吗?”于休烈回答说:“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当时中原地区动荡倾覆,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以检索查寻。于休烈上奏折说:“《国史》《实录》,是圣朝大典,修撰了很长时间了,现在没有并行的版本。希望皇上下旨令御史台推究勘察史馆的渊源,命令府县招引查访。有人另外收得《国史》《实录》,如果送到官府,重金奖赏购买。”原先的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叛军之中,进入东京,到此把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后,考察官员的名位品次,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右散骑常侍,依据先前兼修国史,多次晋封为东海郡公,另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多少积蓄。恭谨、简朴、温良、仁德,从没有将喜怒之情表现在脸上。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喜好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到去世。大历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这一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地下诏追赠韦氏国夫人的称号,下葬之日赐给卤簿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皇帝追悼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为尚书左仆射,赏赐绢百匹、布五十端。皇帝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于休烈住处表示慰问。为官之人,所得的荣耀很难与他相比。考点一文言实词[知识提要]“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要求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在中学教材中绝大部分出现过的。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对于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类型解说例句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金城汤池。(用来比喻牢不可破)借代义词义派生中由词的某一义项(一般是词的本义)借助借代手法派生出来的逐渐固定下来的词义徒以口舌..为劳。(“口舌”代言辞)假借义借用作另外一个同音的词的意义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2.古今异义所谓“古今异义”,主要是指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尤其是差别细微、容易被忽略的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类型解说词义扩大在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词义缩小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这叫词义的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卑鄙”一词,古义表示出身低微,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谦虚的中性词,今义指品性恶劣。3.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包括同音替代、音近代替、形近替代三类。类型例句同音替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音近代替距关,毋内.诸侯。(“内”“纳”的声母都是n)形近替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被”与“披”因同一形旁“皮”而通)4.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代词的活用等。(1)名词的活用类型例句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词的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使……做王)名词的意动用法孟尝君客.我。(以……为客)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2)动词的活用类型例句动词活用作名词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搜捕活动)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动词的为动用法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3)形容词的活用类型例句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梁以此奇.籍。(认为……不平凡)(4)其他活用类型类型例句数词的活用六王毕,四海一.。(统一)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以“你”相称)5.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类型例句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存亡:偏义复词,此处只有“亡”的意义,“存”为衬字。)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义复词,婆婆。)[典例剖析](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詹鼎传[明]方孝孺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