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严肃阅读——第九届读者大会侧记作者:本报记者李苑杜羽高平《光明日报》(2016年07月30日04版)【关注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如今我们更多地谈读书的意义,而读什么书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29日,在“读者大会”上,历史学家阎崇年,作家曹文轩、周大新、段立新,漫画家蔡志忠等依次现身,引发全场读者的掌声和欢呼。而曹文轩则在现场呼吁,阅读要有选择。面对越来越大的图书市场,曹文轩道出了思考已久的问题:孩子是否应该掌握选书大权?答案是否定的。曹文轩认为,孩子的阅读不能信马由缰,因为他们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这个权利大部分应当由成年人把握。很多读者也问过周大新,孩子应该读什么书。他给出了两个标准:一是这本书是否在传达爱,因为爱是人活着的动力和目的;另一个就是它是不是告诉了孩子什么是美。作为一位漫画书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的漫画家,蔡志忠的出现引来读者一阵欢呼。在本届书博会上,排队购买《蔡志忠漫画(彩版)国学经典读本》的读者排到了展位外。能让漫画如此深入人心,蔡志忠认为离不开他丰厚的阅读基础,至今他已阅读两万余本图书。丰富的阅读经历让他坚信,书像药,乱读会害自己,要读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书。阎崇年也同样推崇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被几代人接受,说明那是时代思想的精华。”而对于阅读本身,他则认为应该包括4个层次:第一是阅读,第二要思悟,第三要明理,第四条是践于行。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在这个移动阅读泛滥的年代,“阅读”的概念已被重新定位,“如果按照美国一个作家对阅读的定义所说:是双眼对于有条理的文字的追随和关注,那读短信、微信、小文章,是不是阅读?”在这种“另类阅读”潮流下,重新审视“阅读”的严肃含义非常重要,“因为在爆炸的信息中,你失去了判断、思索的可能,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无知。”余秋雨表示。“营造那些令读者不迷失的‘小岛’,把阅读的庄严性、严肃性重新挽起,是当代作家和出版人的新任务。”余秋雨不失严肃地说道。“读者大会”是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的大型阅读分享活动,秉承着“读者至上享受阅读”的宗旨,自200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全国图书博览会上的“重头戏”。(本报包头7月29日电本报记者李苑杜羽高平)公众人物不能不慎作者:长弓退之《光明日报》(2016年07月30日09版)【求同存异】近期,“赵薇事件”席卷了我们的“朋友圈”,并占据了各大网站、论坛、媒体的头条。赵薇导演的新作品《没有别的爱》因为启用“问题”演员,引发了互联网上大规模的口水大战。受前期南海事件的预热,近期爱国情绪日益高涨,大量网民对赵薇本人群起而攻之,一系列阴谋论在持续发酵中。本以为能草草收场的公关舆论疏漏,因为新媒体的巨大推力愈演愈烈。此次事件的背景故事众说纷纭,有“操纵舆论说”,有“控制资本说”,有“家世神秘说”,竞相博人眼球。网民高举着道德与民族大义的旗帜,大有要把这位大明星淹没在舆论的汪洋大海之势。随后,一种新的论调打破了这种舆论一边倒的状况,部分人指责网民由于过度敏感引发“网络暴力”,推动了这场闹剧的“反转”。然而,舆论风向百转千回之际,关键问题却被人忽视了,在慷慨激昂的唇枪舌剑中,话题的重心愈加倾斜,迷失在喧嚣中。其实,面对公众人物引发的“公众事件”,一方面固然应当厘清真相还原事实,另一方面则要回到其态度本身。在沸腾的舆论端口,除了有清醒、全面、客观的态度外,社会责任感也是不容忽视的度量衡之一,作为备受关注的社会公众人物尤其如此。试想,他们不仅“出镜率”高,更拥有莫大的话语影响力,享受优越之际,是否也要时刻注意防止“出线”呢?大家常用“德艺双馨”来考量一个明星艺人,其中“艺”意味着他们精湛的表演技能,而“德”是指个人修养与文化品格,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比如几代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就极为重视观众的意见,为了当好“姐姐”,她要随时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爱美烫了头发,却被孩子批评“像大人”,第二天就给拉直回去。再比如歌手韩红,更是在公益事业上不遗余力地付出,她通过慈善基金会支援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建设,连续五年举办“百人援助”系列公益活动,改变了数以百计的家庭的命运。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既可能有一呼百应之功,也可以有动辄得咎之嫌。责任与权力相伴相随,这就要求他们在公开场合必须谨言慎行,以身垂范。倘若浑不在乎,我行我素,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流出不恰当的言论,就怪不得大众会被触怒,以至于口诛笔伐,恶语相向。反过来,尊重大众的明星,往往也能得到大众的尊重。“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老话说得好,无风不起浪,公共事件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要看表面,更应深入腠理,直达脏腑。公众人物与公众的关系如何,也是其自身认知和修养的体现。恣意妄为者,多半偏狭地理解了“自由”的含义,也不见得理解何为“公德”与“责任”。除去“网络暴力”的过激行为,民间舆论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些公众人物的“不及格”。在“不及格”的“大腕”中,新生代明星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这些拥有众多年轻粉丝群体的公众人物,其实更应了解“责任”二字之于他们的利害关系。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明星言行不当招致民众反感,以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时,粉丝群体会被削弱,背后的资本也可能会随之出逃,近而为投资方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一来二去,市场也会逐渐意识到什么样的人是“稳妥的”,什么样的人是“麻烦”制造者,大浪淘沙之中,沉渣就再难泛起。这样的道理,明星们不会不懂,毕竟,没有了公众的支持,还谈何“明星”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众人物能真正做到谨言慎行,人见人爱,也是知易行难。同样是凡胎肉身,即便明星也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个性,更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但不得不说,现如今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公众人物确实需要承载更多,不仅要内修三观,外尽义务,即便在普通人可以“撒野”的地方,也自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于这些头上笼罩着光环的公众人物来说,能不慎乎?书香中国需要你我作者:吕慎《光明日报》(2016年07月30日01版)【光明谈】日前在内蒙古包头举行的全国书博会上揭晓了“十大读书人物”,前不久去世的文化大家杨绛当选为本届书博会的“读书致敬人物”。梳理这些读书人物,除了杨绛先生这样的大家,还有很多是以一己之力坚守社会文脉的普通人。如牧民道·图门巴雅尔,自己建了一座“草原书屋”;农民杨位浩,在村里盖起一座藏书楼;78岁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张克义,走街串巷为街坊送书……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份,却是值得礼敬的读书人。我们需要大家作为读书人风骨的觇标,也需要在社会层面推进读书公益事业的普通人。读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私事,也日益成为值得推己及人的公益事业,越来越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书香中国,期待着你我都贡献一分力量。致敬,陆谷孙先生!2016-07-2910:16来源:光明网光明网评论员我有话说【阅读提示】《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逝世著有《余墨集》等致敬,陆谷孙先生!光明网评论员:陆谷孙先生于昨日(7月28日)逝世。提起陆谷孙,有的人可能不详其名。如果为陆谷孙加上复旦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的称谓,复旦大学及其与英语教学相关的业界人士,可能无人不晓。如果再为陆谷孙的身份加上《新英汉词典》主编的名头,陆谷孙先生则享誉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选出一本能够代表中国进入开放时代的出版物,那么,可能非《新英汉词典》莫属。曾几何时,《新英汉词典》风靡于改革开放后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引进知识的中国人当中。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英语教材奇缺、英语教师凤毛麟角的开放初期,《新英汉词典》不仅被用来当作英语教材,也当仁不让地充当了英语教师的角色。在改革开放初年,《新英汉词典》成为许多中国人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垫脚石。翻看1976年12月第一版及其第一次印刷的《新英汉词典》,其《前言》还是在1974年7月写就的。知道那段历史的人们都清楚,在中国当代史上,1974年7月与1976年12月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于1974年编撰完成的词典,是在“对旧英汉词典中的洋奴哲学、烦琐哲学及封、资、修的糟粕,对旧英汉词典编写中的专家路线开展了革命的大批判”的情况下完成的。极其自然地,陆谷孙先生的名字只能湮没于“……等单位的七十余位同志”(以上引文均引自上述版本之《前言》)当中。今天再读上述版本的《新英汉词典》的《前言》,似有隔世之感。上述版本的词典告诉人们,“当年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曾“在农村挑一百十斤大粪”的陆谷孙及其同道们是在怎样凶险的政治环境中,冒着什么样的个人风险,让人们领略了在有限范围内尽可能真实的英语世界,从而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语言之窗,也为中国开放后出现的“英语热”准备了不可或缺的最实用、最流行、最具权威性的英语工具书。今天我们向陆谷孙先生致敬,则不仅仅是因为他领衔编辑了那本让中国人张大眼睛看世界的《新英汉词典》,更是因为陆谷孙先生及其同道者在国家尚没有开放、政治环境依然严酷的情况下,便已然最大限度地让这本语言工具书脱去了曾经盛行的“八股调”和“斗争腔”。多少年后,陆谷孙先生自审“尽管词典中有不少‘中国式英语’和‘政治英语’,但外媒还是通过这部词典注意到了中国的变化”,而这正是在政治情势陡变之后,《新英汉词典》能够被略加修改就及时适应了时代所需的原因。今天我们向陆谷孙先生致敬,其实也是向那些为中国开放斩棘破冰的前辈表达感恩之情。陆谷孙先生首先是语言学家、翻译家,是毕生专注于英汉语言互译的权威学者。但是,陆谷孙先生在英汉语言学上的精湛造诣,其根基绝非仅仅是纯技术性的,也更是通过语言能指和所指的思想意识和人文情怀。今天我们向陆谷孙先生致敬,不仅是因为“过七十的他还在教本科,还在带博士生,还在批改作业”,更是因为其“留住我们的精神线索”的清醒之论,更是因为其“一腔老血还会激动”的正义感,也更是因为其“置身在胡桃壳里,却是无限的主人”的博大胸怀。今天我们向陆谷孙先生致敬,也是向陆谷孙先生及其同道者所殚精竭虑的开放事业致敬。陆谷孙先生及其同时代的人已经、正在或即将和这个世界告别。是的,他们参与开辟的开放之路还远没有尽头,然而,中国仍然开放,这不就是他们在离开这个世界时的最大慰籍么!两代人的《资治通鉴》中国军网2016年7月30日星期六第04版:长征副刊■程文胜从军校毕业已有20年了,期间几次搬家,这套《资治通鉴》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架醒目处。大学时期还买不起全套《资治通鉴》,就在古城金陵萨家湾的图书馆开始认真研读。对话古人,抚今追昔,“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顿觉智慧之门訇然洞开。毕业后,正逢国学中兴,又因职入中军帐,又专门买了全套的1956年版重印《资治通鉴》翻阅学习。古人政治擘画、军事韬略、处事策略对我急需的大局观念、战略思维、协调艺术都有借鉴和涵养之用。尤其是其叙事后的名家评述,往往视角独特,引人遐思。譬如前人盛赞荆轲刺秦之忠义,司马光却独具慧眼指出,“燕丹轻虑浅谋,欲以尺八匕首弱秦以强燕”的战略幼稚;譬如荀悦评郦食其建议分封险些误国,幸被张良阻止。关于“立策决胜之术在形、势、情”的精辟论述,这种思维的多重可能性尤能激发思想创新。2009年中华书局又出了该书的翻译本,一套18册,当即买来收入柜中,不时温习。年龄阅历不同,读来更有意味。一部《资治通鉴》,父子两代人的精神营养。我父亲更有意思,原以为他不关心《资治通鉴》了,母亲却常抱怨他时常用史实教育镇里的年轻干部廉政,要当即墨大夫不当阿大夫。前些天,父亲忽然打来电话,很急切地说:“搞错了搞错了,当时哪里是这样子的,晁错根本没下狱,集市上穿着朝服就腰斩了。”原来父亲是在义愤一部电视连续剧,里面有汉景帝信谗言诛杀忠臣晁错,以平吴楚“七国之乱”的历史,所配画面是扮演晁错者戴刑具缓步狱室长廊。想到父亲临近杖朝之年,本已老眼昏花竟能一眼识出破绽,我不禁抚掌击节会心一笑。清朝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历史是未来的种子,是种子就会开出绚丽之花,结出希望之果。我们生于当下,该知来处,都应当读点历史,因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