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医改方案最新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6年上海医改方案最新解读回复1楼2016-03-17上海拟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上海医改方案一、明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遵循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和“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要求,突出惠民为本、预防为主、能力提升、制度支撑,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管理,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国家要求和上海特色相结合。既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政策措施,又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二是坚持系统设计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坚持统筹谋划,明确改革方向,完善制度体系,又要针对当前医药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找准突破口,合理设计改革路径,稳妥有序推进改革。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既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社会参与,提高运行效率,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四是坚持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既要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又要从国情和市情出发,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社会、个人的承受能力。五是坚持提高居民满意度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使改革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又要切实保障医务人员的合理利益,使医务人员成为改革的践行者、主力军。(三)总体目标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之一。具体目标是:——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危害因素,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制,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构建与特大型城市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推进医疗资源整合,形成“1560”就医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普通公共交通工具60分钟可到达一所三级医院),改善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本市城乡居民,推进各类医保制度衔接,缩小医保待遇差距,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进一步提高总体保障水平。——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并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保障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促进卫生发展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积极推进发展方式从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发展为主,健康服务策略从以治疗为中心的疾病管理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程管理转变,卫生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转变。——让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减少疾病、病有所医、就医方便、减轻负担,共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二、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建设健康城市;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广覆盖,改善公平性,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科学合理用药,减轻居民负担。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一)公共卫生体系:让居民远离健康危害因素1、建设健康城市。以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协调发展为目标,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加强社区、学校、企业、商务楼宇等健康场所建设,营造宜居的健康生活环境。建立健康城市建设的部门协同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监测评估机制、社会支持系统和公众参与机制,形成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普及健康知识,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引导居民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形成健康生活理念,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素养。2、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由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卫生、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成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临床预防功能,完善医防结合的工作模式。加强公共卫生绩效评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3、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贯彻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随着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变化,按照受益面广、健康危害程度高、干预效果好、成本效益显著、便于实施的原则,及时调整充实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保障,覆盖全体居民,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4、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和公共卫生危害因素。贯彻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主要健康问题,确定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技术储备和防控。遏制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快速上升势头。健全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监测和健康效应评价体系。5、加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密切多部门和跨地域合作,加强联防联控。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和相关物资储备,组建全市统一指挥的卫生应急处置队伍,提高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6、加强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主体意识,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与卫生监督需求相匹配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二)医疗服务体系:让居民得到便捷适宜的医疗服务1、完善医疗资源规划和配置。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功能分工明确,医疗、康复、护理等门类齐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人口分布变化,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郊区新城、人口导入区域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按照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存量资源盘整,促进现有资源有效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合理调整和补充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妇幼卫生等医疗资源配置。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有序竞争的格局。2、落实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三级医院以诊治疑难重症和医学科研、教学为主要功能,服务全市、辐射全国。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内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部分二级医院定位为区域医疗中心,提供常见病专科及急诊、重症医疗服务;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或老年护理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规范社区床位的分类管理,强化老年护理服务功能。3、探索推进医疗资源整合。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疗资源整合。探索以区域为基础,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就医模式为目标,建立区域性医疗联合体,促进资源共享和统筹配置,加强联合体内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梯度支撑与分工协作,探索实施医疗联合体内统一医保预付、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运营管理等综合措施,逐步推进分级医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4、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网底”作用。加快社区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强三、二级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应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使居民在社区可以获得良好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健全以全科团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逐步实施家庭医生首诊、定点医疗和转诊制度,使家庭医生逐步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按照“降低费用、提高水平、规范功能、加强管理”的目标,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切实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医保总额预付、绩效考核等措施,强化政府主导,凸显公益公平,提高服务水平和绩效。5、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建设符合中医医疗特点,由综合性中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专科诊所、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等组成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继承与创新,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6、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以国际医学园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着力推进上海现代医疗服务业向国际化的一流水平方向发展。区域卫生规划要为社会办医留出空间,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新增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办医。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医疗资源,发展规模较大、技术优势明显、管理和服务与国际接轨的国际性医疗机构,积极推进本市医疗机构与国际医疗保险接轨。促进医疗旅游、健康管理、高端医疗、整形美容等现代医疗服务业态的发展。(三)医疗保障体系:让居民不因经济困难看不起病1、保障居民基本医疗。贯彻国家关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要求,整合和完善本市医疗保险制度,形成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覆盖城市就业人口、城市非就业人口、农业人口、外来从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老年护理保障计划起步,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推进各类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和整合,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统筹层次和筹资水平,逐步缩小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形成合理的医保待遇梯度。制定本市不同医保制度之间有效的转移衔接办法。2、保障居民重病大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医保基金支付限额,加大对居民重病大病的保障力度。完善医保综合减负措施,对超过医保基金支付限额的,按照相关规定再给予报销。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医疗救助适用人群,加大对低收入人群和因病致贫“支出型”贫困人群的综合帮扶力度。3、保障多层次就医需求。发展和完善本市现行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互助基金”、“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等补充医疗保险。大力培育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进一步落实补充医疗保险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管理式医疗和第三方管理健康保险服务,探索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补充医疗保障服务。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机构的合作,鼓励数据共享,探索直接结算,简化理赔手续。4、加强医疗费用合理控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