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2016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平江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以四大主题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着力开展“三礼四节”(三礼:感恩礼、入学礼、毕业礼;四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促进全县中小学德育水平和学校管理效益的提升。2016年平江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具体任务和要求如下:一、搞好主题教育,培养良好道德品质1、“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每一个学段,以《守则》和《规范》为标准,着重抓好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做到讲卫生、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做到仪表整洁、行为文明、遵守秩序、热心公益。小学开展“好孩子要诚信”教育,初中开展“社会公德讲诚信”教育,高中开展“我愿做个诚实人”教育,大力倡导诚信作业、诚信考试,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以达到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积极向上的目的。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和学生管理,健全班级管理,第2页执行校政值日制度,规范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要积极宣传、学习、解读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使之成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整体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中小学办学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2、感恩教育。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组织开展学生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从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责任感。1)分阶段确定感恩教育内容。将感恩教育内容分学段、分年级、按层次有序进行,小学低年级、初一和高一以感激父母养育之恩为主;小学高年级、初二和高二以感激学校、老师教诲之恩,感激他人帮扶之恩为主;初三和高三以感激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感激大自然的赐予之恩为主。也可以主题教育活动月等形式将感恩教育内容全面展开,分层交替推进。2)感恩教育的常规活动。每一个教育主题原则上都要从以下八个方面抓好。(1)举行一场报告会。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和报告“感恩教育”的作用和意义,造声势、造气氛。(2)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主题黑板报,学校组织观摩和评比。(3)各班召开一次“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要求人人说受恩之事,个个发报恩之感,人人谈报恩之举(可先典型示范,然后各班推广)。(4)撰写一封感恩信(或一个感恩电话、一条感恩短信、一声感恩问候)。(5)开展一次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这个主题撰写一篇感恩教育文章,学校要组织感恩教育演讲比赛。第3页(6)开展一次感恩行动。每位同学为父母、为老师、为他人、为社会做一次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要有记录。(7)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感恩教育电影。写读后感,学校要组织评选。(8)每位学生学会唱一首感恩歌曲。推荐歌曲为《感恩的心》、《歌唱祖国》、《白发亲娘》、《母亲》、《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了谁》、《常回家看看》等。学校要组织感恩歌曲演唱会或感恩文艺演出。3、民族精神教育。九月份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各学校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学校民族教育指导意见,建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要结合新学期入学教育、高一新生军训、“公民道德宣传日”、“评比表彰”等活动,利用校内外各种媒介、渠道和阵地,采取参观、演讲、主题班(队、团)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适合本校开展活动的工作方法,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和活动,要设置好一个心理咨询室、一个咨询信箱、制订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力争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长、交友、生活等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正确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与人交往、适应环境的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同时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从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关注他们的成长。要继续利用家校联系单,密切与家长联系做好家庭评价,加强家校教育联系,作为学生月评内容纳入学校评价中。第4页二、开展“三礼四节”活动,营造学校文化氛围1.“三礼”教育活动九月“入学礼”,为进入新学段的学生开启新的航程;五月“感恩礼”,让学生懂得每个人在享受别人付出的同时,应该懂得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七月“毕业礼”,告诉学生毕业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又一个里程的新开始。各学校要结合教育内容,设计主题,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力求让“三礼”教育活动制度化、常态化。2.“四节”教育活动1)读书节。以“营造书香校园,陶冶学生情操”为活动主题,自3月开始,各学校要启动读书节活动,要求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增强学生的读书积累,促进学生人格的升华和完善,让读书滋养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主题、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书目:小学低年级要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新童谣和儿童诗歌活动,小学高年级要开展古诗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高中要开展经典现代文阅读和感悟活动。充分发挥新童谣、儿童诗歌、经典诗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要将图书报刊,图书室、微机室等图书资源及时向师生开放,倡导师生共同重视读书的良好风尚,使读书成为师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源泉。依托读书活动各学校都要办好自己的校报、校刊。2)体育节。学校体育节活动要围绕“运动、快乐、团结、成长”这一主题,以“人人参与,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兴趣小组活动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健美操比赛、“大课间活动”、趣味运动会等等学校体育比赛和活动,县级活动与学区、学校活动并举。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艺术2+1”项目的要求,制定好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持之以恒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创编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具第5页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城乡学校课间群体活动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手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广泛深入推进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同时,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开齐开足各学段艺术课程。实施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充分发挥和发掘体育的育人功能,从师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积极开展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宣传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意识,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内外体育活动中学习掌握健身知识和方法,体验健康和快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特长。3)艺术节。各学校要通过举行艺术节活动,建设良好的学校文化艺术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开启多种感知通道,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促进综合技能的发展。要求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学生参加艺术展演活动的过程成为受教育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展演活动要体现学校艺术教育的特点,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文化艺术节是学校拓展性课程体系中的实践型课程之一,也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中的“社会实践”选修Ⅱ课程的模块之一。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既要注重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又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节庆活动展示学校优秀的艺术成果,不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4)科技节。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科技教育质量,各学校要相对集中一段时间,依托课堂主渠道,深化科技启蒙教育,在校园内营造浓烈的科普宣传氛围。充分发挥《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在科技校园打造中的特殊地位,各学段、各学科要找准渗透点,探索并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从而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启迪智慧,全面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相关教研组要结合主题教研,开展有效研究。小学校要以创建“家庭实验第6页室”为主,初、高中学校要做到校校有科技实验场所、有研究主题、有必需器材、有活动记录。每班要有重点地建立一批精品实验室,创建成果不定期在班级“科技角”展出,学校将班级成果汇编成集。为展示学校科技教育成果,促进学校科技教育质量,每两年以县组织科技节,层层选拔优秀学生成果参加县级比赛,科技节期间将举办一系列竞赛活动。各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发展、生态环保、和谐社会等当今社会热点话题,以小见大,着力于科技实践、科技创新,力争“新颖、实用、独创”,努力出精品。5)组建社团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丰富,学生兴趣广泛这一特点,小学组建兴趣小组,中学组建各类社团活动小组。学校社团活动以“拓展实践知识、锻炼组织能力、发挥个性特长、丰富校园文化、活跃课余生活”作为培养目标,创设各类社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和舞台,如:文学社、诗社、书法社、民乐团、国学社、合唱团、民族舞蹈团、尚艺棋社、手工制作社、摄影组、科技组、排球队、田径队、乒乓队等等。把社团活动作为开发学生个性潜能的一种手段,力求实现“人人有特长,个个求发展”,各学校要将社团纳入到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践活动课程中,并将运作成熟、活动周期性较强、深受学生喜爱的社团纳入到校本课程。要求学校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学校社团建设:1、构建一套高效、动态的管理体系。2、创建一批高层次、高品位的精品社团和品牌活动。3、培养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性强的社团展演队伍。4、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具有领袖才能的学生社团骨干。同时,学校要依托家长委员会成立学生社团指导委员会,充分调动有专业技能的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对学生活动给予指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体系,努力让社团活动朝着大众化、课程化、规范化、系列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得以自主发展。第7页三、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德育教育实效1、德育模式和内容要不断创新。各校要结合各自实际,在德育模式和德育内容上要拓展思路,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较为完整的做法,逐步形成独有的个性特色。要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研究。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网吧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问题、校园侵害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留守儿童和家庭教育问题等,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德育理论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成立德育研究会。2、重视家校联系,构建德育立体网络。各中小学校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德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好中小学德育网络平台,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网站网页,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引导学生的思想和网络生活。要建立和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认真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切实运用好学生成长手册,密切家校联系,指导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积极推进家校联系制度化。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心留守少年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成长。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各学区、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加强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德育工作先进经验,促进班主任经验交流制度化。探索区域班主任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形成德育特色和德育品牌。各中小学校要重点落实班主任工作业绩档案,抓好主题班会,上好读报课,设计与组织好班级活动。坚持班主任工作目标考评和班级评比制度,坚持班主任定期培训和例会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