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第03期)微测试系列08(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6年中考语文(第03期)微测试系列08(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一、语言基础与运用。1.(2015届湖北荆门中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2分)A.荣膺.(yīn)恻.隐(cè)联袂.(jué)龙吟凤哕.(suì)B.嗔.怪(chēn)涟漪.(qǐ)遒.劲(qiú)忍俊不禁.(jìn)C.阔绰.(chuò)伶.仃(líng)逶迤.(yí)鳞次栉.比(jié)D.真谛.(dì)炽.热(chì)酝酿.(niàng)惟妙惟肖.(xiào)【答案】A【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2015届广西梧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由于上游来水减小,西江梧州站水位于18日8时回落到大约1.39米左右。B.按照市政府要求,梧州市将加快健全和建立生态乡村建设长效机制。C.学生自主选学选考将成为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的突破口。D.梧州市承办第十三届区运会的各个体育场馆都在加快改善建设及改造进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用反选排除法,A句“大约”与“左右”意义重复,B句“健全”和“建立”语序不当,D“改善建设”一词多余,“进度”一词也可删掉,“加快……改造”即可。故答案为C。【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2015届湖南张家界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3)题(6分)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已升至国家层面。实际上“互联网+”早已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2(1)读懂图表,在上图的1.2处填入合适的文字。(2分)1处2处(2)请你认真阅读上图,然后根据上图内容解释“互联网+”的含义。(2分)(3)请你推荐一位名人来推广“互联网+”模式,写出他(她)的名字并说明理由。(2分)【答案】(1)传统交通淘宝网(类似网站等)(2)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行业中),形成新的行业(经营)模式。(3)推荐一位合适的名人()示例1:马云,是一个“互联网+”的杰出实践者,他将互联网与传统集市结合,创立淘宝网。并创立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宝等互联网事业,并一度成为全球首富。用他的开创的互联网事业告诉人们这一行业模式的前景广阔。示例2:李克强作为国务院总理,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互联网+”对于国家、百姓的重要性,他的推广有较大的号召力。【考点定位】筛选材料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是由互联网和传统的行业组合而成的。【考点定位】筛选材料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3)试题分析:推荐一位合适的名人,可与题干中类似的材料整合。如总理、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名人等,将他(她)对于推广互联网+所起的作用分析清楚即可。【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2015届四川眉山中考)语言表达(7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4月16日,眉山市正式启动“阅读的力量”全民阅读活动,为亲近“书香眉山”,搞好本次宣传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关于“全民阅读”的相关材料,请按要求作答。(5分)3①《眉山日报》最近完成了“眉山市全民阅读调查情况”,请根据以下统计图表,简要说明统计的结果。(3分)(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②观察下面这幅题为“渴”的“全民阅读”漫画大赛作品,请描述画面内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2分)(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以“书籍”开头,仿照最近流行的网络语言写一句话。(2分)网络语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仿写:【答案】(1)①近年来,眉山市全民阅读率逐年上升(1分),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上升幅度远远超过纸质媒介阅读率(或: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近三年上升迅猛;或:2012年数字媒介阅读率增幅最大。(以上三种情况,任表述一种均可给2分。)②书籍里盛满了聪明泉(1分),人们如饥似渴地汲取书中的水分,就能变得聪明睿智(1分)。(或:书是聪明泉,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汲取养分。)(2)示例:①书籍那么多,我想去读读。②书籍那么美,我想去品品。(最后没有用叠词,扣1分,不能再用“看看”。)【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4【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2015届福建龙岩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蒙骜①伐魏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1)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①帅师.伐魏②徒.以有魏也③蒙骜遁走.(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②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答案】(1)(3分)①军队②只,仅仅③逃跑(2)(3分)C(3)(4分)①(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②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4)(3分)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走”为古今异义,今义为“行走”,古文中为“跑”,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5【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乃”“使”“闻”“复”“遣”“救”,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梳理文字,读懂内容,根据信陵君的言行表现,分析其形象特点,从信陵君所受魏王的重用,得到诸侯信任等方面的概括。【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2015届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山房春事(其二)【唐】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答案】(1)日暮时分,群鸦乱叫,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两三户人家。写出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2)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出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梁园、暮、乱、极目、萧条”等几个字,发挥想像,动静结合地描写这些景物,突出他它们的特点,多用形容词描绘它们的状态,可用修辞手法。【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根据诗中诗的三、四句写作内容,对照鲜明,用乐景反衬哀情。可据此归纳概括出来答案。【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2015届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3分)为什么不读经典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6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作者:彭程。有删改)(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7【答案】(1)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