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案例整理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案例1:1.背景某房建工程地上20层,地下两层,建筑面积43210平方米。筏板地基,地上框架-剪力墙结构。某省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中标施工总承包,中标价1.56亿元人民币。质量目标:合格,争创“鲁班奖”。工期:2007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省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授权全资子公司一一第一分公司组织实施。施工单位成立了直营项目经理部,并于2006年12月15日进场。2006年12月16日,建设单位组织对相关方进行了场地书面交底和图纸交底。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2006年12月21日,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了项目部首次会议。其中安排《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部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上报一分公司总工程师审批。事件二: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加盖受控章后,报送了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认为:(1)编制依据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两大项,但内容不全;(2)基本内容有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等四项,内容也不全;(3)没有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的相关内容。要求重新编制。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2)事件二中,《施工组织设计》还应报送哪些单位,发放哪些单位?(3)事件二中,《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还应包括哪些内容?(4)事件二中,《施工组织设计》基本内容还应包括哪些内容?(5)事件二中,应补充《施工组织设计》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的发生情况有哪些?3.分析与答案(1)不妥之处及理由如下:不妥之处一:《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部负责人主持编制。理由:《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不妥之处二:《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理由:《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审核。(2)还应报送:建设单位。发放单位:企业主管部门、项目相关部门、主要分包单位。(3)编制依据还应包括:1)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2)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3)工程设计文件;4)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5)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6)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4)基本内容还应包括:1)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2)主要施工方法;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4)主要施工管理计划。(5)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寒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1)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2)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3)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4)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5)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经修改或补充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能实施。案例2:1.背景现有一框架结构的厂房工程,桩基础采用CFG桩,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层高4m。基础深5.5m,地下室内独立柱尺寸为600mmX600mm,建筑物平面尺寸45mX17m。地下室防水层为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拟采用外贴法施工。中标施工总承包单位成立了项目管理组织。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中明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依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确定。项目设置直线职能式项目管理组织。建设单位提出了不同意见。事件二:在省优评比检查活动中,项目部在汇报中提到混凝土施工顺序与施工方法选择时要确定好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及浇筑顺序和方法并确定混凝土的搅拌振捣方法。专家认为内容不够,要求补充。2.问题(1)事件一中,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确定依据还应补充哪些内容?(2)事件一中,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形式是否合理?还有哪些项目管理组织形式?(3)事件二中,还应补充哪些内容?(4)“四新”技术包括哪些内容?3.分析与答案(1)还应补充:专业特点、人员素质和地域范围。(2)合理。项目管理组织形式还有:矩阵式项目管理组织、事业部式项目管理组织。(3)还应补充:选择设备的类型和规格,确定施工缝的留设位置。(4)“四新”技术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案例3:(重点看)1.背景某医院门诊楼和住院楼的总建筑面积为24600平方米,其中住院楼地上7层,地下两层。建筑基坑深度为7.2m。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筏形基础。住院楼土方开挖时,南、北、西侧均釆用土钉墙,东侧与门诊楼土方工程挖通。按计划基坑土方施工时间为2013年7月20日〜2013年8月20日,处于雨期施工季节。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了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项目部随即组织基坑土方开挖施工。事件二:公司季度检查时发现,基坑外未设置截水、排水设施;在基坑北侧坑边大约1m处堆置了2m的土方。事件三:土方由挖掘机分层开挖至设计高程,验槽时发现基地局部有0.5〜1m的软弱土层,施工单位将软土挖出,自行回填石屑。2.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说明理由。(2)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事件一中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应包含哪些内容?(3)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3.分析与答案(1)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需要专家论证。理由:本工程基坑深度7.2m,基坑开挖深度已超过5m。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规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含5m(含5m)的基坑土方开挖工程,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2)专项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3)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不妥之一:该基坑开挖前未做好坑外截水、排水和防渗水措施。理由:《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第8.1.6条规定:“雨期施工时应在坑顶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而本基坑施工正是雨期施工,应在基坑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排水沟、集水井等截排水设施。不妥之二:在基坑临边1m处堆土高达2m。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4)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不妥之一:机械开挖至设计高程,未留人工清槽土层。理由:基坑采用机械开挖,当将挖到基底和边坡设计标高、尺寸时,应预留200〜300mm厚度的土方,进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扰动基底的土层。不妥之二:施工单位自行回填。理由:基底软弱土层处理涉及承载力的问题,处理不当,易造成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因此发现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或建设单位联系,共同商讨处理意见,形成书面洽商文件,并四方签字认可,这样不仅能保证地基施工质量,而且为施工单位工程结算提供了依据。案例4:(重点看)1.背景某施工单位中标一新建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地上八层,层高4m;地下一层,层高4.5m。办公楼顶层设计有一大会议厅,层高为5.4m,会议厅框架柱柱间距为8mX8m。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设计图纸中的某型号钢筋市场近期一直缺货,很难买到,施工单位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用另一种市场供应充足的钢筋进行代换。这一种钢筋施工单位在该办公楼工程附近另一工程正在使用,连续五次进场检验均合格,质量稳定,从未出现问题,由于本工程使用钢筋仍为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批扩大一倍检查的申请,监理工程师予以拒绝。事件二:施工过程中,进场验收合格的另一型号钢筋在焊接时发现存在焊接性能不良的问题,监理工程师暂停该批钢筋使用,要求增加原材检测项目。监理工程师在巡视大会议厅钢筋安装过程中,又发现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的钢筋摆放上下位置不符合要求,责令整改。事件三:大会议厅屋顶梁板模板支设时,框架梁起拱设计无明确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验按3cm起拱。由于当地建筑木材资源丰富,梁板底支撑架均采用木立柱支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正好是国庆节三天放假,节后复工后,施工单位立即安排开始混凝土养护。事件四:大会议厅模板及支撑拆除前,项目经理通知试验员从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经试验强度已达设计强度100%,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被监理工程师责令暂停,要求按正确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拆模。2.问题(1)指出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理由。(2)事件二中,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应增加哪些钢筋原材检测项目?并写出大会议厅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正确的摆放位置。(3)指出事件三中不妥做法,并分别给出理由。(4)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并说明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正确判断方法都有哪些。3.分析与答案(1)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如下:不妥之一:施工单位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用另一种市场供应充足的钢筋进行代换。理由: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不妥之二:附近另一工程正在使用、连续五次进场检验均合格,质量稳定的钢筋,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批扩大一倍检查。理由: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次进场检验均合格时,其后的检验批量才可以扩大一倍。(2)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应增加钢筋原材的检测项目:化学成分检验。主梁、次梁、楼板交叉处钢筋正确的摆放位置: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3)事件三中不妥之处如下:不妥之一: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经验按3cm起拱。理由:会议厅框架柱柱间距为8mX8m,由此可推断梁跨度约8m,其起拱高度约为8〜24mm,按3cm起拱过大。不妥之二:梁板底支撑架均采用木立柱支模。理由:大会议厅层高为5.4m,应选用桁架支模或钢管立柱支模。不妥之三:混凝土浇筑完成3d后,施工单位才开始混凝土养护。理由: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养护。(4)项目经理指令开始拆模不合理。理由:应以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及以上,才能判定可以拆除底模及支撑。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正确判断方法有: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或结构实体检测(回弹或钻芯)。案例5:(重点看)1.背景某集团在东北新建后勤综合楼工程,局部一层地下室、筏板基础,地上四层,框架结构。地下室筏板及外墙混凝土均为C30P6。室内防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地下防水及屋面防水均采用SBS卷材,地下室防水设计采用外防外贴法,屋面防水等级为II级。屋面防水层下设计有水泥砂浆粘贴板状材料保温层和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上设保护层。外墙也设计有保温体系。室内厕浴间穿楼板管道较多,楼板施工时预留大孔洞,需二次埋置套管。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上报的地下结构专项施工方案中部分文字“……地下防水混凝土严格按设计图纸的C30P6等级进行试配,并根据试配确定最终施工配合比;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完毕,终凝后连续保湿养护10d以上;地下防水卷材施工时,先铺立面、再铺平面,先铺转角、后铺大面,……”,监理工程师认为其中存在错误之处,责令改正后重新上报。事件二:主体结构封顶、外墙砌筑完成、结构验收通过后,开始屋面及外墙保温体系施工。考虑到已进入11月份,气温较底,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施工方案中安排只在每日气温高于5℃的10〜16时之间施工保温体系,其他气温低于5℃的时段均不施工;屋面保温层施工完毕进行找平层施工,并按横向6m、纵向12m间距留设分格缝;找平层施工完毕,等待并养护5d后开始施工卷材防水层,争取在入冬前完成屋面施工。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单位专项方案存在诸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