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课时练习55(2012.11.13)班级座号姓名()1.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工业化2.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4.(2012·宁波模拟)1921年有人这样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实施新经济政策③“退一步”使俄国又退回到了资本主义④“进两步”是指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5.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6.(2012·临沂模拟)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2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C.实行新经济政策D.推行义务交售制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材料2: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材料3:(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列宁“用冲动的办法”是指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又是指什么?(2分)(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8分)(3)材料3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6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从以上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6分)1234563C.实行新经济政策D.推行义务交售制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材料2: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材料3:(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列宁“用冲动的办法”是指什么?“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又是指什么?(2分)(1)冲动的办法: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新经济政策的施行。(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8分)(1)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2)特点:经济方面,所有制形式为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3)材料3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6分)(1)历史事件: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2)原因:苏联经济自成一体,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3)模仿:国家干预经济发展。(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从以上国家的经济发展1234564历程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6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等。1.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行工业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1918年11月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题选B项。A项发生在1918年3月;C项发生在1921年;D项是在1925年,三项可从时间上来排除。答案:B2.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是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商品货币关系,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答案:A3.《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有效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从题目叙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当时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再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可知它的实施促进了苏俄经济的5恢复,C项正确,A项明显错误;B、D两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答案:C4.(2012·宁波模拟)1921年有人这样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实施新经济政策③“退一步”使俄国又退回到了资本主义④“进两步”是指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全面理解能力。“退一步”指的是放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苏俄并没有退回到资本主义,排除①③。答案:D5.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927年苏联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外部环境是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其余三项均发生在二战后。答案:B6.(2012·临沂模拟)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C.实行新经济政策D.推行义务交售制解析:抓住时间信息,可知,B项正确,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20年左右;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1921年,至列宁逝世而中止;而义务交售制是斯大林时期苏联在农村强制推行的,时间6相符,但题意不符,因为题干说的是工业。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