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1919-1927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1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特征】一、政治:⒈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考点: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⒉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高潮(考点:国民革命运动)。二、经济: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三、思想: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考点:孙中山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工农群众中广泛传播第一阶段1919――1924-----1927一.政治第1课时、五四运动【考点解析】一、原因:⑴国内原因:①政治: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②阶级:“一战”期间,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③思想: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⑵国际原因:①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剧。②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⑶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二、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三、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胜利原因: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巨大作用。四、意义:①政治: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②文化: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③思想: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五、五四精神:爱国(核心)、进步、民主、科学。【例题1】09省.图8系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文献,其中收录了“国难期间大家要厉行节约倡用国货”、“洋货畅销是全国同胞的耻辱”、“用国货就是实际救国”等多条标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推动了这次国货调查②洋货与国货之间存在市场竞争③国货物美价廉,深受百姓喜欢④工商界激发公众用国货的热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例题2】【2012龙岩一中】.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和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民族觉醒程度和群众基础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例题3】【2012福建文综17】.学者段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到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断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例题4】“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例题5】胡锦涛《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其“推动”主要体现在:①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②推动了新的救国救民思想传播③显示了新阶级力量的作用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2④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③④第2课时、中国共产党成立1、条件: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2、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上海。⑴主要内容: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⑵意义:标志中共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共一大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⑴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⑵代表的阶级利益: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⑶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⑷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3、中共二大(1922年)⑴内容: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⑵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能够提出科学纲领的原因: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个产物就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例题6】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第3课时、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1927年)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⑴合作的条件: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孙中山深感人民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⑵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方式:党内合作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⑶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⑷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二.北伐战争26.7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勇敢,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4.意义:将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农运动发展迅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扩大中共的影响,党的力量有所增强。5最终失败的原因: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主观:年幼的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36.国民革命的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例题7】.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颁布《临时约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③二、经济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萧条。【例题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就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解析:走下坡路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而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归根结底是由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C项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是不可能允许中国资本主义自主地发展强大起来的。【例题9】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亿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到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实质问题?一战期间,日美两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质:中国民族工业未能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以上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战后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原因:帝国主义重新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力量弱小,发展畸形。三、思想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在反帝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较为空洞)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二、马克思主义在工农群众中广泛传播,与新三民主义思想同时并存。①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②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例题10】(下列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红色中华刘大白(民国7年)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新桥中学高三历史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严立新整理4根据民国7年可以做出判断。民国7年为1918年,符合题意只有D项。【例题11】(2011福州市3月文综)(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摘自《清实录》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摘自《林则徐使粤两广奏稿》(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中国对世界的认识”。(4分)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纳贡。材料二随着西力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满分。)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6分,每点2分。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耒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给中国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