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1月福州市质检)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战时共产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2012年浙江省绍兴市一模)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⑧④3.(2012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粮食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A.导致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B.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大D.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5.(2012年安徽省安庆市二模)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B.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6.(2012年3月石家庄二模31题)1982年,里根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我现在要叙述的长期计划和希望——自由和民主的前进,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弃置在历史的灰烬之中,正如它曾将其他压抑人民自由、禁止人民表现自我的暴政弃置一样。”l984年尼克松在《真正的和平》中鼓动美国政府:“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人民、社会同我们相接触。……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而是孤立东方,减少它同我们的联系,我们就丢掉了我们对付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一件最有效的武器。”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其标志着美国“和平演变”战略的正式实施B.其实质与杜鲁门主义相同C.其表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D.其目的在于推行自由、民主价值观7.(2011年10月绍兴一中期中23题)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32%;社会主义苏联占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5%.”对上述统计数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导致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了积极效果C.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保障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优势D.德国的侵略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破坏8.(2011年4月乌鲁木齐三模32题)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叛乱,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根据列宁的提议,苏维埃政府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面是几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论甲: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条件下和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保障了苏维埃在军事上的胜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规律,并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甲正确,乙、丙错误B.甲错误,乙、丙正确C.甲、乙错误,丙正确D.甲、丙正确,乙错误9.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废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B.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彻底恢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D.进一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比重10.(2012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④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11.(2011年12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题)结合当时背景,对下列两幅图片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两位领导人都关注本国的民生问题B.两国的举措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C.两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两国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2.苏联解体的标志是()A.“八一九”事件的发动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C.《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D.《明斯克协议》的签订1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维埃采用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14.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在理论上没有重大突破D.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二、非选择题16.苏联、美国和中国都曾对本国经济政策进行过重大调整,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十月革命胜利后到苏联成立前,列宁先后实行了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2)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3)中国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是在哪一会议上提出的?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4)综上所述,中国、美国、苏联三国的改革给了你什么启示?17.(2012年江苏历史)(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7分)(2)对图像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像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4分)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材料是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商品货币关系,超越生产力,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A解析:本题主要反映的是苏俄建立后,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农业集体化政策是1928年;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故选A。3.B解析:根据时间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B是新经济政策内容,C是斯大林时期,D是罗斯福新政。4.C解析: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三次改革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5.B解析:根据所反映的时代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再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应该是对当时经济的造成巨大危害,危害了农民的利益,所以应该选择B。6.B7.D8.D解析:甲的说法符合史实,甲正确。乙的说法中错在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故乙错误。丙的说法符合史实,故丙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D。9.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农产品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从“义务”到“收购”意味着国家考虑到农民个人的“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并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这是这种政策变化的实质表现。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有所冲击,但并未改变其总体框架;集体农庄自主权有所扩大并不等于彻底恢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改革并未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比重,由此排除A、C、D。10.D解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非封建经济发展;勃烈日列夫改革改革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1.C12.C解析: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13.A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利用资本主义”,结合课本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4.D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在其基础上的小修小补。15.C解析: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1932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材料中“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可做判断。二、非选择题16.(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颁布《全国共有复兴法》,推行“以工代赈”。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改革(经济建设)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市场和计划仅仅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依据。17.(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