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3届高三上学期素质测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中国饮食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多少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影响,但从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即中华饮食文化体现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中华饮食一方面吸纳和消化这些外来食品食物的加盟,另一方面又使之统一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特别是在这种统一和多元化的建构中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在跨文化的组构中完成其本土化的演变.................。中国饮食起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成的农耕文明,因此,北方形成了以小麦为主料的“面食”,南方则因“水文化”的关系演绎为“鱼米之乡”。而这种历史形成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后来的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的民族本位的生存特质却仍然以不同形式而存在,且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走遍世界任何一个中国风格的餐馆与酒店,但凡选择“中式餐饮”,上述所有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中国本土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国美食的滋味,感悟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在神韵。从民族饮食文化史的角度察析,中国饮食一面大量吸收了外来食物的品种,另一面又始终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不变,这种文化稳定性,究其实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饮食在引进、移植、培养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如中国化的“寿诞”庆典,也出现了许多西方文化元素。传统的寿桃演变为西式的蛋糕,但人们口中的祝词却仍然是中国式的“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西方的元素经过本土化的改造,不仅没有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反而给人以更为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汲取周边少数民族以及域外的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进而将之统一在自身的文化系统之中,在新的变革中共同推动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都是基于中国文化自身的革命性的要求,是中国文化自新的一种自主选择。但在接受不同的外来影响时,中国文化又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本土性特色与民族性立场,张扬着自己的鲜明的文化个性。(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五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中华饮食文化是将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成的打上中国烙印的饮食文化。B、中华饮食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吸纳外来食品的加盟,仍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C、中华饮食文化随着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中华饮食文化也不断汲取其它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因而能不断创新发展。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只有在中国本土,使用中国厨艺,才能真正品尝中国美食的滋味,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B、中国饮食接受外来饮食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是由于我国饮食文化的自身要求,我们是有主动权的。C、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中国饮食在吸纳和消化外来食品使外来食物的成分变得·2·更加合理。D、西方的饮食元素,进入中国,完全被接受,会给人以更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3.下列不属于...“我国饮食文化在接受外来食品时,能完成本土化演变”的原因的一项()A、中国饮食文化始终坚持本土性的原则。B、对于异质文化善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C、在民族化原则上着意变革与创新发展。D、西方的元素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①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虎豹之所以能胜人执百兽者,以其爪牙也,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今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君人而失其爪牙,虎豹之类也。宋君失其爪牙于子罕,简公失其爪牙于田常,而不蚤.夺之,故身死国亡。今无术之主,皆明知宋、简之过也,而不悟其失,不察其事类者也。②且法术之士与当涂之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术士,则大臣不得制断,近习不敢卖重,大臣左右权势息,则人主之道明矣。今则不然,其当涂之臣得势擅事以环.其私,左右近习朋党比周以制疏远,则法术之士奚时得进用,人主奚时得论裁?故有术不必用,而势不两立,法术之士焉得无危?故君人者非能退大臣之议,而背左右之讼,独合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安能蒙死亡之危而进说乎?此世之所以不治.也。③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私门之请止矣。夫有功者受重禄,有能者处大官,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游宦之士焉得无挠于私门而务于清洁矣?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节选自韩非子《人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不蚤.夺之蚤:通“早”。B.其当途之臣得势擅事以环.其私环:营求。C.此世之所以不治.也治:治理;太平D.称.能而官事称:称赞。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操国柄而.便私者也②弃甲曳兵而.走B.①威势者,人主之.爪牙也②师道之.不知C.①何以.明之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D.①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作者运用了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主要阐释了君主要凭借威力来明察身边的得势的大·3·臣、擅权的亲信,否则就会陷于身危国死的境地。B.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国家动荡不安的原因是奸佞的大臣、亲信通过结党营私等手段来挟制了法术之士的任用和进谏,为此君主要明察善断的道理。C.第三段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证明了英明的君主,只有按照功劳来封爵赏禄,衡量才能来进官任事,才能真正做到明晓忠奸、知人善任。D.选文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君主如何利用权力来维护自身权威和国家的稳定;二是君主如何选用法术之士,以挟制大臣,保证法制的推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3分)(2)故有术不必用,而势不两立,法术之士焉得无危?(4分)(3)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杂诗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①。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②。【注】①汉家营:借汉指唐,这里指唐的兵营。②龙城:匈奴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这里借指敌方的要塞。8.请赏析“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的妙处。(4分)9.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①,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②,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③,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④,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况《劝学》)⑦东篱把酒黄昏后,。(李清照《醉花阴》)⑧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城里人与乡下人毕淑敏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4·正午时,背靠着池塘,在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主人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的半尺长的鱼,架在炭火上烤熟。那条鱼从中间被剖开,平铺在红红的火焰上,一条好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盐挂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我问主人,“用了什么调料?”老大爷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我说:“还有呢?”主人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没有了。”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主人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主人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岔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一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老人家清了清嗓子,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人家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我不敢生出责备老人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前两天看报纸,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62%以上。可否这样说:大部分中国人现在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分手的时候,老人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11.请从主题、语言、情节等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6分)·5·1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3分)(2)我望着他善良而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3分)13.“老农”作为乡下人的代表,请简要分析他的人物形象。(6分)14.文章以“城里人与乡下人”为题,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间(jiàn)或懵(mǒng)懂毛骨悚(sǒng)然弦(xuán)外之音B.青荇(xìng)露(lòu)面百舸(gě)争流筋疲力尽(jīn)C.优渥(wò)炽(chì)热敷衍塞(sè)责稗(bài)官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