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暨南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辨析题:8题,每题5分,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P40或P7本章小结第二段书里: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它产生在20世纪上半叶革命与战争成为主题的时代,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同时也对革命胜利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总结、凝练、升华而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产生了另一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总结、凝炼、升华而成的。它包含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它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不同,这一理论体系还在发展之中,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P7或P40第二段最后两句话书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网上:在我们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时,我们既不能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割裂开来,也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一定要准确把握它们的继承发展关系。第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二次历史2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许多明显区别。一是二者形成和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有着根本不同。毛泽东思想形成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长期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所以出现了一些失误,也在于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出现了失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二是二者面临着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毛泽东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是二者主体内容不同。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就其理论体系而言,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主体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包含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改革开放理论等,与毛泽东思想的主体内容有明显区别。第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具有相同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在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基本国情,努力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特别是认识论基础,这主要就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的特殊国情,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这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坚持共同的基本原则。看不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本质特征,看不到二者之间在发展中的吸收借鉴与交汇融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看作是同毛泽东思想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甚至以为是互相矛盾,这是十分片面的。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时,我们不能割裂二者的联系,要准确把握它们的继承发展关系。首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从准确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开始的,是从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开始的。如果没有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如果像苏联否定斯大林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那样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中国很可能重蹈苏东剧变的覆辙,绝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我们党在新时期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毛泽东时期的延续。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的许多关于社会3主义建设的思想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直接继承下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思想来源。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最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成果,又以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为基础发展了这些重要思想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和发展的阶段。总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前后接续、继承发展、与时俱进、高度统一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又根据时代特征、人民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从毛泽东思想中汲取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有机地融为一体,将继承与坚持、发展与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指导作用,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邓小平理论的体系及其特色P24-2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邓小平理论有着科学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哲学基础。即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处理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问题,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第二,邓小平理论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中心或基本问题,也即特定研究对象。理论都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也即研究对象,这个主题或中心,可以用概念来概括,也可以用基本问题来表达。用概念来表达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用基本问题来表述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围绕着这一研究对象,邓小平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回答了一系列相关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作为科学体系,在理论上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在哲学认识论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邓小平理论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基础。在政策上涵盖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主要是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十个领域。总之,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4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和风格一、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二、邓小平原则性强,是讲政治的典范三、善于抓住现实社会主要矛盾,深刻揭示政治的时代本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是无产阶级大政治家,他最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邓小平以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无产阶级大政治家的非凡胆略,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适时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具有自己独特的时代特点和风格。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科学体系(30-31)“三个代表”的提出: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书里):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他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在同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他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再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