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15年度)一、基本情况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咳嗽病是我们儿科确定的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之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本科室不断对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修订。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本科室接受住院患儿206例。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完成206例,运用中医药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治疗日7.7天,平均住院费用1523元。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耳穴压丸、雾化吸入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206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成药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06例(100%),穴位按摩152例(73.7%),中药穴位敷贴132例(64%),雾化吸入48例(23.3%),耳穴压丸10例(4.8%),儿科基础治疗206例(100%)。(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0%),中等(20%—70%)和差(20%)。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成药、穴位按摩和儿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穴位敷贴、雾化吸入等。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耳穴压丸等。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儿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儿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口服中成药被患儿家属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儿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儿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雾化吸入。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拔罐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肺炎。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患儿年龄小,某些治疗手法及操作,患儿配合不好,不能顺利完成,或者无法接受。如耳穴压丸、针灸等,操作时会有酸痛感,大部分患儿无法完成该治疗。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实施中医诊疗方案206例病例中,临床痊愈191例(92.71%),好转7例(3.39%),未愈8例(3.88%)。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6.11%。(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一)评价标准以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降至0分)。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6~9分)。有效:咳嗽症状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2~5分)。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二)评价方法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前24小时的咳嗽症状,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及记录:总分值=日间计分+夜间计分。分值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0无咳嗽无咳嗽11-2次短暂咳嗽仅在清晨或将要入睡时咳嗽22次以上短暂咳嗽因咳嗽导致惊醒1次或早醒3频繁咳嗽,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因咳嗽导致夜间频繁惊醒4频繁咳嗽,影响日常活动夜间大部分时间咳嗽5频繁咳嗽,不能进行日常活动严重咳嗽不能入睡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206例患儿中:“咳嗽、咯痰”综合主症完全消失,痊愈患儿191例(92.71%);治疗有效患儿7例(3.39%),治疗无效患儿8例(3.88%)。案例1:沈某某,男,5岁1月,因“咳嗽1周”入院。咳嗽呈阵发性连咳,夜间尤甚。咽部有痰声,咳痰不畅。入院体检:T:37.7℃,神清气平,口唇红润,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闻及干啰音及粗湿性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薄,脉浮、数。中医诊断:咳嗽病。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进入路径后,予口服中成药(肺力咳合剂)疏风解热宣肺止咳、穴位按摩(平肝清肺、运八卦)、穴位敷贴及“头孢呋辛”静滴抗感染等治疗后,患儿无咳嗽,无喘息气急,治愈出院。案例2:戴某,男,7岁11月,因“反复咳嗽1月,加剧2天”入院。咳嗽呈阵发性连咳,夜间及晨起时明显。咽部有痰声,咳痰不畅。入院体检:T:36.3℃R,神清气平,口唇红润,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薄,脉浮、数。中医诊断:咳嗽病。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进入路径后,予口服中成药(肺力咳合剂)疏风解热宣肺止咳、穴位按摩(平肝清肺、运八卦)、雾化吸入及“头孢呋辛”静滴抗感染等治疗6天后,患儿无咳嗽,无喘息气急,治愈出院。案例3:陶某某,女,5岁3月,因“咳嗽4天”入院。咳嗽呈阵发性连咳,夜间尤甚,咳剧时稍有喘息。入院体检:T:37℃,神清气平,口唇红润,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罗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薄,脉浮、数。中医诊断:咳嗽病。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进入路径后,予口服中成药(肺力咳合剂)疏风解热宣肺止咳、穴位敷贴、穴位按摩(平肝清肺、运八卦、)及“头孢呋辛”静滴抗感染等治疗5天后,患儿无咳嗽,无喘息气急,治愈出院。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1)风寒袭肺:该证患儿多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治则:以疏风散寒,开宣肺气。临床可采用三拗汤和止嗽散加减。(2)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患儿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治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方:桑菊饮加减。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粘,咽干,微有身热者。(3)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口干;风燥外客,卫气不和,则见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治则:疏风宣肺,润燥止咳。咳嗽既是肺气上逆,亦是祛邪外达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故治疗不能单纯性的见咳止咳,必须按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外感新病属于邪实,治应祛邪宣肺;咳嗽病久则邪实正虚,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疗法。外感咳嗽一般均应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邪祛正安。绝大多数小儿咳嗽病经过合理的治疗和适宜的调护,可以较快的康复。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病情迁延,有的甚至经年累月不愈。影响小儿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3.经常变换体位及拍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4.注意背、腹部保暖。5.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之品,多饮水。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针刺主穴:肺俞、中府、列缺、太渊。风寒袭肺证,加风门、合谷;风热犯肺证,加大椎、曲池、尺泽;风燥伤肺证,加太溪、照海。拔罐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皮肤,涂液状石蜡油或白凡士林,依患儿胖瘦程度选用直径2.5~4.5㎝的玻璃火罐,用闪火法拔于两侧肺腧穴、定喘穴膏肓穴,每天拔罐1次,连三天。用于咳嗽、痰多、肺部啰音及干鸣音难以消退者。上述两种疗法效果均有一定效果,但因患儿年龄小,心灵恐惧导致难以完成治疗,家长亦不容易接受,故下一步我们应当研究一套有效的实施方案。2016-1-6附:1中药穴位敷贴自拟方:炒白术10g炒芥子10g干姜6g防风6g肉桂5g丁香5g2病例基本信息表序号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入路径时间出路径时间1126775沈某某男5岁1月2015-2-262015-3-82127540戴某男7岁11月2015-4-72015-4-153128938陶某某女5岁3月2015-6-17201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