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资料(世界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的人类第一课原始社会人类的起源最早的人类远祖,是约500万年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而人类是从南方雇员的一直进化来的。但南方古猿只是“正在形成中的人”,而不是真正的人类南方古猿的化石最初于1924年发现于南非,1974年又在埃塞俄比亚发现【露西少女】在劳动中,雇员学会了制造工具,并逐渐进化成为了“完全形成的人”大约25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最早的工具制造者——“能人”,意思是能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的人。我们通常认为能认识最早的人类,自从人类有意识地打制石器时起,就实现了从动物向人类的过渡距今约15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了直立人,直立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大约30万年前,人类进化到早起之人阶段,早期智人的脑容量虽然与现代人相同,但体制上仍具有一些原始性在距今约5万年出现了晚期智人。在体制形态上,晚期智人与现代人几乎没有区别。当晚期智人出现时,现代人种也形成了。人类学者根据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部遗传特征,将现代人分作三大人种,即黑种人(尼格罗人种)、黄种人(蒙古利亚人种)和白种人(欧罗巴人种)。人种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长期作用而形成,人种的差异只是表现在人类的外貌上,与人的体质和智力发展无关母系氏族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女性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氏族的领导权,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随着采集之无经验的积累,人类认识到植物生长的简单规律,从而发明了农业,此时正值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母系氏族公社开始走向衰落父系氏族当生产发展到犁耕农业和较大规模的畜牧业时,男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畜牧部落中,放牧主要是男子的事,女子主要忙于家务,培育后代。与这种良性劳动分工相适应,两性的社会地位也发生改变在父系氏族公社,子女按父系确定血统,组长由本族男子担任。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逐渐产生了阶级和国家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第二课亚非文明古国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河流是人类文明的生命线。在炎热而干燥的埃及,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其间,孕育了以灌溉农业为特色的古代埃及文明河谷地带不仅是著名的粮仓,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出现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同意了埃及,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把孟斐斯定为首都。埃及最高的统治者是法老,他集军、政、财、神权于一身。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也是法老权力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体现了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东方兴起的波斯帝国所灭。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持续了近4000年的古埃及文明被伊斯兰文明代替《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流域南部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平原南部古时被称为苏美尔。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在这里创造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公元前19世纪,阿摩利人在幼发拉底河中游建立了古巴利伦王国。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汉莫拉比的成就:1.他用35年时间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2.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家的司法、行政、军事和宗教大权都集中在国王手中3.他制定了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发达的奴隶制关系,其宗旨是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统治时代结束后,古巴比伦王国逐渐衰落。两河流域重新陷入分裂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印度河和恒河是南亚次大陆两条最大的河流,它们都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4000多年前,在印度河流域出现“哈拉帕文明”。它是古代世界面积最广的青铜文明之一公元前2500年,印度土著居民已建立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从西北方侵入到南亚次大陆。随着雅利安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印度社会形成了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印度社会分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是主管宗教祭祀的氏族贵族,在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都享有特权。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其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国王通常也属于刹帝利种姓。第三等级是吠舍,有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组成,主要从事农牧业等职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其中有些人是奴隶。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权,奴隶主阶级给种姓制度披上了宗教外衣。在种姓制度下,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家庭出身,严格按照血统世代保持不变。种姓制度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古代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阶段。三、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四、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阶段。五、明、清(鸦片战争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阶段。古代文明的中心至少有六个,除了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以外,还有爱琴文明和玛雅文明,从世界范围看,除了中国以外,世界的古代文明没有一个直接延续到现在的。4000年以前的文明,只有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持续到公元七八世纪,但随着政治独立的丧失,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也逐渐被遗忘了第三课古代希腊和罗马古代希腊和雅典的民主政治古希腊在爱琴海沿岸,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爱琴海地区诞生了高度的文明。这一文明集中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于东方大河流域不同,希腊半岛躲闪,土壤不够肥沃,不利于农业发展,但这里海岸线曲折,良港甚多,这样开放的地理环境有利于进行海外贸易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城邦,其中最重要的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上,航海便利,工商业发达。在平民的推动下,雅典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在改革中,雅典摧毁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废除了债务奴隶制,确立了民主政体。雅典重视文化教育,重视人才培养斯巴达位于希腊南部的平原上,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不发达。斯巴达实行极为严格的军事制度,并拥有希腊最强大、纪律最严明的陆军,但是文化比较落后雅典在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公元前443-前429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民主政治臻于极盛伯利克里在当政期间的做出的贡献:1.政治上,他扩大了公民的权利,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2.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3.经济上,奴隶制高度繁荣雅典承认公民一律平等,都有权参与国家管理雅典民主政治与专制政体想必是一大进步,但它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的民主。在雅典,努力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外邦人和妇女也没有公民权。在公民中,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是少数,实际掌权的是商业贵族。布匿战争与罗马共和国的兴衰在希腊城邦形成时期,古代意大利人也在拉丁平原建立了一个城邦,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罗马。罗马文化是希腊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但它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共和国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伺候,罗马就在意大利半岛扩展自己的版图,在对外战争中,平民是罗马军团的中坚力量,罗马军团组织严密,战斗力很强为了争夺西部地中海的霸权,罗马与北非海上强国迦太基展开了生死决战。因罗马人称迦太基尾部你,所以历史上称这场战争为布匿战争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取得胜利,因而获得地中海霸权。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在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的过程中,布匿战争是最为关键的一次战争。布匿战争胜利后,罗马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统治者。战争的胜利给罗马带来了大量的黄金、粮食和奴隶等战利品。罗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逐渐被遗忘。罗马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奴隶主生活奢侈,残酷压迫努力,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往日的共和政体已不再适应这种新形势,因此,建立军事独裁的帝制已经成为客观的趋势。公元前73年,在角斗士斯巴达克的领导下,罗马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虽然统治阶级残酷镇压了这次起义,但是它动摇了罗马的统治基础。此后。为了争夺政权,统治阶级内部爆发了战争公元前49年,恺撒夺权※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出去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公元三世纪,帝国危机;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东罗马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终结第四课亚洲封建国家日本大化改新日本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山地丘陵,海岸线漫长,海上交通便利,沿海平原和山间河谷适宜于农耕,是日本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大约3世纪,由于受到现今中国文明的影响,本州岛中部的奴隶制国家大和国逐渐强盛起来;公元5世纪时,大和基本统一了日本;5-6世纪,中国的文字和佛教传入大和,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6世纪末期,大和的奴隶制统治出现了危机。为了扭转不利局面,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派制定了以中国为榜样的改革计划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大和的统治者积极学习中国封建制度,他们多次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和留学生。在反对贵族势力的都种种,留学隋唐的新生力量被吸收到统治阶层中645年孝德天皇即位,改年号为大化,并任用留学人员着手进行改革646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诏书,宣布改革日本的经济政治制度,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中,大和通过全面引进隋唐律令制度,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局面大化改新的内容:1.按才能选拔官吏,废除世袭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2.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市民转为国家公民,实行“班田收税法”;3.国家每6年按人口把田地分给农民大化改新的意义:它是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东亚,日本文明发展较晚,但是自古以来日本就非常善于学习先进的文化,可以说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穆罕默德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阿拉伯文明的发祥地在阿拉伯半岛,7世纪以前,阿拉伯人大多过着追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7世纪以前,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在人民渴望统一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6世纪70年代,波斯侵占也门,另外开辟了一条从波斯湾经两河流域到达地中海的商路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部分信徒逃出麦加,并在麦地那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633年,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国家穆罕默德花了10年时间同意了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建立促进了阿拉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人开始了大规模扩张,在他逝世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阿拉伯已经形成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并且在阿拔斯王朝初期,阿拉伯帝国达到了鼎盛阶段穆罕默德在同一阿拉布半岛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为逐步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基础第五课欧洲封建文明法兰克王国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最强大(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公元5世纪末,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8世纪,查理.马特人法兰克王国宫相时,废除了给贵族无偿赏赐土地的办法,采取“采邑”分封制(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土地受封者必须服兵役,采邑改革促进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在查理曼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扩张到欧洲中部、西部广大地区,历史上称之为查理曼帝国。943年,他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帝国被分裂成三个王国,构成了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的雏形罗马教廷的地位8世纪,在教皇的支持下,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夺取了王位。丕平即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夺得的拉温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后,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而教皇国的版图不断扩大,教皇的权力增强。12世纪,罗马教廷成为封建神权统治的中心罗马教廷的影响:1.在经济上,罗马教廷是当时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当时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2.在政治上,罗马教廷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教阶段,教皇力图成为世俗社会的主宰3.在思想上,罗马教廷垄断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