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考-(历史)(20151)名校解析分类汇编K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K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13.文革结束后,中共领导人逐渐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社会主义时期依然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而不是资本主义成为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表明A.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文革”后党内仍有左倾错误C.封建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D.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不可跨越的【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失败”“从而使“封建主义的残余”……因而也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的信息说明中共由文革时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到封建主义阻碍因素,显示了中共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A项正确;B与材料意思不符;C不是材料反映主旨信息;D在材料中没有显示。【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共探索中国建设道路的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R1K133.(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经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搉,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加以复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业,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傅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才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摘编自《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材料二1951年有375名学生被公派到苏联留学,其中中国科学院派出了10名。“一五”计划规定,5年内计划派出留学生10100人,其中到苏联的是9400人,留苏预备部招生12800人;另向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派实习生1300人左右。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11000多名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苏联政府承担了他们的一半学习费用。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摘编自张久春等《新中国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拟派留学生的特点及其原因。(11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影响.(14分)【知识点】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答案:(1)特点:留学欧美;学习西方技术;时间长;年龄小(幼童);有专人管理学习国文。(5分)原因: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6分)(2)材料一:培养了一批掌握西方近代技术的新市人才;推动教育近代化;仅是地方官员大力推动,人数及影响有限;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政府主动推动,人数众多;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培养了新中国的科技人才;推动一五计划的顺利进行。(14分)解析:(1)“特点”可从材料一中留学生的年龄“幼童”、留学方向“泰西各国”、学习内容“军政、船政、步算、制造”、学习时间“十五年后”以及留学生的管理机构“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根据材料一的时间可分析出当时清政府正在兴办洋务,派遣留学生。结合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答即可。(2)“影响”,材料一中国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影响可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几个方面分析即可;材料二的影响,则强调对新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14.1950年,对苏南1772个乡的统计显示:“资本家在农村中占有的土地占土地总数的1.14%,其中以无锡、吴江、上海、川沙等县为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数的2%-5%以上……占苏南总人口0.72%的工商业资本家,占有苏南地区1.07%的土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具有复杂性B.民族资本家均由地主演变而来C.土改与工商业改造须同时进行D.完成民主革命是当时的主要任务【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新中国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答案】A解析:从题干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本家兼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主投资工商业,有的工商业资本家兼营土地,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阶级构成的复杂性,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较好诠释。B项表述过于绝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采取了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措施,C项与史实不符合,D项表述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解读。【【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2)】H1I2K14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原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会长何柄棣先生在《明初以降人口及相关问题》一书中论述了玉米和甘薯对明清时期的移民开发和人口增长所产生的影响,他写到:“直到十八世纪初,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东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这一过程可能一直继续到太平天国时期。结果这两种比较新的作物变成使长江流域高地得到系统开发的主要手段。”……垦荒的“棚民”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到处可见,但尤其集中在江西和湖南的山区。地方志的解释说:“大抵山之阳宜于苞谷(玉米),山之阴宜于番薯……可食至次年三月。棚民垦山,深者五六尺,土疏而种植十倍。然大雨时行,溪流湮淤。十余年后,沃土无存,地力亦竭。”这种连续大量种植玉米、甘薯的农业行为,到十九世纪初期已经使许多地方受到报酬递减规律之害。……汉水流域的垦荒和农业报酬递减加剧,使何柄棣先生得出了一个别有会心的结论:“这一地区及川北部分地区成为嘉庆元年至九年白莲教叛乱的中心,也许并非偶然的巧合。”——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材料二历史上,中国没有遇到同期英国那样的较大规模的移民分流的机会。玉米、甘薯的输入使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走向了山岭。他们继续向自然伸手,在土里刨食。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据有关统计资料,十八世纪末,中国养活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但是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影响至今犹存。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于一九五七年,他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摘编自《玉米与明清的移民开发》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关于白莲教起义原因的阐述?请简要分析(4分)(3)同一历史时期,英国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及其原因是什么。(4分)(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何先生的观点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6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答案】解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农业较少开发”“人口压力”“大雨时行,溪流湮淤”“白莲教叛乱”说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农业、人口、环境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影响。(2)本题属于论证白莲教叛乱的原因,属于开放型论述题。首先知道白莲教叛乱主因并不是自然灾害,这只是诱导白莲教起义的直接因素,主要因素还要从社会矛盾方面着手分析。解答此类题时要先亮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评述,并要注意史论结合。(3)第一小问英国劳动力的流向明显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第二小问原因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前圈地运动以及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人口的转移。(5)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当十八世纪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官员都把垦荒和推广种植玉米、甘薯作为缓解人口压力的重要途经”可分析了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是指过度开垦造成了环境破坏;第二小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与小农经济和政府政策有关。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中何先生的著作完成了的时间“1957年”,结合1957年的中国社会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粮食总产量;人口;经济作物与商品化;生态、人口二与社会的不稳定。(每点2分,共6分)(2)同意:农民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对清朝强烈不满,遂被白莲教吸引(4分)。不同意:应该还有其他更重要更复杂的原因,如阶级压迫,政治腐败等等。(4分)(如有其他答案,逻辑正确即可给分)(3)流向城市工业。(2分)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2分)(4)环境破坏(2分)。原因:小农经济,统治者的理念和政策。(2分)原因:受意识形态制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局限。(2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人口迁移等信息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201412)】22.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的信息可知与中共八大提出主要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相吻合,故本题选择C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以及中共八大任务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501)】7.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案】A解析:从表中我们可知,1958~1962年期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大幅度增加,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减少;1963~1965年期间各种资金流动比较合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2年期间中国进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963~1965年期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所以答案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表中时间以及相关信息正确理解【【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201501)】21.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