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构造地质学试题(2015年)姓名石玉砚成绩1、动力变质岩类型及野外识别。2、论述小构造与构造层次的关系3、论述沉积岩原生构造在构造研究的作用。4、论述造山带地层特点及研究方法。说明:1.试卷上交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19日2.请直接将答卷的Word文件发至王奕萱信箱:2529234868@qq.comPS:切忌互相抄袭,一经发现后果自负。1、动力变质岩类型及野外识别。动力变质岩主要包括碎裂岩系列、糜棱岩系列以及一些叠加构造岩。动力变质岩根据其是否固结分为未固结构造岩和固结构造岩。未固结的构造岩有断层角砾和断层泥,其余为固结的构造岩。碎裂岩系列按照碎基含量及粗碎屑的粒径可以分为:①构造角砾岩;②初碎裂岩;③碎裂岩;④超碎裂岩;⑤假玄武玻璃。糜棱岩系列,根据碎基的含量可以分为:①糜棱岩化岩石;②初糜棱岩;③糜棱岩;④超糜棱岩等。根据变质程度可以分为准塑性糜棱岩、糜棱岩、变余糜棱岩、变晶糜棱岩等。叠加构造岩包括退变质和(或)变形叠加、同变质变形叠加、进变质和(或)变形叠加。动力变质岩主要分布在断裂破碎带内。断层泥和断层角砾是产于断层带内的未固结断层岩。构造角砾岩是断裂带中原岩受应力破碎成棱角状碎块,在剪切或重力作用下,发生过一定的位移,大多数碎块的粒度在5mm以上,并被粉碎细屑物质及部分外来溶解物质胶结的岩石。碎裂岩指具有碎裂结构或者碎斑结构的岩石,碎裂程度高、粒度较细区别于构造角砾岩,但未到糜棱岩阶段。糜棱岩是产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细粒化强烈面理化的一套岩石,是由韧性剪切作用导致的岩石塑性变形并具有糜棱组构的岩石。动力变质岩的野外识别标志:1.常呈带状分布,宽度和延长变化很大,常常斜切地层;2.在断裂带内的岩石,常具碎裂结构、碎斑结构、糜棱结构、条带状结构、眼球状构造等;3.断裂带内岩性变化复杂,具有各种类型的碎裂岩,颜色变化也多种多样;4.断裂带内岩石的次生节理、劈理、各方向的擦痕、断层泥等均较发育,破碎较强烈;5.由于沿断裂带常有水及其他溶液活动,所以常出现硅化和形成一些其他次生矿物;6.由于断裂带往往穿过不同的岩层,在地貌上常构成陡崖或似岩脉状,或呈负地形;7.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绿色片岩、蓝闪石片岩等,往往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与围岩岩性很不协调,甚至在附近很难找到相同岩石;8.岩体中往往出现岩相带突变的现象。2、论述小构造与构造层次的关系小构造是指露头尺度或者手标本尺度的构造,如各种小褶皱、断裂及面理和线理等。构造层次是指构造变形过程中,由于地壳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所导致的构造分带现象,或者是同一地区在同一应力场的作用下,处于不同深度(或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岩石,其变形机制不同,形成不同样式的构造。构造层次可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和深构造层次。表构造层次主导变形是剪切作用和断裂作用,主要发育的构造是各种断层、断块构造、横弯褶皱和纵弯褶皱。浅构造层次主导变形作用是纵弯褶皱作用,代表构造是平行褶皱和各类断层,发育间隔劈理。中构造层次主导变形作用是相似褶皱作用和压扁作用,该层次顶面以板劈理出现为界,代表构造是相似褶皱、顶厚褶皱及韧性剪切带和断层。深构造层次主导变形作用是流变作用和深熔作用,顶面以片理带为界。发育柔流褶皱和韧性剪切带,深部发生混合岩化甚至形成深熔花岗岩。同时,节理、石香肠、杆状构造等可以发育在表浅中等三个构造层次,而各种小型线理构造,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等等,在各个构造层次均可发育。3、论述沉积岩原生构造在构造研究的作用。原生构造是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发育的构造。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有层理、层面痕迹(雨痕、泥裂、波痕、底面印模等)、生物遗迹等,特征取决于沉积环境,特别是介质动力条件、沉积物负荷压力作用、沉积物水化或脱水等效应;部分软沉积变形也属原生沉积构造,如滑塌构造、卷曲层理、碟状构造等。原生沉积构造可以反映沉积时的沉积介质性质和能量条件等信息。原生沉积构造及其组合或序列是划分沉积相、判别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各种层理构造可以识别岩层顶底界面、水动力强弱,斜层理等可判断古水(气)流方向。各种层面构造亦可以用来鉴别地层顶底面,判断地层层序是否倒转。研究软沉积物变形的意义在于:揭示出构造现象并不全是成岩后的构造作用引起的,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构造形成和发展的复杂历程;帮助理解和正确区分成岩前与成岩后的变形及其叠加关系,避免构造分析的简单化;帮助分析古沉积和古地理环境。软沉积变形涉及面很广,包括形成软沉积变形的构造环境、动力和促成因素、形态类型等等。从局部沉积区来说,软沉积变形的形成作用包括:负荷作用、重力滑塌和滑移作用、孔隙压力效应和水体拢动作用等。4、论述造山带地层特点及研究方法。造山带是指经受强烈褶皱及其它变形而形成的规模巨大的线(带)状大地构造单元。造山带内地层遭受强烈的变形,造山带是古海洋的遗迹,它包括了古洋盆至不同类型大陆边缘的各部分。较大规模的古海洋可分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洋中脊、洋盆、洋岛和海山等构造单元。而且在板块碰撞过程中还会形成新的盆地,如弧前盆地、弧后盆地、前陆盆地等等。在不同单元中,不同的沉积作用形成不同的地层层序。随着大陆板块的漂移,大洋消减并最终闭合,上述构造单元形成的地层被推挤在一起,在造山带区形成大套的无序地层。首先将断序地层体划分成地层断片、断块,各地层断片、断块分别研究,然后按成因特征和地质时代,重新排序,恢复地层序列;然后分别研究各地层序列的古地理特征,然后按原始盆地之间的地理关系,恢复造山带地层结构。研究方法是在区域构造解析和构造地质学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地构造和沉积分析,综合运用以现代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岩石学为主的多学科手段,包括同位素、古地磁、古生物、古地理等。当然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研究的手段可多可少,但区域构造和沉积分析、岩石类型划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化石和其他方法定年及可能的年代和成因排序也是必要的。工作方法以构造地层平面和剖面研制为主,从点至面和从面至点相结合和相互验证。在构造地层区域填图工作中,应表现出构造地层(岩石)单元、单位及单元序列和各单元内的地层序列,同时还应表现出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构造地层事件等各类序列。不仅要标示地层(岩)产状,也应标示变形、变质情况。从而更真实地反映构造地层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