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1.2.3.)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4.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唯物辩证法7.8.9.10.历史观11.《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世界—世界存在的状态(怎么样?)—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价值观人生观12—人的存在及价值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二、意识的作用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考点概览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①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②、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⑤标准实践是认识的⑥和归宿真理概念:标志主观同⑦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特点:客观性、具体的、⑧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唯一目的来源动力客观有条件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1)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世界。)(2)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考点一、实践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2.实践的特点p42---43(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②实践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2)实践具有能动性。※人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改造自然),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造社会)。※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提示】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3.实践的基本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科学实验活动。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社会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典例】训练解析答案(2013·四川文综)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柳诗强调的是“通过实践获得正确的认识!”。①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排除;④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示】“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而且是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4.安徽39.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学科网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①要村民从当地竹资源丰富、竹产品加工发达这一实际出发。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②政府广泛听取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后出台政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③政府的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有利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事物的发展。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②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③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提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2014海南17.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2014江苏3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方法论:①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典例】(2011·山东文综)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目的来源动力实践与认识关系合理性【参考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2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分)2014新课标239.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草本》,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草本》,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3505种中草药,附方40000多则。《民间兽医草本》“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草本》过程中的作用。(10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真理谬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考点三真理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特点(1)真理的客观性——基本属性(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方法论—随着过程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具有相对性每个真理,都是既有绝对性(客观性),又有相对性(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考点三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条件性(3)真理的具体性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属性真理很可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思考:真理和谬误的关系考点三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第一,认识的主体: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主观条件——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第二,认识的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考点四认识过程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认识的反复性(1)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着的。(2)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3)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考点四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